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使用蒸煮炖焖的国家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国家,这种看似简单原始却鲜美健康的食物烹饪方式,一直贯穿于华夏农耕文明的全过程。
1 .
距今约4000年前,炎黄部族的先祖从水煮食物的原理中发现蒸汽可使食物变熟,相对于其他烹饪方式,更能保持食物营养和原汁原味。
从此,有别于烧烤煎炸的油腻和炖煮焖烩的混沌,蒸菜带来的鲜、香、嫩、滑滋味,世世代代抚慰着国人的舌尖味蕾。
中国北方降水少,气温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作为面食地区,蒸这种烹饪手法多用制作主食和糕饼。
除了日常大众熟悉的馒头、包子、花卷之外,还有米糕、烧麦、花馍、莜面窝窝……都是蒸食的主要对象。
西安和关中地区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甑糕,则是用糯米、红枣或蜜枣、红豆,置于铁甑上蒸制而成。
中国南方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稻田为主,原住民多用木甑或竹甑来蒸食米饭,现在贵州、四川、云南、湖北等地的乡村仍在广泛使用。
2 .
中国各地方菜系里几乎都有蒸菜,蒸菜不仅用于祭祀祖先、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红白大事,更多应用于日常饮食。
流传至今的诸多民间蒸食,尤其是各类杂粮蒸时蔬,往往都带有过去艰辛的时代烙印。
每逢灾荒饥馑,百姓常用面或米糊裹着野菜蒸食,既能饱腹,还算口可,粮食又能吃得更久。
入春的荠菜、蒿棵、榆钱、槐花;夏天的灰灰菜、萝卜缨子、长豆角,秋季的芹菜叶、红薯叶;还有冬天的萝卜丝,都曾经是应季应景的蒸菜主角。
陕甘一带鲜香洋溢的“洋芋擦擦”,是将土豆切成稍粗的丝,再拌以干面粉上屉蒸熟,是当地妇孺皆知的知名小吃。
“野菜馄饨似肉香,秧芽搭饼甜豆浆。炒豆酥香儿叫娘,香辣蒸菜真难忘。”这首鲁南童谣会勾起不少人的故乡情思。
江南丘陵或平原地区则多产芋艿,蒸熟后给人香、柔、滑、糯的美妙享受,不仅是饥荒年景的救命粮,也属于劳作之余的上等食物。
3 .
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与积淀,蒸菜在中国演变出无穷的花式与花样:清蒸 | 粉蒸 | 旱蒸 | 扣蒸 | 包蒸 | 酿蒸 | 汽蒸。
从地域划分,在蒸菜的谱系传承与流派演义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蜀、楚、吴、粤四大地区。
中国人为什么见面打招呼好多都问吃了吗?有何渊源?
每次给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都会问:“你吃饭了吗?”不管是上午十点还是晚上八点,第一句话就是“吃饭了吗?”我有一段时间很难理解,也不是没话说,几点了我能没吃饭吗?我就是那么不会照顾自己的一个人吗?吃饭自己都不知道吗?等到后来我有了自己喜欢的人了,每次打电话都会萝莉啰嗦的问“你吃饭了吗?”“你在干嘛呢?”这些类似的问题,那个时候才知道,每一句“吃饭了吗”?都是大写的“我想你了。”但话又说回来了,问一声,“你吃了吗”,也是对人的最大关心,为什么中国人见面都会问“你吃饭没?”看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中国的传统社会,最突出的一个字就是“穷”了,所以,中国人对“吃”还是特别的重视的,作曲最常见用的见面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在过去中国人见面就会这么说,其实并不是关心你有没有吃饭,或者安排你吃饭,仅仅只是顺便打一声招呼而已,跟英语中的“hello”意思是差不多的,就是“早上好”“上午好”“晚上好”之类。占女孩子的便宜都会说“吃豆腐”,嫉妒比尔都会说“吃醋”,不受欢迎都会说“吃不开”,支撑不住也会说“吃不住”,都是离不开“吃”
一定有人说这是像“你好”一样的基本问候,但我觉得总归是比“你好”要表达更多的深意。
民以食为天,
”吃了吗?”是中国人相互见面打招呼的一种最常用的语言。为什么用这句话来打招呼?过去,在较长的时期内,中国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那时,人们经常想的是能不能顿顿有饭吃,人们之间互相最关心的也是能否吃上饭的问题。因此,人们在互相见面时最常询问的就是:吃过饭没有。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吃了吗?”竞成了见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语。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这种习惯正逐渐被一些世界通用的礼貌用语所取代。基本可以粗略的理解为对“吃”的热爱。
如果没吃,那么会有一方说“正好我也没,咱们去XXX吃点儿吧”可以是去家里或饭店,表达热情拉近距离。首先吃饭可以引出更多话题:例如吃了啥,有什么好吃的推荐·······
然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忘了吃饭是常有的事,这也是一个温馨提示。
最后,很多有时候这只是无目的的一句话,无须太在意。。。。这跟英国人见面聊天气一样,找一个中性的不冒犯的话题而已,而且这个话题比天气的好处是进可攻退可守,能主动发展后续,比如没吃一起啊,也能退一步,单纯表示关怀,哎呀,再忙也不能饿肚子。总而言之比天气展开性强,但缺点是中性没有天气话题强。
遇到不熟但又必须打招呼的朋友,聊天气,聊饮食是极佳的选择,这都是社会历史悠久的民族留下的智慧。
其实,过去在较长时间里,中国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难,那时人们完全生活在自然经济之中,很多人能否吃上一顿饱饭完全取决于自然条件或者是自然生存条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几乎是家常便饭。那时,人们经常想的就是能有一顿饱饭吃,人们相互之间最为关心的也就是能吃上饭的问题。因此,大家在见面时最常询问的也是最关心的就是:吃过饭没有?吃了吗?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一句“吃了吗?”就成了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语,以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