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风俗有哪些?
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过去,由于山区缺少食盐,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终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调味,日久形成习惯。
2、丧葬习俗:
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人。在些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以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3、制度习俗
议榔制:是不同宗的家族组成的地域性村寨组织,即农村公社组织。各地苗族的叫法不一。黔东南叫“构榔”或“勾夯”,也叫“构榔会议”;广西叫“栽岩会议”或“埋岩会议”;湘西大部分地区称“合款”;云南金平县叫“丛会”或“里社会议”。它是苗族社会中一种议定公约的制度,是地区性的政治经济联盟组织。议榔组织大小不一,几个或几十个寨子组成的最为普遍。议榔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议榔大会,其任务主要讨论有关大事,制定议榔款约,选举各种执事首领。
4、生活习俗禁忌
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风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苗族的禁忌,据不同的支系各有不同。
5、节日习俗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农事活动节庆;质交流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缅甸人的生活习惯、风俗?
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乳酪、肉包子、油...
你为自己的家人做过一道菜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应是高人雅士的幸福,而对于凡人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常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说给家人做菜也是一种幸福。
虽然不是第一次给家人做菜,但是是第一次在妈妈生日的时候做一桌菜,当时妈妈过生日,提前两天从蛋糕店预订了蛋糕,6点多起床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我媳妇洗菜,摘菜,我切菜,肉是小排、土鸡炖汤、牛肉、虾、花甲。由于爸爸在外上班,家里只剩我们三个,所以菜也每做很多,够吃就行。
肉是从冰箱提前拿出来的,已经是解冻的,鸡肉焯水,放入料酒等去腥后开始炖上,小排由于是要红烧的,就提前在清水中把血水泡一泡。把配菜弄完后,就和媳妇骑车去超市,买点青菜和花甲,虾。
从早上一直忙到十一点多,一道道菜终于出锅了,把蛋糕和菜摆到桌子上,蛋糕帽让妈妈带着,然后我和媳妇给妈妈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媳妇用***杆来个全家合照,但是唯独爸爸不在家。
妈妈是一位很平常的退休教师,57年的人,经历过苦,现在才享受安享的晚年。虽然这不是第一次做菜,但是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在妈妈生日的时候做菜,以前都是爸爸做,看着妈妈内心开心的笑容,我笑了,我知道妈妈很开心,自从退休以后在城里面,妈妈除了每天逛公园、逛超市很少和外面人接触,不打牌,朋友聚会也都说春节前后,有的时候她的内心是孤独的,所以我和媳妇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关注爸爸和妈妈,带着他们旅旅游、爬爬山,带着他们逛逛街,吃吃饭,带着他们跳跳广场舞,总之,让他们在晚上的生活充实起来。
为家人做道菜,基本上都做过,但是在做菜的同时也多关注父母的内心,熟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们要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多陪陪他们,人生在世,就这一世父母,钱赚不完,父母就就一辈子,关爱父母,是我们每个子女的责任。
我不是个矫情的人,但是我是个幸福的人,因为我知道怎么更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