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历史悠久,为什么豫菜却不出名?
做过记者,***访过几个豫菜的大厨,他们对豫菜的认识都觉得这是豫菜最大的特点就是:五味调和,质味适中。何为五味调和?说白了就是不辣,不酸,不咸,不甜,不苦,说起来是最符合中庸之道。但是我们想一下,对一道菜而言,如果都是这样的味道,岂不是没啥味道?豫菜的特点都是没特色,***都能吃,***都可以吃,这样的菜,说好了是质味适中,换个角度理解其实就是平庸,没有突出的特色。现在什么菜最为流行?当然是那些最有特色的菜最流行,比如川菜馆可以开遍大江南北,湘菜紧跟其上,无论川菜还是湘菜,都是 辣,香辣,麻辣的味道如此突出,喜欢的人爱之深,不喜欢的人也会尝试两口。说白了,川菜和湘菜都是把自己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所以才能吸引那么多的吃货。豫菜缺乏这种突出的特色,反而无人赏识。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多的是,豫菜不出名是无名人推荐。豫菜在民国时期也曾大盛,袁世***期,宫廷菜当然是豫菜,宫廷菜带动了京中名厨,豫菜大盛。文化名人鲁迅、梁实秋、胡适等,这些人在北京经常聚餐的地方就是豫菜主厨。可惜的是,现代以来,豫菜只能偏安一隅,在也没什么人推荐过,逐渐没落。
现在很多主打新派豫菜。为什么是新派豫菜呢?说白了,不是说传统豫菜不会做了,像郑州有名豫菜名厨陈伟,主打的是河南陈家官府菜第五代传人,主打的的传统豫菜。但是传统豫菜在现在已经没有了市场,因为很多传统豫菜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精力和时间去前期准备工作,想要吃一道菜你得有耐心慢慢等待,现在的新派豫菜呢,就是把把那些费工夫,费时间的有特色的豫菜进行了改良,自然韵味全失。换句话说,豫菜本来就没有很大的特色,结果新派豫菜还要把这种本来就没保留很多的特色剔除掉了,完全丧失了本味,豫菜的灵魂尽失,剩下的只有空洞驱壳,难怪现在豫菜无法振兴了。
中原历史悠久,按理中原的菜应该有着相应的名气,至少也该列入四大菜系、八大菜系里。可是豫菜没有。普济认为,豫菜是可以位列大菜系的,没有列进去并不能够证明豫菜不好,媲美不了八大菜系,而是另有隐情。普济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豫菜走到了“大道至简,大音希声”的境界,给人的印象已经是很普通很平常的饭菜了,没有了特色,就引不起注意。其实这正是豫菜的独特之处,人们吃着它的时候,竟然会完全的忽略它,不知此菜是豫菜。有人提起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这就是豫菜啊?难怪天天吃呢。当一种饮食被人们习以为常、变成习惯不可或缺的时候,就是这种状态,因为不再需要专注它,已经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了。再从饮食发展史看,豫菜的历史最悠久,最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豫菜遵循的是中庸之道,不甜、不咸、不辣、不酸、不苦,所有的味道不过分,不偏不倚。所以尽管为所有人接受,并始终充当着饮食文化的精华角色,但也就存在没有了特色的另一面。
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豫菜缘起于中原。中原是个什么概念?有史可证,中原是人类活动发祥地,满世界的人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那么作为人类活动第一位的“吃”,自然的也带着中原血统和基因。中原是什么菜?豫菜。因此可以这样说,从远古到今天,饮食文化再怎么发达,川菜湘菜鲁菜粤菜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名气多么的大,都能找到豫菜的基因。道理很简单,都是从豫菜系分支出去、自成一家的。况且即便当下的美食文化百花齐放,豫菜也没闲着,更没落后,一如既往的默默存在于宫廷酒肆和市井民间,大山一样稳重寡言。而且依然的司空见惯般的视而不见,不知此菜是豫菜也。不信你不管走进哪一家,吃的菜就是豫菜,起码的能找到豫菜的影子。不管是宫廷大餐,还是市井小吃,从皇帝宠幸的“燕菜”、“鲤鱼焙面”,到街头小吃胡辣汤、小笼包,囊括所有美食,最精致最顶级的那道菜没准就是豫菜。这就是豫菜。
不论人们的口味越来越刁,不论各地方菜系越来越精致,也不论美食文化越来越发展,豫菜始终起着基石作用,甘愿做铺垫,但也没落伍,保持着与时俱进。信手掂来几个例子看看就知道普济此话不虚:
历史名菜都有当时皇帝背书,武则天的燕菜,袁世凯的鲤鱼焙面,甚至一道家常不能再家常的泡饭,也是明太祖朱洪武站的台。
算上许昌,河南四大古都,美食发源地,豫菜成名于开封,开封鼓楼夜市自大宋火爆至今,琳琅满目各种小吃都是百年传承。
市井小吃更不多说,胡辣汤、烩面、糊汤面,多的数不过来。
有人做过归纳,豫菜系列里,就有十大名菜,十大名吃,十大面点,十大小吃,十大卤,十大汤,太多了。而且业内人士都能信口道来。
看到这里,就知道豫菜到底有没有名气的缘由了吧?这就说明了衡量得失,并不仅仅靠名气,主要还是内涵,本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话再说回来,当一种菜已经成为所有人家常日用饭菜的时候,要不要出名就不重要了,因为你已经超脱出了江湖争夺的层面。这就是豫菜的文化内涵和真正的江湖位置。
从清末至解放,这几十年军阀党派至小日本,那个没有从河南收刮粮食?又是战争的中心!大灾大旱没人管,有点粮食藏不好就被收走!产粮地集中,亩产又高,运输成本底,河南人能活着就不错了!!!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河南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中国八大菜系——"川、鲁、粤、淮扬、闽、浙、湘、徽"。
作为中原大地的河南,竟然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豫菜。
河南美食地图
其实河南真心不乏美食。
除了众所周知的河南烩面、黄河鲤鱼焙面、洛阳水席、道口烧鸡、鲤鱼三吃、铁锅蛋等,还有无数的小吃,如开封的灌汤包,逍遥镇的胡辣汤,郑州龙须糕,博望锅盔等等。
洛阳水席
豫菜还曾在袁世凯在位时期的京城风靡一时。
红极一时的北平“厚德福”豫菜馆
为什么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不出来一套豫菜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河南在近代的纷乱与衰落。
菜系归根结底,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文化,终究是以经济为基础的。
中原大战
近代政局动荡,中原地区屡遭战乱,中原大战,1942大饥荒,而后黄河改道,河南在近代遭受了太多的磨难,以至于民众温饱尚成问题。
花园口决堤
纵观粤、淮扬、闽、浙等菜系,无一不是有背后强大的经济为基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客商往来频繁,也催生出饮食方面的传承与创新,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菜系。
二是河南天下之中的位置。
河南位于天下之中的位置,于是南来北往之文化都会影响此地,再加上河南近代以来的纷乱,使得河南的饮食口味没有什么特色,可以用中庸一次来形容,甜咸酸辣,并不偏倚,五味调和,质味适中。不像川菜那样,以一辣独霸天下。
豫菜这种中庸的口感,就使得豫菜没有什么有特色的点吸引大众。
以上这两点,是豫菜不出名的重要原因。
更多河南类历史文化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