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夏天那么热是如何降温的?
謝邀啦。華夏人很早就知道冬天儲備冰,以備夏天用了。《詩經》中有:二之日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二之日,三之日即周歷的二月三月。凌陰指山陰處的藏冰地窖。自周代起,曆代王朝都設專門的官吏管理冰政。隆冬時節,人們將河中的冰凿成冰塊。放入地窖封存起來。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紫金城內設冰窖五,景山西門外冰窖六。德胜門外冰窖三,正阳門外冰窖二,分藏京河,通州龍王堂,蓮花池等處之冰。現北京雪池胡同有冰窖遺蹟,窖門很小,僅供一人出入。冰窖有二三十米長,十來米寬,二層樓那麽高。窖頂用大塊的城形磚砌成拱形,窖底由巨大的石條鋪就而成。在很早先人就知道***用瓷枕解暑。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久夏天難暮,紗櫥正午時,忘機堪晝寢,一枕最幽宜。這樣的詩句說明了瓷枕是夏天納凉的極佳寢具。古人也用蚊帳防蚊子,但是他們用起來可比現代人有情調,少女們在帳內挂茉莉珠蘭等香花,巧手的用花枝編成麒麟,鲤魚等吉祥物挂帳內,還有配香囊的習俗。都是用來駆蚊的。自周朝以後,***每年冬月都要***冰窖藏,以供夏日之需,歷數千年而不改。
古代虽然没有空调、电扇、冰箱,但是古代人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古代的避暑方法绝不会少,而且这些发明都让后人啧啧称奇!
扇子
扇子最初称为“五明扇”,据说是虞舜所制。
扇子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凉友”,出自宋陶谷的《青异录·器具》:“商山馆中窗颊上有八句诗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是帚与扇明矣。”这个名字还真的名副其实,从古至今扇子都是夏季最普遍的必备品。
战国时的冰箱-青铜冰鉴
《楚辞·招魂》中有两句话就形象的说明了这中冰鉴的作用:“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先秦时期的“窟室”
炎热的夏夜,贵族们会在窟室饮酒作乐,是不是很像现在的酒吧?
汉代的“清凉殿”
汉代的皇宫里专门建有“空调房”叫做“清凉殿”。清凉殿内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旁边还有宫女太监扇扇子,在这么多降温措施下,必定能清凉一夏。
唐代的“含凉殿”
唐代的时候,安城地位较高的大臣家里都有自己的“空调房”叫做“含凉殿”。含凉殿内有“扇车”,相当于现在的空调扇,这种“扇车”用水转动扇叶,扇叶对着凉水吹就形成了凉风。
元代忽必烈最爱的“冰激凌”
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一书中说:“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据说,因为元世祖忽必烈是蒙古人,生***喝牛奶,可是牛奶在夏季不易保存,忽必烈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在牛奶中加入冰,这样牛奶不但冰爽可口,还可以延长保存期限。之后又发现冰和牛奶凝成沙泥,为了更好吃,往里加入蜜饯和果酱,就成了最早的冰激凌的雏形。马可·波罗学习了“奶冰”的制作方法,之后带回西方,不断推广传播,经过多次的改造,也就有了现在的冰激凌。
清代的“冰箱”
图1是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对清代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冰箱。它的箱体为木胎、铅里,表面***用掐丝珐琅工艺,造型别致美观。
图2也是清代的一种冰箱,是宫廷普遍使用木质冰箱,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箱内一般***用铅或锡为里,除了因为它们导热性较弱外,也可以避免融化的冰水侵蚀木箱。
这两种“冰箱”都是根据青铜冰鉴发展而来,但更加小巧,便于移动。
酷暑难耐的高温天气,使我们可以想象古代人的消暑方法,也许他们会在通风的地方建一个凉亭,里面放一些石头凳子,人们坐在石头上、手上摇着蒲扇,老年人讲着故事,小孩子津津有味地听着,不知不觉中太阳落山了。
夏天持续高温,弄得人神思恍惚。就是如今有空调、有冰箱,虽可稍解暑热之苦,但也“终日昏昏醉梦间”。
古人没有空调,怎么度过炎炎长夏?他们也有办法。
一、屋顶喷淋
据《旧唐书》记载,古法是引凉水至屋顶喷淋,“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做成“清凉殿”。可惜那只是***专用,普通士人与百姓是无福享用的。唐玄宗时,王鉷就在自家豪宅内建造了一座“自雨亭”,“从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可御高温。
二、古代冰箱
古代也有冰箱,只是不用通电,这在古代叫“冰鉴”。《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古代用于把控食物温度的器皿,整体由两件器物构成,外为鉴,鉴内放置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空隙用于放置冰块或者热水,将酒水倒于缶中,就可制作出冬暖夏凉的可口饮品。
三、夏日凿冰
古人夏天也能享用冰块。《周礼》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是说凌人掌管冰政,在冬季十二月大寒时,主持斩冰。而窖藏夏天冰块,需要量的三倍才够用,因为其中的三分之二会融化。《诗经·七月》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在唐末之前,想要在夏天享用到冰块,都需要专人在寒冬里***冰并将其存封于冰窖之内,在夏天派上用场。
到唐末,人们发现用于制作火药的硝石遇水会吸收热量,甚至使水温降至冰点,于是他们学会了人工制冰。宋人杨万里在《荔枝歌》中描写了市集上的小贩出售冰块的情景:“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四、竹席竹枕
晚上睡觉用竹席竹枕竹床,是古人凉爽的主要方式。宋人郭印有诗《竹夫人》,“林下风流在,收归枕簟傍。冰肌元本净,玉骨自然凉。最是虚心好,由来正节刚。炎天长作伴,昼夜不能忘。”
五、自制冷饮
天气炎热,古人也可以自制冷饮。杨凝式《夏热帖》就写了这么个事儿:“凝式启。夏热体履佳宜。长作酥蜜水,即欲致法席,苦非□□□乳之供酥,似不如也。□□□□□病笔书,□□顿首”。用牛奶提炼的酥油加蜂蜜自制冷饮,当为妙方。杨凝式当过太子太保,是个***,享受得起,一般百姓就喝不了这样高档了。
第一种方法:冰镇解暑
其实古代也是有冰箱的,在冬季的时候会取河冰,然后储存在冰窖之中;等到夏季之后,会将冰窖之中的冰取出;沿街也会有贩卖冰块的商家,不过平常百姓一般都不会去买冰,因为一块冰最少也要几块铜板,这也是平常百姓不能负担的,而一些富户人家会买来冰镇西瓜,或者化成冰水饮下,清凉解暑!
第二种方法:扇子
中国在春秋时期就有了扇子这种工具,在炎热的夏季,用扇子扇风乘凉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而且还有发明人力风扇这种工具,有点像现在的电风扇这种工具!
第三种方法:房屋建造的地势降温
古代对于房屋的建造很讲究,选择建造房屋的方位,还有走势都有各种各样的讲究,一般选择建造卧室的方位,都是比较凉爽南北通透的位置,所以自然风非常足,这也是为了夏季炎热的时候,屋内可以有一些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