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饭店里都有什么汤?
有炖鸡汤,蕃茄蛋花汤,白菜豆腐汤,菌菇瘦肉汤,南瓜汤,冬瓜海带排骨汤,莲藕排骨汤,山药玉米排骨汤,老鸭白果汤,紫菜蛋花汤,黄豆猪脚汤,蹄花白豆汤,丝豆瘦肉汤,肉丸冬瓜汤……等等!厨师们可以根据现有食材,做出很多汤鲜味美的美食!
最多的应该是靑菜荡。对于一般饭店来说那是比较容易做的,仅需把水烧涨加入洗净,切得较小的青菜,再放入-小勺精油,加盐巴,味精即可。
青菜却是市场中价格最实惠的,而对于食客来说,在吃饭时盛一小碗免费的青菜荡既实惠,解渴又很有幸福感,所以每家都会盛放一锅青菜汤在显眼的位置。
我就是开饭店的的,饭店的汤类有很多啊!紫菜鸡蛋汤,西红丝鸡蛋汤,醪糟小汤圆,酸菜肉丝汤,桂花玉米汤西湖牛肉羹,红枣银耳汤,个人喜欢西湖牛肉羹,除以上还有:原味土鸡汤.原味菌汤.木鱼老鸭汤.燕饺素鱼翅.银耳莲子汤.各种排骨汤.雪梨肉饼汤.美容养颜汤等
六七十年代,国营饭店一般都有哪些饭食?吃一顿要多少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周村(淄博市)的国营饭店一般有火烧、混沌、水饺、油饼、水煎火烧、馒头等。那时凡是面食另外要用粮票,比如水饺是比较好的面食,一斤水饺60个,1.3元一斤,要另外付一斤粮票,其它面食同样,一般一个人有半斤水饺量就够一顿饭,馒头是0.24元一斤,油条(麻花)0.6元一斤,混沌多以0.3元一碗,肉火烧0.6元一斤。那时面食的重量是以一斤面粉制成的熟食来计算的,比如一斤面粉制成馒头的重量大概是一斤四两,因此,购买到的是一斤四两重的馒头。常用面食水饺是价格比较高的一种,能够到国营饭店吃一顿水饺在那时就是比较奢侈的了!
七十年代,北京的国营饭店挺多的。经常去南来顺吃饭,烧饼五分钱一个,油饼六分钱一个,豆腐脑八分钱一碗,豆浆二分钱一碗,红小豆枣粥三分钱一碗。吃个早点也就一毛多钱。素炒饼,两毛钱一大盘子,好吃又实惠。宣武老墙根有个饭馆,中午老在那吃麻酱面2毛钱4两面,蓝边碗,两小碗加点黄瓜丝。王府井百货大楼出南门,有个包子铺,3个包子三毛钱,小米粥二分钱一碗,咸菜不要钱,三毛二分钱吃一顿饭。东安市场出南门,小吃一大片,便宜又实惠。
百货大楼北面,有个馄饨侯,一大海碗的馄饨,一块五毛钱,5分钱一个烧饼,一顿饭吃得挺饱。有时候也光顾西单把角的庆丰包子铺。
六七十年代我没下过饭店(当时称为“下馆子”)。就说说八十年代初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我一九八零年九月去县城念师范,每周六下午大扫除,周日放***一天。周日这天两顿饭。我每周日走着去城里午饭,也就是下馆子。当时没有个体小吃部,都是国营的饭店。我经常去的这个叫“东方红饭店”。
大米饭每斤0.25元,1斤粮票。有3两一晚的,有5两一碗的。3两的8分钱3两粮票,5两的1角3分钱半斤粮票。没有4两一碗的。我每次都是要一碗5两的,再来1角钱的炒菜,炒菜是干豆腐炒***片没有肉。也有2角钱一盘的菜,里面有肉,但我一次也没吃过。不管是1角还是2角的菜,都是事先已经炒好好放在一个大四方盘子里,服务员用铁勺子给盛一勺子。
当然也有现炒的炒菜,估计得5角以上到两元之间。因为我没吃过 现在也不记得到底多少钱 。记得外面摆着的 也有拼盘,是切开的咸鸡蛋。那个是2角还是5角现在记不清了 。
到了1983年夏天我们实习的时候,就已经有个体小吃部了。可以吃面条、饺子、米饭等。我为了省钱,天天中午吃的一种食物叫碗陀儿。是用荞麦面做的,形状就是一个碗,所以叫碗陀儿。店主把它切成小块儿 ,洒上蒜、酱油、醋。拌匀之后吃,一顿饭是2角。念书三年没有吃过一次饺子。吃过面条,是炸酱面,1毛5还是两毛记不清了 。
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
我当知青时吃过。知青点在沅水河畔,利用地理优势大种蔬菜,瓜果。每月要上街掏大粪两次,划船去,四个人完成一船大粪任务,分到个人,每人挑六担就够了。
中午时分,进餐馆吃午饭,每人每天补助0.5元,四个人共计2元。点菜如下:
1.小莱两个0.2元,
2.青椒肉丝0.5元
3.红烧肉0.8元,
4.家常豆腐0.15元
5.三鲜汤0.4元
6.四人米饭0.2
吃饱喝足后,拉纤划船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