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烹饪反映的的文化传统?
中西方烹饪文化传统反映有以下几点:
1.反映在原料使用上。自古以来,我国在烹饪的原料上以农作物为主要原料,肉类仅仅占***地位。西方人的饮食以肉类、面粉和蛋乳为主。
2.反映在分解工艺上。中国人对刀工技术的要求很高,加工出的料型要求大小适当,粗细均匀,厚薄一致,长短相等,而且料型也是丰富多样,这不仅是制熟工艺要求的需要,也是审美与道德评价标准的需要。西方在刀工技术上与中国相比就显得苍白乏力,料型也没有中国的丰富,更不具备中国切工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3.反映在调味技术上。我国调味师可调制出的味型有百余种之多,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有的,调味技术水平也是一流的。我国烹调师不仅将辨味作为衡量厨艺的一个标志,而且还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调味方法和形式,如加热前调味、加热中调昧以及加热后调味,使菜肴更具有风味个性,这与西方人对味的那种量化的分析和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4.反映在火候及烹调方法上。西方人对火候的把握离不开温度与量化数据,其烹调方法以煎、炸、烤为主,食味单一。可见中国人对火候的把握具有哲学性和形象性等特点。因此,在火候使用和认识上。中国人比西方人要充分得多,烹饪方法自然也就比西方人来得丰富多样。
中式烹调的定义及起源?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烹饪(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以技艺精湛、风味多样、食疗结合、畅神悦情著称于世,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烹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式烹调作为一门具有高度的技术性、艺术性及科学性的技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们只有不断地继承、发展、开拓、创新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把中式烹调技艺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推进到更新、更高的水平。
中国烹饪是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象征?
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主要表现为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烹饪艺术虽然受到烹饪原料、烹饪技术、食品实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但它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较,却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即融绘画、雕塑、装饰、园林等艺术形式于一体。中国烹饪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这里主要通过肴馔本身的色、形、香、味、滋与筵席组合来窥其一斑。人们常把前者概称为味觉艺术;将后者称为筵席艺术。
中国烹饪的思想内容?
烹饪是人类在烹调与饮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烹调技术、烹调生产活动、烹调生产出的各类食品、饮食消费活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众多精神产品。中国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主要表现为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烹饪以饮食有节、五味调和为主要思想,从食者的节制到食物的调和,都极其讲究。
饮食有节,是让食者不要追求食物的厚重滋味,要将饮食与养生相结合,以“谨和五味”,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五味调和,则是烹调工艺的精髓,是中国菜的灵魂,说的是饮食结构既要合理,也要调味得体,味美适口。俗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关键也是调和,让我们在面对食材的时候,不光要讲求本味(自然的味道),还要合乎天时(时令得当),然后才是做出适口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