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饮食专著是哪部著作?
我国最早的饮食著作可能是《神农黄帝食禁》即《七卷食经》,为西汉时的著作,其内容涉及到病后食物禁忌,
不宜吃的食物以及食物类药物的草本说明,在丹波康赖的《医心方》中多有引用。在书中对多种食物有描述,如粳米在《七卷食经》云:味甘,微寒,止寒热,利大肠,疗漆疮。柑子记为:味甘酸,其皮小冷,治气胜于橘皮,去积痰。鸡头记为:食之益精气。猪肉记为:合五辛食之,伤人肝脾;鲫鱼合食,令人发损消。又不可合鲤鱼子,伤人。柚记为:味醋,皮乃可食,不入药用。干枣记为:食之轻身,和百药。生枣记为:常服枣核中人,百邪不干也。李记为:味酸,熟实可食之。杏记为:杏人不可多食,令人热利。桃实记为:桃两人者,有毒,不可食。梅实记为:味酸平,诗云,梅,香类也,又可含以香口也。枇杷记为:味酸,食之安五脏。猕猴桃记为:味甘,寒,无毒,食之无损益。还有诸如此类的内容。
不过《七卷食经》偏中医学类,有着中医养身的道,在记载大多数食物时,都会提及它的效果,但没有具体食材的做法,而且到了现代许多内容也多有散佚。而有具体菜肴名称的饮食类著作应该是《食珍录》,这本书是南北朝时,余姚人虞倧所著,书中记载了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名物,例如:韦巨源有单笼金乳酥、光明虾炙;衣冠家有肖家馄饨、庾家粽子;韩约能作樱桃饆饠,其色不变;炀帝御厨用九饤牙盘食。虽是记载菜肴,但是做法也不详。
而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农学史上的划时代著作,同样也是饮食类著作,
书中记载了各类食材的养殖、储藏、加工、烹饪等内容,既记载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菜肴和烹饪技术,如:“胡炝肉”、“羌煮法”也包括中原内地的菜肴,如“烤乳猪”等。更多的是记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荤素菜。而且详细介绍了制作神麴(酒曲)、酿酒、做药米、做酱、做醋、做豆豉、做脯腊、做羹、做饼、做醴酪、做素食、做糖、煮胶等的过程,运用到的制作手法一共包括了蒸制、煎消、炙、烤、煮、熬、过滤、日晒、风干等许多方法。所以可以说,出现最早的食材描述的是《七卷食经》,出现菜肴的是《食珍录》,出现食材和做法的是《齐民要术》。Cola
中式烹饪属于哪种类?
中式烹饪属于餐饮类。这是由于中式烹饪涵盖了餐厅、饭店、咖啡馆等场所,提供了各种烹饪食品和饮料服务给消费者。同时,中式烹饪也指中国传统的烹饪技艺和菜肴制作方法,包括炒、煮、蒸、炸、烧烤等多种烹调方式。
虽然食品类更倾向于指代原材料和制成品,但中式烹饪在分类上更适合属于餐饮类。
中国烹饪的共同特点是?
中国菜非常强调色、香、味俱佳。这既是一道菜的标准,也是一席菜的标准。色:指菜肴的颜色,是原料本色与作料的颜色的有机搭配,有时还用一些青菜、番茄、洋葱等衬托,以求达到较佳的视觉效果。香:指的是菜肴的香气,包括气香与骨香。味:指的是菜肴的味道口感,是菜肴的灵魂。它是菜肴的主料与调料以及不同烹饪方法的有机结合的产物.
中国传统菜肴具有哪七大特点?
中国菜是中国烹饪,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称中华食文化。世界三大菜系(中国菜、法国菜、土耳其菜)之一,深远的影响了东亚地区。菜谱来源于中国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菜肴。中国菜源于中原,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中式烹调工艺的属性?
中国烹饪的基本属性一般表现在三方面,即:“色、香、味”,也有称其属性为:“色、香、味、皿”的,更全面地说,中国菜肴的属性应该是“质、色、香、味、形、皿”六方面。
1、所谓“质”包括菜肴的营养价值,利于消化的熟、嫩、脆、烂的火候程度,合乎杀菌消毒的卫生要求等;
1、所谓“色”包括主料与辅料色泽配合、料与汁色泽的配合、以及装饰料色泽的配合;
3、所谓“香”包括能嗅到的合乎标准的肉香、鱼香、菜香、果香等香气;
4、所谓“味”是菜肴特有的能尝到的咸、甜、酸等滋味;
5、所谓“形”包括菜肴中的主料、辅料成熟的形状,以及菜肴盛装在容器中的形象;
6、所谓“皿”包括器皿的形状和大小与菜肴的质量相称,器皿的质地和色彩与菜肴和质色相称,整桌菜肴与多种器皿之间的形状、大小、质地色彩配置相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