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主要是什么?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研究食物,喜欢给简单的吃食赋予一定的意义。
饮食文化就是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给食物一些附加之外的东西,比如风俗、诗意、典故等。
就像酒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等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从南到北,中国的饮食文化沉淀了几千年,各色菜系代表着不同的地区文化,就小小的一碗面,也能体现出当地的文化。
比如陕西的岐山臊子面、油泼辣子面,兰州的牛肉拉面、尕面片,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天水浆水面,徽县担担面等等,大地方有大地方的特色,小地方有小地方的习俗,不同的吃食,不同的文化,都是经过几千年劳动人民积攒下来的生活经验。
如何为粗糙劳累的生活增添一点色彩,在缺乏文化***的年代,每次把粗糙简单的食材变得更加精细,更加有意义,便给饮食赋予一层文化色彩。
随着时代变迁,中国的文人墨客也多了起来,饮食也变得更加有诗意。
“桂花香馅裹胡桃”一个简单桂花糕,裹上核桃馅,一句诗词读起来顿时变得高大上。“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简单的鲫鱼,用诗句描写起来更加诱人,勾引起了味蕾。
说起酒和茶,那更是中国几千年的积攒,常说的茶文化、酒文化更加深奥,就比如朋友之间可以喝茶也可以喝酒,但是对手与敌人只能喝酒,却不能坐在一起品茗。
那些文人墨客描写茶酒的诗句更是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而且酒里面带上了人的情绪。茶更是与禅联系到了一起,茶禅妙语、品茗悟道等等,无一不显示了茶文化的深奥。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沉淀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昭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美好的期望。
什么是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饮食文化介绍的形式?
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考古实物+文献记载)法,互相对照,共同推进中国饮食文化的学术脉络。将中国饮食文化的哲学表达概括为:“医食同源”,“药膳同功”;“和”合为一,以汤为先。从三种表达方式解构了中国饮食文化体系:中国先民对于主食(南米北面)、动物性食材、花卉食材、香料等具有深厚的文化认知;中国先民在饮食文化方面积累了大量乡土智慧,主要体现在: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开拓食材***,顺天应时食用节气时令食物;***摘野菜有效补充食物来源,讲究食德与规范礼仪;中国先民在饮食文化方面也积累了诸多习俗禁忌:取材避弱小母孕动物;以多种中草药制作屠苏酒、香囊;注重相宜食材搭配和禁忌食物搭配;食用珍稀野生动物,违背天道***等。最后对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饮食文化象征符号体系的构成层次和内涵;讨论人们对食用野生动物的认知偏差,认为“全面禁食野生动物”贵在行动;初步总结和提出了未来中国饮食文化的几点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