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菜分类?
事实上,中餐有浙菜、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
除八大菜系外,还有一些在中国较有影响的菜系,如:东北菜、冀菜、豫菜、鄂菜、本帮菜、客家菜、赣菜、京菜、清真菜等菜系。
按照中餐的理论来细分的话,中餐主要由冷菜、热菜、大菜、小菜、点心和汤来分类。
为什么豫菜不属于八大菜系?
谢谢邀请。
传统的“八大菜系”,通常是说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中华民族延绵五千年,形成了多元化文化,其中,饮食文化占有重要位置,所谓“民以食为天”嘛,八大菜系只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而已。
豫菜虽然没有进入八大菜系,但同样代表着中华饮食文化的一个方面,比如豫西的水席,豫东的黄河鲤鱼焙面、开封灌汤包、道口烧鸡,都有着百年历史,还有非常平民化的胡辣汤、烩面,虽不能入“高雅之堂”,但深受底层百姓喜爱。
河南是中国的老大哥,我们不屑于争名夺利。甲骨文都起源于河南,我们骄傲了吗?
中国厨师之祖伊尹就是河南人,厨师之乡长垣在河南。从大宋以来的宫廷厨师几乎都是河南人,现在***的厨师也是河南人为主。可见河南菜还是比较受待见的。河南菜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融会贯通,博***众长,味道居中,***都能吃。
河南本身也有四大菜系,豫北菜系,洛阳菜系,开封菜系,信阳菜系。其中洛阳水席独具一格,有3000年历史,号称菜系之祖,菜系活化石,就是古人吃的样子。
河南菜不在八大菜系,并不是说河南菜系不行,作为百菜之祖肯定比八大菜系高一个层次,因为缺乏地方特色,豫菜其实就是国菜,国宴上的菜就是豫菜,鲁菜,淮扬菜为主。其他地方菜根本上不了国宴的席面。
别忘了河南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地,燧人氏在这里取火,杜康在这里酿酒,最早的五谷种植起源在这里。最早的青铜食器起源于中原。9000年前河南先民就开始制造骨笛了。
河南人,低调,不善于宣传自己,仅此而已。
豫菜,被称为中国八大菜系的“母菜”,起始于4000年前的夏朝。开国王启在今河南禹州摆下国宴,宴请四方诸侯,史称“钓台之亭”。商朝伊尹,提出了“五味调和”“以汤说美味”,此为豫菜最早的烹饪理论。
饮食文化,是政治经济文化、地域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河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称为中原,是当时最适合农耕文明的腹地,所以豫菜也得以大范围的传播,称为中国菜系的“母菜”。
豫菜在唐、北宋达到了顶峰。北宋之后,中原彻底跟“政治经济中心”都城说再见,对豫菜的发展来说是釜底抽薪。南宋开始,豫菜开始日渐衰落,直到今日。
豫菜作为一种饮食文化,是需要人来继承延续的,是需要经济进行支撑的。但清朝解体,军阀混战,看抗日战争,在河南土地上反复摧毁,从根子上破坏了经济基础,没有了豫菜传承的人员基础。
周总理在筹备开国大典宴席时,经过各方研究亲自决定***用河南菜为国宴菜,河南师傅为主厨,说明在中国的菜系上,仍有一定的地位。
新中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全国各地依托各自的地理位置***进行经济发展,发展速度有快有慢。而河南经过历时上的反复战争,***极其匮乏,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豫菜没有经济基础为支撑,发展缓慢。
所以,当人们将目光集中到吃上时,有经济基础为支撑的“八大菜系”被说起讨论时,豫菜被挤出来了,没能上榜。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
(点个赞,顺便粉一下,私信给我,有小惊喜!)
(洛阳水席)
提起中国菜系,大多数人就已经流利地说出“川、鲁、粤、淮扬、闽、浙、湘、徽”这八大菜系。这些为中国人所熟知,也算是中餐的代表。然而豫菜不在此列。事实上在全国人民的心中,豫菜作为独立菜系,名气确实不够响亮。
(中华厨祖、豫菜创始人)
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菜系源于豫、始于伊尹盛于宋」的说法。河南是黄河文明的核心区,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发源地的之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从地理位置上看,河南地处中原,古时,中华文明以中原为圆心像四周扩散,上到儒家文化,下到饮食习惯,一直影响中国人至今。
(西湖醋鱼、鲤鱼焙面)
就拿淮扬菜来举例。作为杭帮菜的看家菜,西湖醋鱼名声在外。鱼肉爽滑,鲜嫩酸甜。一切的美味得益于那一层平滑油量的糖醋。殊不知,作为开封名菜,鲤鱼焙面同样也以酸甜口味而名扬天下。除了糖醋熘鱼味道鲜美,这道菜妙就妙在它的食趣上。“先食龙肉,后食龙须”,鲤鱼焙面被越来越多的来汴客人所赞赏。地理位置的不同,选用的鱼类不同, 但是口味相似,都深受国人喜爱。
(川菜、粤菜)
提起豫菜,似乎不如川菜的辣、粤菜的鲜等等让人印象深刻,豫菜的风格,如同中原文化那般中庸平和,同时它又极具包容心,豫东口味居中,以开封为代表;豫西以洛阳为代表,水席为典型风味,口味稍偏酸;豫南以信阳为代表,口味稍偏辣;豫北以新乡、安阳为代表,善用土特产,口味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