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菜肴,如果配料没有相同的食材,可以用别的食材代替吗?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 这个肯定是可以的 循规蹈矩是做不好菜的 要变通 有自己的想法 才能做出自己满意的
- 一般来说 都是丁丝条片 大小差不多的
- 如果颜色有需求的 可以找同类颜色的食材 举个例子 凉拌莴笋丝 没有莴笋了 可以用芥兰 或者黄瓜 都可以的
- 像是一些特殊颜色的 如紫甘蓝 紫白菜 这种 特殊颜色的 很少有类似的代替颜色的
- 特殊颜色找不到类似的 可以换一种思路哦 重新配色 加上一些黑色 木耳 鸡蛋皮的*** 都是可以的
我的建议是,一个菜肴讲究的是口味,如果缺失想要的食材,首先考虑的是缺失食材相近口味的食材,脆的找脆的,软的找软的。辣的找辣的。其次再考虑烹调方法食材有没有冲突,再考虑色泽。
这样解说你能帮助你了吗?
我个人认为这个要按实际情况而论。
1、如果您是行业,那么客人点了一道菜,您没了食材,如果擅自更换食材制作,有欺客之嫌,而且保不准更换食材制作的菜品口味差异大,对您的品牌造成损失,不值,不如直接说没有。
2、如果您只是家庭烹饪,那么随意更换食材,保不齐还能创新出一道口感极佳的新菜,是可以尝试更换食材进行烹饪的。
3、更换食材烹饪,要根据菜品的烹饪方法和口感进行斟酌。菜品的口感与口味受调料影响巨大的话,更换食材,就可行。例如,我们用相同的炖肉方法可以炖猪肉,牛肉,羊肉。口感味道各有不同,但是却有共通之处。但是如果一道菜的口感和口味与食材本身关系更为密切,那么就不宜更换食材烹饪,例如开水***,素炒油菜,蒜末西兰花等这些,更换食材,口感和口味会相差很大,这就不宜更换食材。
当然还是应该鼓励更换食材去创新更多新菜出来,丰富我中华的美食,不然从古至今,也不会有一代代大师制作出这么多美味佳肴。
个人见解,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我觉得可以用其它的菜品代替,只要遵循食物相克的原则即可,做为一个对美食有着充分热忱的伙食客来说食材的搭配从来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好的厨师是会灵活变通的,这样才可以做出具有创新的好的菜品。
现在这个时代不再是六七十年代只要吃饱饭就可以的年代了,当代人更需要的是精神粮食,更注重细节和外观,现在对美食的最高要求就是“色、香、味”。既要要求食物的摆放美观又要食物的味道好,闻香就要有诱人的魅力!
美食体现了不同时代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要求!
荤素比例多少合适?
一般荤素的搭配比例可以按照1:4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120~25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全天菜品的荤素比,大致可按照1:3或1:4来安排。比如,一顿饭做4道菜,可以做一个肉菜,一个豆腐和两个素菜。吃的时候,最好吃一口肉,再吃三口素菜。一般荤素的搭配比例可
水煮和油炸食物,应该如何均衡?
点击右上方蓝色按钮,了解更多营养讯息!
虽然玮玮本人也钟爱油炸食品,但令人心痛的事实是:油炸食品应该从健康饮食食谱中彻底消失,原因如下:
高温烹调、有害副产物增多:
油炸的温度一般在170度以上,在这一温度,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产生各种副产物,而且基本属于有害副产物,如:大量油脂氧化聚合产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它有强烈的接触致癌性,会增加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的危险;此外,油炸食品中还会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对心脏健康威胁极大!
2.营养素杀手、好吃但没营养:油炸过程中会破坏绝食物中绝大多数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几乎可以全军覆没,维生素B2也损失过半;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K、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还有鱼里面的omega-3脂肪酸,在油炸之后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油炸过程就是将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糟蹋”成没啥营养的食物!
3.热量翻翻儿长,肥胖的助推器:
脂肪是自然界热量最高的营养素,因此高脂肪食物即为增肥食物。而油炸就是将好好的低热量高营养素食物变成高热量低营养素食物,不仅对人体没有营养益处,反而增加了肥胖风险,诸如粮食、薯类、蔬菜等健康食品经过油炸后,其脂肪含量会高达20%以上、甚至超过30%,吃100克食品就相当于多摄入180~200千卡热量,相当于多吃一碗半的米饭!
水煮的优势:
相比之下,水煮虽然有时会导致某些水溶性营养素流失,但比起油炸要强的多、健康的多!
建议:
蔬菜应该先煮后切,这样可以降低营养素流失;
细嫩的青菜只需轻微的煮一下即可,最大程度保留青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各种烹调方法应当如何平衡?
油炸食品自然吃的越少越好,但也并不意味着一点儿也不能吃,只是偶尔解解馋也未尝不可,毕竟我们不能总是压抑食欲,适当的满足才是正解!
同油炸食品一样,烟熏、烧烤食品也不健康,尽量少吃!
水煮、清蒸、焖炖都是不错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烹调油用量且对营养素破坏程度较小!
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烹调油25~30克即可,大概相当于白瓷汤匙3勺左右。
生命需要营养,生活也是!
做菜放调料的先后顺序?
每道菜的做法不同,顺序往往也不同。一般都是先放油,[_a***_]葱姜蒜炝锅(任选,不同菜的搭配不同:青菜一般就是葱,蒜蓉青菜一般放蒜(最后出锅前再撒蒜,味道更好),鱼和肉类一般放葱姜),接着放酱油,(酸甜口味的放醋),最后放盐,味精关火后放入。
拓展资料
1、白糖
用糖可以给菜品调色、加鲜、强化口感。甜味可以抑制酸味和辣味,甜味可以增加品尝食物的“幸福感”。如果需要炒制“焦糖色”那么要在油加热后放入,轻轻搅拌,让糖糊化,出现紫红色,再放入要上色的食材就好了。其它并无顺序的要求……
2、料酒
主要用于去除鱼、肉的腥膻、增加香气。腥味物质被料酒中乙醇溶解,在高温下随之挥发,料酒需要在锅内温度较高时放入,在肉类翻炒断生后加入即可。料酒可以用来提前腌制鱼肉,更增加提香去腥的效果。
3、醋
醋可以去腥、解腻、增香,有“醋放两头”的说法。炒蔬菜的时候可以少放些醋,既能保护维生素,又可促进纤维的软化。对于制作肉类菜,一开始放醋可以去腥,临出锅加醋可以调味增香。
4、酱油
酱油可以令菜肴色泽亮丽增加食欲,也可以增添更饱满的口味,而且酱油很有营养,富含多种氨基酸。建议在临出锅和关火之后加入,可以保存营养。如需要增加菜品颜色,可以前期使用老抽酱油。
5、味精
味精能增进人们的食欲,给植物性食物增加“鲜味”。但是在120℃以上主要作用物谷氨酸钠就会被破坏,所以味精要在关火后再添加。拌凉菜不宜放味精,因为味精要在80℃左右才能充分提鲜。
顺便说说鸡精,鸡精中含有盐,且吸湿性强,也不适宜痛风人群。储存不当的鸡精易滋生微生物,需要密封存放于阴凉处。
6、盐
盐是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食用历史也是最长、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
“盐是君子”它的咸味是一切美食的基础,倘若一道菜被尝出盐的味道,那么这道菜就失败了。中医很早就记载:“味过咸,大骨气伤,心气抑”,饮食要控制低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