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的特民族特色是什么?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乡土菜的基本特征?
所谓“乡土菜”即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利用本地所特有的物产,制成具有鲜明乡土特点的民间菜,它是中国老百姓饮食区域性的体现,充分体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地方菜的根基,同时也是中国菜的源头。
乡土菜 是经过历代烹饪师的加工完善,才形成我国各地的地方名菜,他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乡土菜源自山野农家、市井陋巷,乡土菜养育了黎民百姓,是餐饮发展的源泉。乡土菜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及乡风食俗的底蕴,具有当地民俗民风的特色菜肴,就地取材,风味浓郁,营养健康。能够引发潜伏的内心深处的返璞归真、加归自然的情结。
烹饪风味流派的成因有哪些?
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称作菜系。
具体来说:
(1)当地的物产和风俗习惯
如中国北方多牛羊,常以牛羊肉做菜;中国南方多产水产、家禽,人
(2)各地气候差异形成不同口味
一般说来,中国北方寒冷,菜肴以浓厚,咸味为主;中国华东地区气候温和,菜肴则以甜味和咸味为主,西南地区多雨潮湿,菜肴多用麻辣浓味。
(3)各地烹饪方法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菜肴特色。如山东菜,北京菜擅长爆、炒、烤、熘等;江苏菜擅长蒸、炖、焖、煨等;四川菜擅长烤、煸炒等;广东菜擅长烤、焗、炒、炸等;
56个民族的菜系?
1、蒙古族
烤全羊
2、回族
3、苗族
酸汤鱼
4、傣族
牛肉干巴
5、傈僳族
漆油炖鸭
6、藏族
酥油茶
7、壮族
宁明壮族
8.朝鲜族
泡菜
9、高山族
米酒
10、纳西族
丽江火腿粑粑
11、布朗族
竹筒茶
12、阿昌族
酸辣谷花鱼
13、怒族
琵琶肉
14、鄂温克族
鄂温克酸奶子
15、鄂伦春族
鄂伦春烤肉
16、赫哲族
杀生鱼
17、门巴族
荞麦饼
18、白族
柳蒸猪头
19、保安族
馓子
20、布依族
五色花米饭
21、达斡尔
二米饭
22、德昂族
酸笋炖鸡
23、东乡族
东乡族栈羊肉
24、侗族
侗族生酸菜
25、独龙族
蜂蛹
26、俄罗斯族
烤面包
27、哈尼族
竹筒鸡
28、哈萨克族
纳仁
29、基诺族
芭蕉肉
30、京族
鲶汁
31、景颇族
砂锅炖竹鼠
32、柯尔克孜族
33、拉祜族
拉祜族烤肉
竹筒饭
35、珞巴族
36、满族
萨其玛
37、毛南族
酸食
38、仫佬族
腌豆角
39、普米族
代表美食有:[_a***_]琵琶肉、醉鸡、竹叶菜炒西红柿等。
40、羌族
羊肉附片汤
41、撒拉族
撒拉族油搅团
42、畲族
豆腐酿
43、水族
鱼包韭菜
44、塔吉克族
手抓羊肉
45、塔塔尔族
古拜底埃
46、土家族
粑粑(糍粑)腊肉
47、仡佬族
扣肉底菜
48、土族
哈力海
49、佤族
鹌鹑肉汤
50、***尔族
烤羊肉串
51、乌孜别克族
米肠子
52、锡伯族
辣罐
53、瑶族
荷包扎
54、裕固族
烧壳子
55、彝族
白水煮乳猪
56、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