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人们都很看重成王败寇,到如今,我们是否应该推崇?
自古推崇,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这一说法也不无道理,先用古典故事来说明,隋朝未年,隋炀帝杨广,花天酒地,不理朝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大乱,出现地方***割据的局面,使得天下群雄㹇竿起义,于是就出现了十八路反王讨伐隋炀帝,,程咬金三斧子取了瓦岗寨,做了混世魔王大德天子,这也是胜者为王的故事。,我再来再说说,贩者为宼的事,也是发生在隋朝的事情,隋朝末年,又有一人招兵买马,欲将反隋,他就是唐国公李渊,李渊有四孩子,都是男孩子,其中最有智慧,有能耐的要数秦王李世民,唐王朝建立初期,李渊派其子李世民,攻打当时占据在洛阳称王的王世充,李世民请了少林寺和尚下山助战,终于打败了王世充,王世充在唐王眼中也是草寇,
因此说在古代推崇这一说法也是大家公认的,
成王败寇是有特指的,也须具体分析。如历史的朝代更替,前者总是由胜利者最终沦为失败者,每一个新朝并未将前朝视为寇,而且还要用正规的称呼为其修史。隔朝、隔代对有大功者还会尊崇、效仿。但在抛开旧有的正统观念,在乱世,如战国、三国、民国在权力的激烈争夺中,其斗争有时必是你死我活的,互相各攻击对方为“寇”“匪”“贼”,这是斗争的必然。最终的结局也必然是一胜一败。但此时的斗争并末结束(特别是近现代因有外部势力的干予),失败者并不甘心。又因斗争的存在,短时期对方的贬称还会存在,随历史的远去也自然会逐渐淡然、客观……。此说在评判历史时演成了一种叫法,甚至多是为失败者争理上的平衡。不过结局无法改变,无奈己退出历史舞台即便有其後遗也不会是主角了。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中国几千年的浩翰历史长河里,造反者,风起云涌,各色旗帜,各色口号,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封建社会,法制松弛,政治不明,***官场,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存在,只图个仕途顺利,步步高升。于是,造就了社会不稳,底层人民生活无靠,矛盾尖锐对立。
揭竿而起的也好,自立山头的也罢,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鼓动分离社会,争个名利,成王封候。失败了,当朝廷有能力治理国家时,造反之人必然成为追讨对象。那个朝代也不允许叛逆分子逍遥法外。
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时代拘泥了人的价值取向,不惜抱着破头撞金钟的冒险心理,争取一下胜利的小概率。
朝廷,拥有国家机器,有军队,有财权,有治权,他们是在征伐杀戮中夺得的天下。马上得天下的历朝历史皇帝,都珍惜得之不易的***,会殚精竭虑治理好国家。
二代以后的皇帝,世袭继承,靠有个皇帝老子博得个朝廷,得之坦然,慢慢的不思进取,弄得个民不聊生。于是,就埋下了天下大乱的祸根。
天下大乱,祸国殃民,各种借口就会成为造反有理的立论。搏得个出师有名。动员不明真相的人,蜂拥群起,开启杀戮之端,国破家亡,饿殍遍野,争名夺利的是领头造反的人,盲目跟风的群众,总是吃亏的那一部分群体。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文人墨客,都在书中总结历史经验,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一代代相传至今,其实是糟粕文化,不值得颂扬讴歌。
遵纪守法,安份守己,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善生活环境。史书中的故事情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汲取历史营养。但不值得提倡。
读好历史,古为今用。学好文化,为国争光,努力奋斗吧,美好时光,等你去奋斗,做好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胜者王侯败者寇“,这是历史史实,也是几千年传统理念,但绝不应该值得后世推崇。
刚刚看到国家颁布了一个重大国策,就是加强传统文化建设。
豹眼认为,这个事非常重要,是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关键。但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和教育,绝不是全盘接受,必须依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这个“成王败寇”的理念,就是糟粕,不是正确的历史史观,是在抛弃之列。
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继承,糟粕的东西也必须摒弃,这才是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负责。
比如楚汉战争,刘邦胜了,不能把刘邦就看作王侯;项羽败了,也不能把他看作是贼寇。也不能因为项羽失败,就是悲情英雄,刘邦大杀功臣就看作泼皮无懒。
项羽、刘邦都是推翻秦朝暴政的功臣、英雄,但他们都有局限性。
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他们都是创业者。要创业,就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不以成败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历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后世理该从他们身上得到智慧、启发,汲取失败的教训,感受他们创业的艰辛和精神,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不是背离了历史背景,盲目的去评价他们,苛责他们。
出于政治的需要,作为后朝的统治者,往往对前代朝廷进行历史编纂,既有粉饰的地方,也有褒贬的地方,这或许就是千年不变的潜规则。
对于政治对手进行打压、贬低,甚至是诬陷,也就是“成王败寇”的根本原因。
站在今天这个历史阶段,社会制度已经根本改变,家天下彻底成为了历史。因此,后世就必须以新的历史观,去看待历史上的人和***。在全新的历史观下,重新评价历史,让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今天的建设服务。
抛开社会制度不说,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去打拼。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有些人却在阻碍历史的发展。无论最终他们的结局如何,只要是对历史做出了贡献,有益于历史发展,就是功臣、英雄;同样的道理,如果他们是在阻碍历史的发展,开了历史的倒车,不管结局如何,他也理应受到批判。
豹眼一向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可“胜者王侯败者寇”。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去对待每一位历史人物,无论他们是否成功、结局如何,只要他们为了历史、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了苍生黎民,哪怕是做出了一点贡献,我们也应该怀念他们、纪念他们、崇拜他们、感恩他们。
前几天,看到个小视频,说得是俄罗斯的青年结婚时,都会去给无名烈士敬献鲜花,令人动容。
中华民族是多灾多难的民族,历史走到了今天,那些无名英雄就不必说了,即便是有名的英雄,恐怕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纪念。
复兴传统文化的国策,很伟大也很及时,民族的复兴必须从文化的复兴做起!
很棒,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