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指的是什么,都包括什么啊?
“烹”是煮的意思。“饪”是熟的意思。“烹饪”一词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狭义的解释,是煮熟食物;广义的解释是泛指各种饭菜变熟的整个过程。
我国早期的烹饪思想是什么样的?
中国烹饪文化的精华是饮食思想与哲理。先秦时诸子百家对中国人饮食思想与哲理的形成,都产生过影响。
先秦以来,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医学家、艺术家多谙熟烹饪之道,以饮食、烹饪之事而论修齐治平,成为一种传统。这种传统,使烹饪超越了做饭做菜的局限,升华到一种思想、哲理境界。
阴阳家和医家讲阴阳平衡,四气五味;法家讲饮食去奢侈,崇节俭;墨家讲饮食“饱者去余”,“损而不害”,以适宜为定准。
特别是儒家讲满足人的“大欲”,通过饮食制度、饮食礼仪、烹饪规范等方面来实现“礼”的要求;道家讲饮食“法自然”,养生服食崇尚与自然的和谐;汉地佛教讲禁欲修行与实行素食制度;杂家讲通过烹饪调和以求“至味”等等,对于形成中国人在饮食烹饪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其影响不容低估。
先哲先贤的饮食思想与哲理,集中反映在处理食与自然、食与社会、食与健康、食与烹调、食与艺术五个方面。这些饮食思想与哲理是中国饮食文化珍宝,我们当加倍重视珍惜,勿使丢失。
欢迎大家关注:靠谱吃货 靠谱吃货的头条主页 - 今日头条(***.toutiao***) 靠谱吃货:餐饮营销策划,旅游、酒店体验,美食自媒体人。
有观点认为,早期人类的饮食思想类的信息,基本上都密封在“石头的记忆”里,大量的史前遗址、遗物等待后人循序渐进地深入进去解读。距今二十几个世纪以前的两周时代,中国人的饮食思想与烹饪理论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概言之就是食医合一、饮食养生、本味主张还有孔孟食道这“四大基础理论”。
《淮南子》一书中关于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就是从食医合一的角度来说的,
我国古代勤劳的先民焖很早就认识到饮食活动具有获取营养和医病双重功能,“食医合一”的实践与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性结晶,是食医制度的出现。饮食养生源于医食同源认识和食医合一的思想与实践。先秦时代,把养生主张表达得最丰富突出的莫过于老子和庄子,屈原也曾就饮食与长寿的关系苦苦思考:“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吕氏春秋》中也记录了人们对饮食与长寿关系的探讨与追求:“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藏之葆。口必甘味,和精端容,将之以神气。”
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追求食物原料的性、功以及利是我们的先民对食物本味关注的基本出发点。中国古人认为性源于味,故对食物原料的天然味性极其重视,先秦典籍对此已有许多记录。
“孔孟食道”,是指孔子和孟子两人的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及其代表意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等正是孔孟对与饮食的追求。
Cola
历史上第一个做饭人是谁?
伊尹。
伊尹(约公元前17世纪初) 名伊,一说名挚,号阿衡。商代莘(今山东莘县)人。是我国最早的美食家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伊尹先耕于莘野,后做厨师。他曾尝负鼎俎,以滋味(烹调术)游说于汤,商汤派使者以礼聘迎他,并拜为宰相,尊之为“阿衡”,他助商灭夏建国。
易牙,又被叫做狄牙,春秋时期的著名厨师。他本人,就靠着自己引以为傲的厨艺,当上了齐桓公的私人厨师。
现如今我们所用的“炒菜”一词就是来源于易牙在灵感迸发的时候想出来的。
远古人类是什么时候学会烧火做饭的?
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人类最早的人工取火方式是“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
1、钻木取火:钻木取火传说是燧人氏发明的。他看到鸟在啄木时,摩擦产生火花,因此受到启示,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之后,更多加热食物的方法出现,茹毛饮血的时代结束了,“烹饪”渐渐出现。
2、击石取火:相传,击石取火是上古时期炎帝的发明,可能是原始人类在制作石器时,从石击会产生火星的现象中受到启发,逐渐掌握了击石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