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二十四节气对应应该吃什么啊?有什么风俗?
立春的节令食物有春饼,春卷等,另外阳气上升容易伤阴,可以适当吃些莲子、枸杞。为防倒春寒可以吃些大蒜、洋葱。牛奶,胡萝卜等可以用来调节肠胃。
立春的习俗有:迎春,祭祖,打春牛,吊春穗
2、雨水,好雨知时节
雨水时间降水多,气候较为寒湿,可以吃一些蜂蜜、山药、大枣等养护脾脏的食物
雨水的习俗有:回娘家,接寿,撞拜寄,占稻色
3、惊蛰,春雷咋响,蛰虫惊而出走
惊蛰前后,饮食应以清淡温和为主,可以多吃些梨,,枸杞,韭菜等
惊蛰的习俗有:祭白虎、吃梨、打小人、吃烙饼
4、春分,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分节气应注重阴阳平衡,宜吃山药,春笋,韭菜,香椿
春分的习俗有:立春蛋,春祭,送春牛,粘雀子嘴
5、清明,气清景明
清明时节多雨阴湿、乍暖还寒,宜吃青团,馓子,枣糕,鸡蛋
清明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蹴鞠,植树
6、谷雨,不风不雨正晴和
谷雨处于春夏之交,此时春光洋溢,瓜秧茁壮生长,宜吃香椿,香菜,黄豆芽,乌米饭
谷雨的习俗有:饮谷雨茶,赏花,沐浴,走谷雨
立夏气温将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宜吃立夏饭,立夏蛋,豌豆糕,七家粥
立夏的习俗有:迎夏仪式,尝新,斗蛋,秤人
8、小满,小得盈满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人体的生理技能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宜吃苦菜,苦瓜,杨梅,莴笋
小满的习俗有:祭车神,祭蚕,看麦梢黄,夏忙会,祭三神
9、芒种,东风染尽三千顷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的同时,雨水也会变得更多,湿气容易侵入人体,饮食方面则以去湿为主,应常吃具有清利湿热、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如苦瓜、玉米、荸荠、桑葚
芒种的习俗有: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
10、夏至,圆荷始散芳
夏至饮食有麦粽,夏至饼,豌豆糕,夏至羹
夏至的习俗有:祭神祀祖,吃面,秤人
11、小暑,盛夏登场
小暑的应季食物有,藕,黄鳝,芒果,羊肉
小暑的习俗有:晒书画,游伏,食新,市冰
12、大暑,飞鸟不敢渡, 鸣蝉应自焦
大暑暑是我国一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此时宜吃清热解暑功效的食物如丝瓜,西瓜,黄瓜,莲子
大暑的习俗有:饮伏茶,晒伏姜,送大暑船,赏荷***莲
立秋的习俗有:晒秋,秋忙会,贴秋膘,秋社
14、处暑,处暑出伏, 秋凉来袭
处暑的习俗有:祭祖,出游迎秋,放河灯,开渔节
15、白露,露珠遍路
白露节气食物有白露米酒、龙眼、白露茶、红薯等
白露的习俗有:祭禹王,吃龙眼,饮白露茶,收蜡
16、秋分,秋色平方,碧空万里
秋分的习俗有:秋祭月,送秋牛,放风筝,吃秋菜
17、寒露,寒露菊香,屡屡冷香
寒露过后雨水增多,气温降低,传统食物有菊花酒,螃蟹,芝麻,花糕,柿子
寒露的习俗有:吃花糕,观红叶,登高,秋钓边
18、霜降,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初霜出现,处于秋冬交接之际,宜吃萝卜,柿子,牛肉,鸭子
霜降的习俗有:赏菊,送芋鬼,进补,扫墓
19、立冬,细雨生寒未有霜
立冬有补冬的习俗,于山寒水冷之际需进步富有营养的食物,猪、牛、羊、狗、兔、鸡、鸭等皆可
立冬的习俗有:迎冬,贺冬,补冬,冬泳
20、小雪,塞鸿飞去远连霞
小雪节气,宜吃温性食物和益肾的食品如山药、芡实、紫米,乌鸡,栗子
小雪的习俗有:腌腊肉,晒鱼干,吃糍粑,吃刨汤
21、大雪,朔风吹雪飞万里
大雪节气意味着仲冬时节的开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宜吃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的食物如牛羊肉,食用菌,白萝卜,山药,红黏粥,狗肉,兑糖儿
大雪的习俗有:观赏封河,大雪进补,喝红薯粥,滑冰
22、冬至,山意冲寒欲放梅
冬至的传统应季食物有饺子,馄饨,羊肉汤,汤圆,麻薯
冬至的习俗有:享祀先祖,冬至赠鞋,冬酿酒,九九消寒
23、小寒,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
小寒过后进入三九节气,正式一年最冷的时候,重要的是养肾防寒,宜吃糯米饭,腊八粥,鸡汤,萝卜,黄芽菜
小寒的习俗有:探梅,冰戏,腊祭,吃菜饭
24、大寒,江山十日雪
大寒,意味着将辞旧迎新,传统食物有八宝饭,年糕,鸡汤,糯米饭
大寒的习俗有:迎灶神,尾牙祭,食腊八粥
糯米有多少种营养?
现在,凡是看到问“营养价值”的问题,就感到这些人实在是吃太吃饱了撑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早已小康,现在都在愁营养过剩,都在想方设法减少营养过度摄入,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厌其烦地讨教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成分,仿佛他们刚从索马里海盗的难民营逃回中国,饿得皮包骨头,严重营养缺乏,做梦都想一口吃成胖子。非常可笑,你不怕三高?
春节习俗有哪些?
腊月初八—腊八粥腊八节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现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此外,打扫卫生,要注意戴口罩、帽子和眼镜。扫尘后及时更衣。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磨豆腐)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且这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杀年猪
割年肉腊月二十六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六的俗称;汉族春节习俗之一。这一天要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腊月二十七—杀年鸡
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的俗称。是汉族春节传统习俗,汉族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汉族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汉族民俗文化。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熬一宿
腊月三十又称除夕,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在年三十晚上,中国人一般都会整晚通宵守岁。俗语叫做“三十儿晚上熬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