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的口味?
1.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口味咸鲜为主。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突出本味。咸鲜为主火候精湛,精于制汤,善烹海味。
2.川菜:川菜起源于古代蜀国,口味麻辣为主,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闻名,近代川菜最终形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清鲜醇浓,麻辣辛香”的特点。
3.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狭义上的粤菜指广州府菜,也就是广州菜,此处的广州府含:顺(德)、南(海)、番(禺)口味鲜香为主。选料精细,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
4.江苏菜:口味清淡为主。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口味平和。善用蔬菜。其中淮扬菜,讲究选料和刀工,擅长制汤。
5.闽菜:口味鲜香为主。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6.浙江菜:极富江南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著名的地方菜种,口味清淡为主。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运用香糟、黄酒调味。烹调技法丰富,尤为在烹制海鲜河鲜有其独到之处。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
7.徽菜:口味鲜辣为主,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重火工是历来的,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于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味,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8.湘菜:口味香辣为主,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香辣、香鲜、软嫩。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香辣。相对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胜一筹。
鲁菜清香鲜嫩、汤水清醇;
苏菜鲜香酥烂,味口偏甜;
闽菜以海味为主,注重酸甜咸香;
粤菜色彩浓重,滑而不腻;
川菜麻辣鲜香,油重味重;
湘菜用料广泛,香鲜酸辣;
徽菜选料朴实,味道醇厚;
1 分别是川菜、粤菜、鲁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2 因为这些菜系的形成有很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所以它们的口味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川菜以辣为主,粤菜注重鲜鲍味,鲁菜则强调色香味俱佳。
3 鉴于不同地域的食材和烹饪技巧的不同,八大菜系中每一种菜系中又有很多不同的口味变化,可以供人们品尝和选择。
川菜湘菜粤菜四大名菜?
四大名菜是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的总称。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福建地处沿海山区为何能形成八大菜系中的闽菜?
从收入福建闽菜谱中的大多数菜品看,主要来自闽东福州老市区的名菜,由于福州市有相当多的历史名人,出自他们家族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佳肴,这就成就了闽菜入列全国八大菜系之一!
中国所谓几大菜系都是建国之后推出的。建国初周恩来总理从上海直接点名,成建制搬了几个淮扬菜馆到北京,形成了今天以淮扬菜为基础的国宴特色。
.
中国饮食文化由来已久,但真正“蓬勃发展”成为体系,时间再早可能不大,可能在汉唐,或者在宋明?日本美食家认为是明代。他们的理由,明代出土的餐具瓷器最多最丰富。
.
明代的对外贸易非常活跃,以致后来朝廷实行海禁。明代也是大航海时代,是中国商船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福建人福建口岸是主要角色。即使全国海禁,但朝廷对福建网开一面,设立漳州月港开展海上外贸。
.
福建有山有水,山珍海味都可入味。福建沿海东海之最南、南海之最北,海产品口感最佳。带鱼是活的,小管是甜的。福建食物格外诱人。
.
福建人走四方,引入外来物种,如地瓜、番茄、烟草等,同时福建食品与美食也经由东南亚,传到其他国家及西方。美国学者认为,番茄酱来自福州鳑鲏酱,英语读音保留了闽南口音。中国引进来的食物食品,如果时间点是明代,多会与福建有关。
.
自抗战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福建都再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建设。建国之后由于对台前线原因,国家除了投资鹰厦铁路,没有在福建境内投入什么工业大项目,福建有的只是一些轻工业。
.
福建经济没有分量,前后近八十年时间,福建也失去话语权。话语权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现在大家更明白了。没有重温历史很难理解福建,更难明白闽菜为何也算名菜,不会想到漳南各县菜与潮州菜何其类似,更不知他们本属于闽南菜系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