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和调分别起源于?
据考古发现,人们掌握烹调技术,最晚可以 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所谓“烹”,就是用火煮或者烤;所谓“调”,就是加 上各种调料。烹调的出现很快就丰富了人们的味觉,吃东西不再像原来一样只是 为了填饱肚子,还可以充分享受那独特的美味。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食用的食物原料,还是来源于***集和***,并不充裕。 值得一提的是,入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调味品,如粗盐、梅子等。从考古发现来看, 这个时期的炊具已经很丰富了,有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砖灶、石灶等。
烹”起源于火的利用。
中华民族的祖先,从猿进化为原始人的时代,长期过着原始的生活,“茹毛饮血,生吞活嚼”。古代人所住的森林,常常因遭受电的袭击而引起火灾。当火熄灭之后,人们偶然吃到被烧的野兽尸体,觉得这种烧熟的兽肉,比生的兽肉好吃得多,并且滋味鲜美。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人们逐渐懂得食物是可以用火烧熟了吃的,于是便开始留下火种。后来,人们又在劳动实践中,发明了钻木取火和激石取火的方法,这时就正式吃熟食了。这就是“烹”的起源。“调”起源于盐的利用。人们开始吃熟食,只是把食物烧熟而已,还谈不上调味。经过了若干年之后,有些生活于海滨的原始人,偶尔把猎来的食物放在海滩上。海滩因被海水浸湿,经过日光蒸发,地面上出现一层白色晶体,这就是盐。食物放在海滩上,表面上沾了一些盐的晶粒,人们把沾了盐的食物烧熟了吃的时候,发现滋味芳香。由此,人们就开始研究盐和食物的关系。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盐能够增加食物的滋味,于是开始收集盐。后来又发明了烧煮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作为烧食物时的调味品,这就是“调”的开始。烹和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烹,是烧煮食物;调,是调和滋味。烹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国家烹调技术的起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距今五千多年的新时期时代的晚期,由于发明的陶器,因而出现了烹煮法和汽蒸法。加上人们的定居,家禽家畜的普遍饲养,垦殖事业的发展,烹调原料和工具多种多样,各种菜肴也就逐渐发展起来。
云南人做菜都喜欢多放什么调料?
云南人也分哦
一般汉族家常菜大概放的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葱姜蒜辣椒什么的都会,糖和醋也用,香菜茴香什么的也都有。稍微重口的是浓稠的甜酱油,爆辣的生小米辣,薄荷叶直接煮汤不知道算不算。
要是说少数民族,那就多了,薄荷叶,香菜,小葱,柠檬草,香茅草,芹菜,香叶,肉桂,柠檬,生辣椒,甚至还有罂粟籽,还有各种我都说不上来的东西
中国烹饪四种民族文化特质的例证?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