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菜最下饭的十道家常菜?
1.外婆菜
外婆菜是湖南人经常吃的一道家常小炒,酸辣脆爽,鲜咸香辣。主要的食材有萝卜干、土菜、马齿笕、梅干菜和干豇豆等等。先将食材晒干后放入坛子里腌制,再加入青红辣椒、葱姜蒜、肉沫和腌制好的菜一起爆炒。
2.小炒黄牛肉
这道菜一定要去掉牛肉的筋膜,保持鲜嫩口感。切的薄薄的肉片用适量的料酒和淀粉等调料腌制去腥,锅里加入葱姜蒜爆炒,再将提前准备好的小米辣、泡尖椒和红剁椒炒一同爆炒,加入腌制的牛肉大火翻炒,最后要放入新鲜的香菜段提鲜。
3.剁椒鱼头
湖南人爱吃辣椒,家中常备自制剁椒,很多菜都用得到剁椒。洗干净的鱼头切成两半,加入适量的调料腌制,而后放在铺好葱姜丝的大盘子中,放入蒸锅里蒸10分钟左右,再将剁椒、豆豉等在热油中煎炸,一起浇在蒸好的鱼头上。
4.辣椒炒肉
湖南非常有名的一道传统家常菜,主要食材有五花肉、青椒、剁椒等。五花肉先用生抽等调料腌制,一般将瘦肉和肥肉分开炒,这样层次分明,肉质鲜嫩。
5.发丝牛百叶
发丝牛百叶因形状如发丝一般而得名,口感鲜嫩脆爽,颜色白净如雪。配料丰富,有红椒、冬笋,加入地方产的酱油和白醋烹饪入味,大火爆炒而成。
1.农家小炒肉,农家小炒肉是一道简单家常菜,但是想做得好吃还是需要技巧,其一就是食材的选择,辣椒要选用皮薄肉软辣味足的杭椒或螺丝椒,肉要选用新鲜的前夹肉,五花肉和瘦肉分开来炒,先把辣椒放入锅中干炒,炒出辣气稍***软倒出来,再煸炒五花肉,炒出油再炒瘦肉,再放入姜蒜、辣椒调味大火爆炒,这样炒出来的农家小炒肉锅气重,吃起来特别香。
2.永州血鸭
永州血鸭是湘菜中比较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菜,也是湘菜的十大经典名菜之一,其做法与一般方法有点区别,成品菜肴鲜香四溢,香辣可口,鸭肉上裹着一层新鲜鸭血,让人食欲大开,下酒下饭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做法:选用新鲜的活鸭一只,取一个碗里面放少许盐,杀鸭子时把血倒入碗中,然后把鸭子处理干净剁成块,锅烧热放入姜、蒜、鸭肉煸炒,再放少许香料、豆瓣酱翻炒均匀,加入适量的汤,盐、鸡精、味精、胡椒粉、蚝油、生抽、酱油调味,鸭肉烧熟后倒入新鲜的鸭血翻炒,让鸭血包裹住鸭肉即可,出锅时淋上香油美味即成。
3.湘味臭豆腐,长沙臭豆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甚至不少外国人都被其征服,在国内各个美食街不难发现它的存在,眼睛还没看到,鼻子就已经寻到了它那独特“魅力”,真是闻着臭,吃着香。
湘菜分多少个派别?各个派别之间有什么口味差异?
潇湘风味的湘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湖南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史记》中曾记载:“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更是广为流传。湘菜素来油重色浓,擅长炖、腊、蒸、炒、煨等方法,在色香味形上十分讲究。在两千年前德汉代,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烹饪方法之多彩,风味之鲜美,原料之丰盛,风格都很突出。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湘菜受地区物产、自然条件、民风习俗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洞庭湖区、湘江流域、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特色。
湖南地处洞庭湖以南,也因此而得名。洞庭湖区得菜肴,肯定少不了河鲜,同时也擅长烹饪家禽和家畜,炖、烧、蒸、腊等制法,味道咸辣香软,芡大油厚。
也经常喜欢用火锅炖煮。在当地民间,则会用蒸钵置泥炉上炖煮,往往是边煮边吃,津津有味。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的代表,制作精细,[_a***_]广泛,口味多变。湘江流域的美食,通常都是油重色浓的,口味更偏向酸辣、香鲜、软嫩。
湘西山区的菜,因自然地形等原因,偏向山珍野味,
也很擅长制作各种烟熏腊肉,口感上自然侧重咸香酸辣,会以柴炭做燃料做菜,以浓浓的山间风味文明。湘菜的分类虽然不多,但每个类别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也丰富了湘菜的文化。但是无论怎样分,“酸”和“辣”这两种口味都不会变,这是湘菜的主要特色。但是湘菜的辣与四川的麻辣干香又有所不同,湘菜的辣,是一种带有浓重咸香味的辣。
Cola
湘菜的流派:湘菜是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地风味组成,而以湘江流域菜肴为主要代表。
(一)湘江流域菜
湘江流域主要包括长沙、湘潭、衡阳等地,以长沙为代表,湘江流域交通方便,人才荟萃。这一地区的菜肴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品种繁多。菜肴的制作特点是:油重色浓,讲究实惠,口味上以香、鲜、酸、辣、软、嫩为主,烹调方法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煨炖食物,讲究微火长时间慢煮,以达到煨则软糯汁浓、炖则汤清如镜之效果。腊制食品有烟熏、卤制、叉烧诸种,冷热皆宜。热菜以炒蒸为主,湘江流域的代表菜品有麻辣子鸡”、“鸭掌汤泡肚”、“砂锅炖狗肉”、“炒细牛百叶”等等。
(二)洞庭湖区菜
洞庭湖区主要包括岳阳、常德、益阳等地,这里素称鱼米之乡。这一地区以烹制家禽、野味、河鲜等菜肴见长。多用炖、烧、腊的烹制方法,菜肴的特点是芡大油重,咸辣香软。炖菜常用火锅上桌,民间喜用蒸钵炖鱼,炖菜在洞庭湖地区十分流行。洞庭湖地区的代表菜品有“潇湘五元龟”、“武陵水鱼裙腿”、“洞庭野鸭”、“莲蓬虾茸”等等。
(三)湘西山区菜
湘西山区主要包括吉首、怀化、大庸等地,这里多为崇山峻岭,因而山珍野味众多,所以人们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口味侧重于咸香酸辣,常以柴炭作燃料,有浓郁的山乡风味。这里常见的山珍野味有:寒菌、板栗、冬笋、野鸡、野一鸭、斑鸠等。因此,有代表性的菜品也多与此有关,如“重阳寒菌”、“腊味合蒸”、“焦炸鳅鱼”、“麻辣泥蛙腿”等等。
尽管湘菜分为上述三大流派,但其基本口味特色较为一致,即味别多样,尤重酸辣,熏腊清香,口味适中湘菜尤重酸辣,是与其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因湘南河流山区众多,空气中湿度大,人体散湿不畅,所以湖南人习惯吃酸辣,用以祛湿、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