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为什么被称为八大菜系之首的?
鲁菜,之所以是四大菜系之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意义,而并非像体育比赛那样非得以具体分数决出高下。
鲁菜,包含着一整套在里面。菜做好,色香味俱全,要有好的装修,而衬起这桌子鲁菜的不光有装修,还要有文化传统,比如婚、丧、嫁、娶、寿、等对应宴会的上菜顺序、菜品搭配、座位顺序、喝酒方式、主人责任、赴宴的穿着、辈分的细分、亲戚区别都会具体体现在这鲁菜上...
我们现在说的8大菜系,最开始只有4个,分别是鲁、川、粤、苏,明清才细化为8个。不管是几个,鲁菜都是在第一位被列出,这是为何呢?
鲁菜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的“宫廷菜”头衔。不过这并不能解释它的头等地位,至于它为何能居首,我认为是因为一种象征—也就是说,八大菜系彼此并无伯仲,鲁菜能成为第一菜系,是因为它在中国饮食历史上的突出地位,和代表的象征意义。
和其他菜系一样,鲁菜不只是美食,更多的是文化,它包含很多领域,比如各种场合的上菜顺序、摆放位置、菜品搭配,这些和齐鲁大地的礼仪风气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最重要之处,就是鲁菜的发源地和它的历史地位。传统的四大菜系,分别代表了全国各区域的饮食文化,鲁菜代表的正是我国北方。大家都知道,我国从春秋时期,政治经济中心就基本位于中原。这就导致,鲁菜的覆盖范围,和我国的***中心非常接近,几乎贵族们接触最多的就是鲁菜。慢慢的,接触的人多了鲁菜也就丰富起来(我国历史人口较少,其他地区人口薄,饮食文化发展就慢)。说白了,最开始并无菜系,就是因为中原地区富饶,人口多,慢慢丰富菜的种类,才逐渐形成菜系,这就给鲁菜带来了先天的优势。
这点,从鲁菜和淮扬菜的关系就能看出,作为浙菜的代表,淮扬菜现在多给高层人士的菜品。其实它在古代,就深受鲁菜影响,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后期,经济政治中心有南迁倾向,导致鲁菜影响范围扩大。
除了上面的历史因素,鲁菜能够位列首尊,当然也有客观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齐鲁大地的位置和物产。山东半岛,可以说是一个宝库,不管是菜类、海鲜、水果、农畜,食材种类之多,几乎为全国之首。有这样的“家底”,鲁菜的发展当然是最好的了。
有以上的原因,鲁菜能够成为几大菜系之首,也就不为过了,不知道小伙伴们对此是否同意呢?
鲁菜,今天有谁说能吃到正宗的鲁菜???我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我都不敢说,直所以说鲁菜是八代菜系之首,应该是最早被认可的。鲁菜的兴起也得追溯到皇宫里,以前皇宫里大多数厨子都是山东人,所以他们在一起共同研究,加上山东老家的口味,和厨艺,研究出了各种菜品,所以叫鲁菜,清朝时期所谓的“满汉全席”也是汉族厨师一手烹制,只不过当时的皇室是满族,所以必须把“满”加在前面。后面的川菜,粤菜,湘菜,徽菜,苏菜。。。。都是后来被发觉并文明全国的。现在人吃东西大多数还是以自己的地域才为主!麻辣鲜香,香酥里嫩等等。。
鲁菜有几个小菜系?有啥特色?
中国目前具有八大菜系,是指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1) 鲁菜
历史悠久,宋代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津和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是八大菜系之首。
特点是清香、鲜嫩、味醇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2) 川菜
川菜的出现可追溯至秦汉,在宋代已经形成流派,当时的影响已达中原。原料多选山珍、江鲜、野蔬和畜禽。善用小炒、干煸、干烧和泡、烩等烹调法。
以“味”闻名,味型较多,富于变化,以鱼香、红油、怪味、麻辣较为突出。川菜的风格朴实而又清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3) 粤菜
属粤菜系的包括有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海南菜及桂菜,其中以“广府菜”为代表。粤菜最大的特点为清淡、鲜美。
(4) 闽菜
长于烹饪海鲜,味道注重清鲜、酸、甜、咸、香,在宴席中最后一道菜一般都是时令青菜,取“清菜”之意。
其中福州菜是闽菜的代表,但也根据地域分为漳州菜、厦门菜、泉州菜四种类型。
(5) 苏菜或扬菜
一般认为苏菜内部分为四大派系:
金陵菜,来于南京,制作精细,口味平和。善用蔬菜,以“金陵三草”(菊花涝,构杞头,马兰头)和“早春四野”(芥菜,马兰头,芦篙,野蒜)驰名。
淮扬菜,来于扬州,淮安和镇江,讲究选料和刀工,口味清淡,擅长制汤。
苏锡菜,来于苏州,无锡和常州,常用酒糟调味,擅长各类水产,口味偏甜。
徐海菜,来于徐州和连云港,口味较重,擅长海产和蔬菜。
(6) 浙菜
起源于浙江省,品种丰富,由杭州菜、绍兴菜、宁波菜、温州菜四方风味组成,菜式讲究小巧精致,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
久负盛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鱼”、“宋嫂鱼羹”、“东坡肉”、“龙井虾仁”、“奉化芋头”、“蜜汁火方”、“兰花春笋”、“宁式鳝丝”、“三丝敲鱼”、“虾子面筋”、“双味蝤蠓”等。
(7) 湘菜
即[_a***_]菜,特点是注重刀工、调味,尤以酸辣菜和腊制品著称,烹饪技法擅长煨、蒸、煎、炖、溜、炒等。
(8) 徽菜
起源于安徽省。因为安徽人喜爱常年饮茶,所以徽菜一般油大,所谓重油、重色、重火工,芡重,色深,味浓。
同时由于安徽多山多水,徽菜以烹饪山珍水产见长,根据地域不同一般又分为沿江菜、沿淮菜和徽州菜三个子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