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豫菜这个体系,如果有,请介绍一下?
谢谢邀请
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川、鲁、粤、苏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豫菜,这个菜系是有的,只是不属于全国八大菜系里面。
豫菜特色是中扒(扒菜)、西水(水席)、南锅(锅鸡、锅鱼)、北面(面食、馅饭)。就烹饪技术来说,豫菜的特色是选料严谨、精细、讲究制汤、质味适中。而河南菜的烹调方法,也有50余种。扒、烧、炸、熘、爆、炒、炝别有特色。其中,扒菜更为独到,素有“扒菜不勾芡,汤汁自来黏”的美称。另外,河南爆菜时多用武火,热锅凉油,操作迅速,质地脆嫩,汁色乳白。下面介绍一下豫菜的几大名菜:
1、糖醋软熘鱼焙面,豫菜的历史名菜。它是由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以鲤鱼尤以黄河鲤鱼为上品原料,以过初步加工后,用坡刀把鱼的两面解成瓦垄花纹,入热油锅炸透。然后以适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盐等佐料,兑入开水,勾加流水芡,用量火油烘汁,至油和糖醋汁全部融合,放进炸鱼,泼上芡汁即成。
2、煎扒青鱼头尾
煎扒青鱼头尾是一道开封市的传统名肴,此菜色泽枣红,浓香鲜嫩,食时将鱼头放在嘴里一吸,不但能吸出鱼脑,而且鱼肉与头骨自动分离,让人难以忘怀。
3、炸紫酥肉
此菜以猪硬肋为主料,经过煮、腌、蒸和反复炸制而成,具有色泽棕黄,光润发亮,外焦里嫩,肥而不腻之特点,配以葱段,甜面酱佐食,其味更佳。它以色泽棕黄发紫的特点而得名,其风味甚至可与烤鸭媲美,故又有“赛烤鸭”之誉。
4、扒广肚
此菜将质地绵软白亮的广肚片片,氽杀后铺在竹扒算上,用上好的奶汤小武火扒制而成,成品柔、嫩、醇、美,汤汁白亮光润,故又名白扒广肚。
还有一些名菜在此不一一列举了,题主也可以到河南菜馆去实地体会一番。
另外还有十大面点、五大名羹,题主到菜馆应该能略见一二
以上回答希望对您有益。
福建地处沿海山区为何能形成八大菜系中的闽菜?
从收入福建闽菜谱中的大多数菜品看,主要来自闽东福州老市区的名菜,由于福州市有相当多的历史名人,出自他们家族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佳肴,这就成就了闽菜入列全国八大菜系之一!
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是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混合而形成的。闽菜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又融合闽东、闽西、闽南、闽北、莆仙五地冈味菜而形成的菜系,即"广义闽菜”。闽菜有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中国所谓几大菜系都是建国之后推出的。建国初周恩来总理从上海直接点名,成建制搬了几个淮扬菜馆到北京,形成了今天以淮扬菜为基础的国宴特色。
.
中国饮食文化由来已久,但真正“蓬勃发展”成为体系,时间再早可能不大,可能在汉唐,或者在宋明?日本美食家认为是明代。他们的理由,明代出土的餐具瓷器最多最丰富。
.
明代的对外贸易非常活跃,以致后来朝廷实行海禁。明代也是大航海时代,是中国商船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福建人福建口岸是主要角色。即使全国海禁,但朝廷对福建网开一面,设立漳州月港开展海上外贸。
.
福建有山有水,山珍海味都可入味。福建沿海东海之最南、南海之最北,海产品口感最佳。带鱼是活的,小管是甜的。福建食物格外诱人。
.
福建人走四方,引入外来物种,如地瓜、番茄、烟草等,同时福建食品与美食也经由东南亚,传到其他国家及西方。美国学者认为,西餐番茄酱来自福州鳑鲏酱,英语读音保留了闽南口音。中国引进来的食物食品,如果时间点是明代,多会与福建有关。
.
自抗战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福建都再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建设。建国之后由于对台前线原因,国家除了投资鹰厦铁路,没有在福建境内投入什么工业大项目,福建有的只是一些轻工业。
.
福建经济没有分量,前后近八十年时间,福建也失去话语权。话语权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现在大家更明白了。没有重温历史很难理解福建,更难明白闽菜为何也算名菜,不会想到漳南各县菜与潮州菜何其类似,更不知他们本属于闽南菜系同源。
福建菜系叫作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它的发源地是福州,所以闽菜是以福州菜为主,比如闽菜著名的这几道菜佛跳墙、荔枝肉、醉排骨、南煎肝、鸡汤氽海蚌等等都是来自福州。
就像你题问的那样福建有很多山又是沿海地区,所以有很多山珍海味。而且福建渔业非常发达,因此闽菜善于制作海鲜。
福建的福州、泉州等地历史优久,流传下来的美食自然就多。特别是小吃,比如鼎边糊、鱼丸、肉燕、八宝饭、芋泥等等。
福建简称“闽”,闽是取自闽江。闽江有很多河鲜,比如䖻蜞、螃蟹、蚬子等等。
有了这么多的食材,在加上福建人聪明的头脑,善于钻研和研发,自然就有了很多美味的菜肴。
刚刚上面讲了闽菜发源地在福州,而福州自古名人辈出。而大多数名人对美食很讲究,自然就研究出了很多美味的菜肴。这就是为什么福建菜能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福建虽然地处沿海山区,但其实有挺深的内涵。
从人群构成来说,它是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闽菜中最为特色的当属佛跳墙,这是一道高级炖罐,进了酒店点一道佛跳墙会让人觉得你非常有品位。
不过壹周君是最爱的荔枝肉,福建省福州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制法是将猪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块,因剞的深度、宽度均匀恰当,炸后卷缩成荔枝形,佐以番茄酱、香醋、白糖、酱油等调料即成。
醉糟鸡也很有本地特色,是福建福州地区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闽菜,是将肥母鸡加红糟煮熟、醉糟而成。色泽淡红,骨酥脆,肉软嫩,味道醇香,食之不腻。醉糟鸡以红糟作配料烹制菜肴,是福州菜的一大特色。红糟具有防腐去腥,增加香味、鲜味和调色的作用。宁化鱼生,这是日本生鱼片传入福建之后衍生的一道本地特色生鱼片,营养丰富口感好。
另外还有鸡汤氽海蚌,鸡汤氽海蚌使用漳港海蚌、鸡肉作为主料,配以牛肉、猪里脊肉等辅料制作而成。其口感饱满、回味悠长。淡糟香螺片,福州市汉族传统名菜,属闽菜系,雪白的螺片淡妆着殷红的糟汁,舒展似花,令人叹为观止。
将香螺肉尾部切除,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放入热水中氽一下捞起。将冬笋片下锅过油后捞起,将蒜米、姜末下锅煸香,再放入香糟略煸,随即加入花菇和过油香菇片,倒入用上汤、味精、白酱油、芝麻油、湿淀粉调成的卤汁烧沸芡匀,放入氽好的螺片,翻炒即成。雪白的螺片配上殷红的糟汁,脆嫩鲜爽,馨香淳美。为什么八大菜系的川菜跟湘菜到处都有,别的菜系只是区域性?
人们有句口头语“吃香的,喝辣的。”湘菜正是这种菜品。为什么湘菜这么受欢迎;我数一下吃辣的省份湖南、湖北、江西、广东韶关、广西柳州以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东部、新疆、内蒙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南阳信阳。湘菜讲究用料上乘,集色香味鲜形,一盘菜上桌,象工艺品一样,菜到口,味蕾顿开,在餐桌上***表现积极踊跃。
你说的事实基本上存在,走遍全国各地,川菜、湘菜几乎遍地都有。
现在好像东北菜、陕西的面食系列也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
像粤菜、闽菜、淮扬、徽菜、浙菜等这些菜,基本上不流行,可能在某些大城市还能找到几个菜馆,在中小城市基本难觅踪影。
我也属于走南闯北,吃遍中国了,一般的时候,到哪里吃饭,一般都是川菜、湘菜、东北菜作为首选。
比如我在深圳工作多年,特别喜欢吃广东菜,尤其是早茶,但是一旦离开广东,要不然找不到粤菜馆,即使找到粤菜馆,也是相当难吃,自然就做罢了。
川菜、湘菜等基本不会面临着这个问题,虽然我觉得长沙的湘菜更好吃,成都的川菜更有味,重庆的火锅更劲爆,但是离开原产地,比如在北京、上海,也大差不差,差别基本吃不出来。
要问为什么川菜、湘菜遍布全国,而其他菜只龟缩在本地,甚至他们的发源地都被川菜、湘菜攻占了?
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有如下一些原因。
1、好吃
这个是必须的,好吃是首要的,不好吃自然没人推崇。
尤其是这两个菜系的辣味,***人的味蕾,让人吃了之后有上瘾的感觉。
那有人就问了,其他菜不好吃吗,也好吃,比如我就喜欢吃粤菜。
好吃这一点看样子,分不出胜负。
2、不贵
川菜、湘菜都有这个特点,价格亲民。
粤菜、淮扬菜、闽菜、浙菜,这几类基本上好吃点的就贵得要死。
贵的菜,当然吃得起的人就少了,吃的人少了,自然传播不开了。
3、食材
这两种菜系,食材就地获取,基本上什么食材都可以入菜。
粤菜、淮扬菜、闽菜、浙菜,好像这几种菜系对食材的要求都挺独特的,很多都要从产地运来。
自然就贵,自然就不亲民。
没办法。
4、好做
学完了之后好就业,挣钱多。
为什么不去学川菜、湘菜。
粤菜做个鲍鱼要前前后后好几十个小时,是好吃得很,但是贵的要死,学起来也不容易。
高端食客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群体,不稳定还牛逼哄哄的。
5、赚钱
川菜、湘菜,租个小门脸,雇一个厨师,或者干脆老板自己做厨师,一个小馆子就开业了。
很快把本钱赚回来,然后再升级往高端发展。
粤菜、淮扬菜、闽菜、浙菜,一开始就得往高大上发展,初始投资没几个人投得起,食客少,投资回收周期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验,反正我感觉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