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记载饮食的文献书籍有哪些?
明清时期,讲究饮食蔚然成风,由此催生出许多美食家,他们不仅爱吃、懂吃,也善于总结烹调的理论和技艺,一时间,撰写饮食论著甚至被士林视为风雅之事。譬如,韩奕的《易牙遗意》、高濂的《饮馔服食笺》介绍了美味佳肴的品种及其制作方法;吴禄的《食品集》全面记述了食品的种类;《食物本草》和《食鉴本草》专门介绍了食疗的方法。
饮食文化学者逯耀东说过,中国饮食思想在明清时代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饮馔之书超越了过去儒家维生与道家养生的范畴,提升到了艺术的层次,明清出现的大量的文人食谱便反映了这种发展的趋势。其中,高濂的《饮馔服食笺》和李渔的《闲情偶寄》具体表现了这种发展的趋势。《饮馔服食笺》以“日常养生,务尚淡薄”为主旨,所收录的饮馔之方,都是日常的家居饮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生活的闲情雅趣。而李渔的《闲情偶寄》,在《饮馔部》和《颐养部》中重点描写了饮食之道与养生之道,作者并不把饮食的果腹功能排在首位,而是乐于研究饮食文化。
提到明清时期的饮食文献书籍,就不得不提袁枚的《随园食单》,食单不仅脍炙人口,也是总结明清文人食谱的重要著作,袁枚不仅将饮食与为学和从政相提并论,还将饮食与咏诗等量齐观。
此外,如果不把书籍上升为「文献」,明清的几部文学作品里对饮食文化也有十分精彩的描写。譬如《红楼梦》,譬如《***》:
“……说未了,酒菜齐至,先放了四碟菜果,然后又放了四碟案鲜:红邓邓的泰州鸭蛋,曲湾湾王瓜拌辽东金虾,香啧喷油煠的烧骨,秃干蒸的劈鸡。第二道又是四碗嘎饭:一瓯儿滤蒸的烧鸭,一瓯儿水晶膀蹄,一瓯儿白蝶猪肉,一瓯儿炮炒的腰子。落后才是里外青花白地磁盘盛着一盘红馥馥柳蒸的糟鲥鱼,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西门庆将小金菊花杯斟荷花酒,陪伯爵吃。”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印刷术的普及,文人越来越接地气,文学创作商品化成为时代趋势。加之饮食烹饪技术和饮食器具的发展,催发了文人撰写饮食论著的热情,所以明清两代的饮食类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下面举例一些熟悉的:
1.野史笔记:因为正史往往对经济、文化内容涉及少。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朱权《神隐志》、刘基的《多宁鄙事》、高濂的《遵生八笺》、陆容《菽园杂记》、田汝成《西湖游览志》、田艺蘅《留青日札》、张岱《陶庵梦忆》,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曹廷栋《养生随笔》等。
2.食谱食单:这其实是最能反应饮食真实状况的,而且行文调理清楚,便于阅读。如明代的《宋氏养生部》,共六卷,每卷分目,先按原料分类,再按烹饪方法分,这种食谱也是很有开创意义。 清代有名的《调鼎集》收录了2000多种菜点,涉及很多地域特色,且有总结经验的阐述。 当然影响最大的是清代“食圣”袁枚的《随园食单》。
3.农书类: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高濂《野蔌品》属于农书,不过提供了不少的食物原料知识。有些专门写某一类原料的,如《广菌谱》、《鱼品》、《海味索隐》。
4.文学作品:主要一些***中有大量描写。《水浒传》中大碗吃喝,酒肉生活;《***》描写的市井生活提及的菜肴、蔬菜水果、小吃很多,以及暴发户豪门的宴饮场面;《红楼梦》自不必说,清代官府大户人家真实生活场景的最好代表作。
书太多了,如果是需要专业文献,还可以翻阅地区的方志类,记录了当地的饮食名物和饮食风俗,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
文/GSN
纳西菜色有什么特点?
纳西族最常见得菜有,丽江火煺:其色、香、味、型可与宣威火腿比美,可是过去丽江人腌制火腿仅供家时食用,不兴拿到市场交易,若有人出售火腿,众人在背里指戳,讥为吝啬鬼。 丽江阉鸡肉 也有悠久的历史,据传此阉鸡肉为木氏土司作为礼物馈赠徐霞客,阉鸡肉肥而不腻;肉质肥嫩,肉丝匀细,味醇厚酥香等特点。 酥油焖全鸡 鸡杀后,开膛取出肚杂,然后将酥油装填进鸡肚子内,置于一土罐内,封口;放进煮有土语称"化吉"的猪食锅里煮,熟后取食。 红大肉 它是过去纳西族传统的砣砣肉转化来的菜谱。操办喜事用红大肉,操持丧事用白大肉。 奴余史卤菜 黄豆豆芽夥煮猪肉片,它是举丧事中必不可少的菜谱,寓为死者抬走生者兴旺。 岩巴久菜 此菜谱乍听起来,颖与鸡肉有关的菜,因土语岩,意为鸡。但它实际是腊肉砣砣夥煮豆腐,置以佐料辣子,葱等物,为纳西族野炊的名菜谱。 格业究久:意为将茄子切成有鱼鳞纹的段状,再加入盐、大蒜,芫荽等各种佐料在油里烩炒至烂熟,吃时似有鱼的味道。 达堆主布普 意为豆米夥煮豆腐,此品菜也是传统风味菜谱。 黄鳝葱夥煮豆腐 此菜春季一至三月黄鳝葱熟时候,腊油煎葱头夥煮豆腐,此品菜也是纳西族传统风味菜。 泥鳅钻豆腐 此菜将活泥鳅和成块的豆腐煮在锅里,随水温升高,泥鳅钻入豆腐块内,取出豆腐,切成块,放以佐料,再次下锅煮,此菜味醇厚,是为传统美食谱。 此外,还有蕨菜煮豆腐,竹笋煮猪脚,木耳煮肋骨,板栗卤猪脚,百合煮豆腐,香菌煮豆腐,炖灌猪心肺(取香油淀粉灌入猪肺内煮之)等。
纳西族人喜欢喝酒,喝茶,抽烟叶,爱吃辣、酸、甜味。一般每日三餐多为干饭,有米饭或大米、玉米混合饭,有两三个菜及汤。冬春时,纳西族人爱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菜;夏季农忙期间,多数农家皆以米酒拌凉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吃炒面和酥油茶。城镇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小麦,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区菜农供应。丽江的酱菜有独特的风味。豆豉、卤腐都是传统的[_a***_],几乎每个家庭主妇都会腌制。丽江白醋酸中有甜。调凉粉加辣椒,酸辣可口,凉透肺腑。
纳西族的风味食品很多,尤以火腿粑粑驰名,另外还有纳西火锅、鸡豆凉粉、鸡炖豆腐、酥油茶等。“丽江粑粑”以丽江麦面为主要原料,配上辣椒、火腿、苹果、糖、猪油、葱花,用小苏打发酵后做成。
纳西族常饮的酒有白酒,黄酒,窨酒,尤以窨酒出名,窨酒呈琥珀色,透明,味甘醇清香,含酒精20度,葡萄糖15%及多种脂肪酸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有良好的滋补作用。窨酒用大麦、小麦、高粱等粮食和特殊的丽江酒曲、玉龙山下的泉水酿造,酿好后入窖一定时间才算珍品。
稗子是纳西族人民的主要粮食,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随着水稻、小麦的大面积的种植,稗子的种植在逐渐减少。稗子一般是煮饭吃。小麦多烤粑粑(饼)。纳西族人也常将粮食磨成细糁,炒后煮成半稀半干的饭,或者将粮食炒成炒面(糌粑)。
纳西族人习惯吃炒面喝茶。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喝酥油茶。用餐前,他们必须先喝茶。主食是调剂着吃。例如早晚吃稗饭,中午吃其他杂粮。但也具有季节性,这与各种作物成熟期有关,如六月吃小麦,七月吃燕麦,八月吃玉米,十月以后吃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