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菜谱叫什么?
菜单在古代里称为食单,食谱,中馈。厨师称,膳夫。《食珍录》这是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余姚人虞宗是一位美食家,他官职是黄门郎,到南朝齐时升为太子庶子。后来担任祠部尚书。虞宗的《食珍录》里,记载有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各物。
菜谱在古文里:食单、食谱、中馈。厨师称:膳夫。
隋代《食经》
谢讽著的《食经》成书于隋代,是饮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书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约五十种。其中有脍、羹、饼、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动物原料为主制成的菜肴,如“飞李脍”、“剔缕鸡”、“剪云斫鱼羹”等。从有的各目前冠经人各来看,如“北齐武成王生羊脍”、“越国公碎金
饭”、“虞公断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华饭”等,都是王侯贵族的饮馔。而有的各目讲究,如“千金碎香饼”、“乾炙满天星含浆饼”、“撮高巧装坛样饼”等,反映出当时饮已达到非常精美高贵的水平。
小红书各种美食做法与配方?
配料:
1. 牛肉切大块,姜切片。锅里刚油和冰糖,熬到麦芽糖色倒入牛肉,煎完一面上色翻过来,至两面都上红彤彤的糖色。
步骤_2
2. 肉拨到一边,把葱姜香菜根放入煸炒出香味。兑黄酒,酱油,炒均匀。兑水淹没食材,放入卤肉包,大火煮沸转小火炖30分钟。
步骤_3
3. 30分钟煮好后,调入盐静置放凉。如果是晚上煮的可以放置一夜,第二天早上收汁。如果是白天,就彻底放凉后收汁。根据喜好可以放入鸡精提味。装保鲜袋冷藏至变硬。取出切片
做虎皮卷嘛,打发蛋黄是基础操作,如果你们那边气温低,可在盆底坐一盆40-50℃的热水,打发起来能更快更稳定。糖的部分我已经减了,不建议大家再减,不然上色效果不好,出不来好看的虎皮纹哦~
麻糬咱们已经做了N次了,这次我用淡奶油替换了部分牛奶,做出来特别特别软,口感比吃棉花糖还好!
因为店里的馅料有点太腻了,所以我做的时候也调整了下比例,这样子沙拉酱和蛋黄肉松混起来不会太干,也不会太腻,整体恰到好处~
#虎皮卷部分
蛋黄 8个
白砂糖 40g
#麻糬部分
牛奶 150g
淡奶油 50g
白砂糖 20g
糯米粉 80g
玉米淀粉 20g
玉米油 10g
1/5
第一步将牛肉洗净后,用绳子绑起来,放入水中,再加入五片姜片,大火煮开,然后用凉水冲洗干净。
2/5
第二步水里加五片姜片放入牛肉煮开后用冷水冲洗干净。
3/5
第三步准备好卤料包、橘子皮洗净
4/5
第四步将卤料包、牛肉放入砂锅内,加入生抽、老抽、熬制的糖水,然后加入水至没过牛肉三指深,盖上砂锅盖,小火焖煮3个小时。
5/5
第五步牛肉煮好后,继续放在锅内焖一晚上,然后取出风干8个小时,再放入砂锅内,煮一个小时,再取出风干4个小时即可。
材料及用料:半斤牛里脊
调料:半勺盐,1勺蚝油,2+1勺生抽,1勺白胡椒粉,4勺淀粉,1个蛋清,1勺黑胡椒碎。
做法:
1 牛里脊切成条,加盐,蚝油,生抽,白胡椒粉,淀粉,蛋清,抓匀后加油,腌制半小时。
2 线椒切滚刀块儿备用,底油先把牛肉炒至变色盛出。
3 重新烧油,爆香姜蒜片儿,下入线椒,炒出辣味儿,倒入牛肉,炒匀后加生抽,黑胡椒碎。翻炒均匀,倒入水淀粉,汤汁炒黏就可以出锅了。
你聚餐时经常吃的有哪些菜?报个菜名吧?
在饭店聚餐时,我如果是我做东,一般要点几个主菜,比如炒鸡或者松莪子(蘑菇的一种)炖鸡,葱油鱼,红烧狮子头,九转大肠,炸排骨,酱牛肉,炒虾仁,海蜇拌黄瓜,红烧猪蹄,清炒西蓝花,香菇油菜,开水白菜等等。如果去高档一点的饭店,就直接点饭店推荐的标准套菜。
如果在家自己做菜,我一般就炖鸡或者炒辣子鸡,干炸小黄花鱼或者带鱼,红烧排骨,海米扒油菜,清炒土豆丝,红烧豆腐,干炸花生米,肉末粉条之类的[_a***_]。
总之,聚餐时,一般都是荤素搭配,兼顾营养。由于厨艺有限,所做的菜,基本都是注重口味浓厚。另外由于我们这边不太注重汤菜,所以酒席上很少上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