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大省名菜?
2.西湖布鱼
4.飞龙菜
5.腊味合蒸
6.无为熏鸭
7.东坡肉
8.辣子鸡
中国美食源远流长,自清初至清末逐渐因为地域,文化及民俗逐渐派生出以鲁菜、川菜、湘菜、苏菜、浙菜、徽菜、粤菜、闽菜为主的八大菜系
中国八大省名菜:
四川省(川菜)——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
江苏省(苏菜)——宫廷第二大菜系,古今国宴上最受人欢迎的菜系。
广东省(粤菜)——国内民间第二大菜系,国外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菜系,可以代表中国。
浙江省(浙菜)——中国最古老的菜系之一,宫廷第三大菜系。
湖南省(湘菜)——民间第三大菜系。
为什么出门在外基本上都是川菜湘菜馆一统天下,八大菜系之首北方菜系鲁菜却很少见?
鲁菜的历史非常久远。《尚书·禹贡》中载有“青州贡盐”之说,说明最迟在夏朝,山东人已经开始用盐调味了。
鲁菜发展成为“菜系”,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老夫子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张比如“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馁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说明当时的鲁菜不仅相当注意卫生,而且追求刀工和调料的艺术性,达到日臻完美的地步。
鲁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是中国餐饮文化响当当的一块招牌。尤其在北方,整个北方菜就是在鲁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菜的至尊就是宫廷菜。所谓“满汉全席”,其实就是以鲁菜为基础。相比其他菜系,鲁菜“口味平和”、“饮食营养平衡”、“不猎奇、不走偏锋”的优点比较突出。在各大菜系中,鲁菜文化沉淀也 最为厚重。
但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鼎盛了几千年的鲁菜却走了下坡路。那个时候,市场经济开始显现威力,但鲁菜却仍然悠悠然然地走着,没有压力,也没有人注意到包装。
与此同时,川菜、湘菜异军突起,他们代表着菜品与口味的大众路线,两个菜系比翼齐飞。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人质疑鲁菜:油乎乎、黑乎乎、咸乎乎。自此,鲁菜在川菜和湘菜的夹击下江河日下。
川菜用料广泛,味多而深浓,以麻辣味最为特色,所以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调味,味型多样、变化精妙;湘菜同样长于调味、以酸辣著称,川、湘两大菜系以其适宜大众口味、符合大众消费的特点,是几大菜系中,普及率相对高的菜系口味。
咸鲜脆嫩是鲁菜的特色,雕工切工也是鲁菜最具代表,鲁菜就像当年的齐国一样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旺盛的很,不管先前的四大菜系说法还是个后来的八大菜系说法,鲁菜的地位都是没有动摇的,只是这些年作为八大菜系的川菜湘菜遍地开花,北京的八大楼的逐渐没落很具代表性,鲁菜主要是分为三个派系,一是济南为代表的注重制汤,北京烤鸭德州扒鸡都是典型的济南帮,二是胶东系注重海鲜的制作,三是孔府系以精细著称,三年川菜十年鲁菜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济南聚丰德有一位老师傅七十多岁了,带了十多个徒弟但是油旋这门手艺一个都没有学会面临失传的风险,而这种事在川菜里基本是不存在的,当然鲁菜的师傅们因为鲁菜庞大的菜种和繁琐的技艺,学成都难何谈创新?所以没有创新也是大众批评的就像烤鸭在山东并没有发扬光大而随着传到北京就成了世界闻名的北京烤鸭,选材精,技艺繁琐,准备时间长不符合现代节奏的变化,以咸为主不符合现代人口味,等等等都制约了鲁菜的发展,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然鲁菜也要守住传统,因为鲁菜在有钱人的世界永远不缺市场。
衰落了就认就是了,别吹什么因为太过高级。饮食文化是植根于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和高不高级没有什么联系。法国菜出名并不只是因为有吃3个小时的法国大餐,而是因为对美食的追求和讲究融入到了普通法国人的文化生活里面,连小市民对便宜的牛油和面包都有讲究,这是一种精神追求,和高不高级没关系。别老是拿什么宫廷菜做遮羞布
咱不说高大尚菜品,简单介绍一下潍坊肉丸子面。先选上好猪后腿肉用手工切碎其中要加种调料,然后用谅好的花交水浸透,浆好。下油炸变色后出锅,谅透后再上锅,,,,。还有汤心须是鸡汤,说到这光肉子就一大马烦,还必须的配料蛋皮,鸡丝,胡罗卜丝等,鲁菜不是流行,是一种学问。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非常多的饮食知识,我们将重点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的菜系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已经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
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但鲁菜一直被称为八大菜系之首,这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鲁菜已经做到了大众菜和”宫廷菜“的两级分化,大众菜已经大隐隐于市,影响整个中国饮食文化,鲁菜到底有多普及呢,普及到无法想象,小编有个辨别鲁菜的常识:只要葱、姜、蒜爆香的都是标准的鲁菜底子,如果[_a***_]中有“爆炒”那更是标准的鲁菜技艺,红烧基本也都是鲁菜,你可以自己考虑鲁菜有多少。
东北菜馆是鲁菜,北京烤鸭店也是鲁菜,便宜坊的也是鲁菜,只不过鲁菜不会像川菜、粤菜一样挂上牌匾而已。这一点淮扬菜跟鲁菜很像,即便是正宗的上海南京路的淮扬菜馆也不会把“淮扬菜”牌匾挂在门口。
老北京就有的八大楼,东兴楼(萃华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新丰楼、安福楼和春华楼,这是整个北京饮食的灵魂,除了影响最小的春华楼经营的是江浙菜外,其余七家全部是鲁菜;现在的北京新加入的著名饭店如净雅、雅轩、宝瑞、四季长安、全聚德、便宜坊、齐鲁京典、丰泽园也都是鲁菜,鲁菜馆不会跟川菜、湘菜等一样,将地域挂在饭店牌匾上,挂上不合适。
鲁菜的高端菜是国宴的底子,动辄海参、鲍鱼作为食材,价格昂贵,百姓吃很难企及。鲁菜中的高汤更是费工费力,不适合大众,三年川菜,十年鲁菜,培养一个鲁菜厨师需要十年,做一道宴会鲁菜材料需要准备半个月,多名厨师配合,时间、经济、人工成本都太高,只能是用于高规格的宴会。
鲁菜可以说是中国菜的根,形成最早,奠定了中国菜的制做礼仪框架,包括选材方式,处理食材方式,切菜方式,厨具锅碗瓢盆筷子,餐桌礼仪,山珍海味的基本制作方法,以及油盐酱醋的使用等等,是八大菜系之首毫无疑问,相比其他菜系,已经做到了超凡脱俗,大隐隐于市的地步,没有那个正宗的鲁菜师傅敢说能做好所有的鲁菜的,所以你很少在街上看到”鲁菜馆“这种牌匾的饭店,但并不代表鲁菜馆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