有人知道汪豆腐这道淮扬风味的家常菜吗?
汪豆腐的全称是“蟹黄汪豆腐”,属于江苏兴化、高邮等地的地方传统小吃,曾经在《舌尖上的中国1》中一瞥而过,属于淮扬菜的代表。
著名作家汪曾祺就是高邮人,壹周君拜读过其名篇《豆腐》,他对家乡菜“汪豆腐”的偏爱跃然纸间: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叫做“汪豆腐”,大概因为上面泛着一层油......
看起来汪老确实不负美食家之名😁
寒冬时节,一锅炖得滚烫的汪豆腐,热腾腾地端上桌,周身寒气瞬间被喷香的豆腐赶走,大家一直吃得鼻尖冒汗,那是幸福的味道!
在《舌尖上的中国1》中出现的汪豆腐,的的确确是用江南水乡新鲜上市的大闸蟹来制作的,虽然做法不难,但颇高。
先去豆腐坊买两块水豆腐,细细地切成指甲盖大小的丁丁,用开水稍烫去豆腥。然后将大螃蟹蒸熟,取其蟹黄、蟹肉和蟹油,加入葱姜末下锅煸香,并加绍兴酒去腥,最后倒入雪白的豆腐,用清水炖开,勾芡收汤汁即成。
此时的豆腐已经被蟹黄映成金黄黄,油汪汪,撒上胡椒末,青蒜花,迫不及待滴一勺入口,令人味蕾绽放,无比陶醉。
当然了,江南寻常人家吃的汪豆腐就没有这么奢侈啦。大家一般是用猪肉渣、芋头丁和汪豆腐来搭配。芋头是水乡的龙头,也上过《舌尖上的中国1》,如今已是名噪天下。
还有用慈姑丁的,配上些五花肉丁,撒上些橙红虾子,依然是“油汪汪”,香滑柔嫩,鲜味与菜色双飞👌
外省人来水乡第一次吃汪豆腐,大多会不懂吃法而被烫到嘴。
汪老也说啦:“要用勺舀了吃。滚开的豆腐,上面又是滚开的油,吃急了会烫坏舌头。不过我的家乡人喜欢吃烫的东西,语云:“一烫抵三鲜。”
最后,汪老还推荐了周巷的汪豆腐。他说:”我没有到过周巷,周巷汪豆腐好,我想无非是虾子多,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