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的来源和实际意义?
“五味”一词可能已出于比《吕氏春秋》更早的著录,但把“五味”归纳为“甘、酸、苦、辛、咸”倒是首见于《吕氏春秋》。
从现在世界植物分布的情况来看,含有特殊香气和味道的芸香科、姜科植物大多分布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黄河流域或被称为“中原”的黄河流域生长或可资调味的植物确实不多于是古人通过改变食物的结构而获得能提高食品鲜味的谷氨酸钠,就是用霉变粮食的方法制造酱、豉、酒、醋、醢等调味品,构成中国调味品以及中国烹饪工艺的主流。同时,古人也发现许多种植物含有特殊的辛辣味,尤其是汉代以后,中国对外交往频繁,一些中国特产被传播到外国,一些外国特产又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原,或由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亚传入中国许多来自异域的香料或调味料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炒菜的最基本调味料有哪些?
盐
盐是我们家庭烹饪中不可缺少的的最基本的调味品。它不仅能增加菜品的滋味,还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和面的时候加点盐还能增加面的筋性。
盐在储存的时候要注意密封性,所以一般都是存放于带盖的,密封性不错的容器内,以免过多的接触空气,引起潮化。
酱油不仅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口味,还能给菜肴增加色泽,也是家常炒菜中所必需的。
香醋
醋只要以酸味为主,在烹制肉类食品中能有效地去腥解腻,增加鲜味和香味的作用。另外醋还能在食物加热的的过程中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使食材中的钙质溶解从而利于人体的吸收。
古代各个时期烹饪都会用到哪些调料?
中国自古以来到处都生长着丰富的调味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甘、酸、辛、苦、咸五味,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的积累与探索,创制了丰富多***、名目繁多的调味料,对饭菜饮馔的色、香、味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从周代起,人们即已认识饮食中调味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因而,有因季节不同及时变换调味品烹调饮食的习惯。大致可分为六类。
一、食用油脂。有:花生油、动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芯油、米糠油、棉子油、葵花子油、茶油、椰子油、油橄榄油、桂皮油、海松油、花椒油、红花油。
二、鲜调味品。有:大葱、葱头、大蒜、生姜、香菜。
三、香辛调味品:大茴香、小茴香、莳萝、食茱萸、花椒、丁香、桂皮、辣
四、粒粉调味品。有:食糖、芝麻粉、花椒粉、辣椒粉、椒盐粉、胡辣粉、五香粉、沙茶粉、虾籽、豆豉、红曲。
五、酱制调味品。有:酱油、豉油、虾油、糟油、鱼露、食醋、酒、腐乳汁、甜面酱、辣椒酱、辣瓣酱、沙茶酱、蒜头酱、蜜桂花、芝麻酱、花生酱、菌油、笋油。
六、花调味品。有:桂花、菊花、茉莉花、玫瑰花、夜合花。等等。《周礼.天官.食医》:“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补充】
古代的辣味调料
在中国古代,辛辣的调料十分多,重要的有花椒、姜、茱萸、扶留藤、桂、胡椒、芥辣、辣椒等,在明代末年辣椒传入中国前,花椒、姜、茱萸使用最多,是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
花椒在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中地位重要,历史上又称川椒、汉椒、巴椒、秦椒、蜀椒等,在中国种植和使用都曾十分普遍。早在《诗经》中便多处提到花椒。特别值得说的是中国古代普遍有煮茶加姜、椒、桂的传统。历史上常用的“五味”,其中花椒在其中居第二位。而所谓“三香”为花椒、姜、茱萸,其中花椒又为首。过去使用的“五香”,也是由大由大小茴香、丁香小茴香、丁香、桂皮、花椒组成。
古代的调味品远没有现代这样丰富,我国最早的调味其实只有酸味和咸味。说到酸味,人首先想到醋。但在古代最早是没有醋的,酸味来源于梅子,咸味来源于盐。
后来调味品渐渐多了起来,主要有醯、盐、梅、姜、桂、酱、醢、豉等。醯即醋。
醢,就是肉酱,是以咸为基本味的各具风味的精美调味品的总称。此外还有葱、姜、蒜等,姜和小葱是中国原有的,大葱、大蒜则要等到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后才传入中国。糖大约是唐代才有的,还有“饧”,是类似于糖的东西,由饴(麦芽糖)加上米粉制成。
每一道美食的烹饪都不单单是在原料的选择上,各种调味品的食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吕氏春秋·本味》中有记载:“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餱”,这就已经说明古人在烹饪美味佳肴的时候,十分重视味道的调和。调味品很多,除了人们常说的油、盐、酱、醋、糖之外还有葱、姜、桂、茴香、八角、花椒等。
盐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蜀王本记》中记载:“宣帝地节中始穿盐井数十所”,那时就已经有了盐井的出现。
《管子》记载:“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两升少半”。有人说,五味之中,盐当居第一,而古人调味,首先选择的也是盐,《尚书》中有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醋,又称为“酢”,
《齐民要术》中对酢的酿造记载如下:“七月七日作,大率麦一升,水九升,粟饭九升,一时顿下,亦向满为限。绵幕翁口,三七日熟”,《齐民要术》中对于醋的制作方法共记载了24种,这只是其中之一,醋的种类很多,三黄醋、小麦醋、麦黄醋、大麦醋、糟醋等,使烹饪出的美食更滑美味。酱这一调味品从出现至今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了,是一种传统的调味料,汁浓郁、色乌红、香温馨是酱的特点。孔子在《论语·乡党》中就说过:“不得其酱不食”,陶谷的《清异录》中也记载:“酱,八珍主人也”。在春秋时期的祭祀中,对酱的选择要求也十分高。
Cola
中国古代商周时期就说过,烹饪之道,大羹不和也。意思就是为了吃到食物本来的味道,有意识地在一些羹中不放调味料,八大菜系之中粤菜最多这样的菜式,例如白斩鸡,白灼对虾,打边炉等,都是不放调料煮熟即食。
相对于古代,环境还没有被污染,山清水秀,食材新鲜,吃起来显然会更有口感,就拿走地鸡和棚养鸡来对比一下,[_a***_]喂养的鸡一般一个半月就上市,这些鸡与其说是长大的不如说是催熟的,棚养密度高,容易生病,所以喂养的时候不可避免要使用激素,这样的鸡吃起来根本没有口感,肉质软而松散,除了用调味料加味别无它法。而走地鸡不符合经济效益,长期放养起码要三个月才能上市,因为是自然生长,这样的鸡肉肉质韧性高,口感好,即使不加任何调味料就这么用清水煮熟也远比棚养鸡好吃。所以古代即使没有调味料,食材也是远比现代要生鲜。
再说所谓调味也不一定需要调味料,例如国宴用的开水白菜,用母鸡.母鸭.火腿.干贝.肘子煮为一锅上汤加少许盐然后用这样的上汤去浇熟***心,用的调味料也就是盐而已,但汤清如水,鲜味十足,很多山珍海味也不及这样的味道。
再比如沿海一带的渔民烹饪海鲜一般都是清水煮熟,尤其是螃蟹贝类,过多的调味料反而适得其反。
真正会吃的食家往往吃的是食材本身,而不是调味料。所以古代烹饪调味料少未必比现代的调味料多就难吃。
一般家庭厨房里都会备有哪些做菜的调料?
厨房里用的做菜调料非常多,但一般家庭做菜不会用太多调料,一是为了健康,二是为了方便。所以,对于我们一般家庭来说,在厨房备一些基本调料即可。我也算得上是一位美食爱好者,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厨房备的基本调料。
1、食盐
我们做菜时,除了腌制类菜品,其余任何菜都需要加盐。所以厨房首先必不可少的是食盐。
2、食用油
食用油包括茶油、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调和油、芝麻油等,每种油价格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对于现代家庭来说,能接受哪种价格,喜欢哪种味道,就会选择什么样的食用油。中国人喜欢吃炒菜,而炒菜一定少不了食用油。
3、酱类调料
辣味酱类调料比如:豆瓣酱、剁椒酱等;不辣的酱类调料,比如黄豆酱、蒜蓉酱、芝麻酱、香菇酱等,我家里有小孩,吃不了辣,每次烧闺女要吃的菜就用黄烧。我想一般家庭至少必备两种酱吧,豆瓣酱和黄豆酱,微辣和不辣各一种。
4、咸酸味调料
咸酸味调料就是生抽、老抽、醋,一般炒菜和凉拌菜都能用上。生抽增味提鲜,老抽上色,醋则根据菜品需要和各自口味加入。热菜、凉拌菜都能用到。
5、糖
一般家庭厨房用的糖基本包括白砂糖、冰糖、蜂蜜糖吧。很多菜都需要白砂糖提味;炖银耳汤等则需要冰糖;做烤翅等则需要刷蜂蜜。
6、提鲜专用调料
一般家庭厨房用的提鲜类调料应该就是鸡精、蚝油了。基本所有菜品都可在起锅前加鸡精提鲜增味;而在做肉类、鱼类、背壳类菜品时,加蚝油能有很好的提鲜效果。
7、去腥类调料
去腥类调料就是料酒、黑椒粉之类的把。但个人不喜欢料酒的味道,每次都用别的代替。比如:柠檬、啤酒、黄酒等。
8、麻辣味干料
一般家庭必备的麻辣味干料包括干辣椒和花椒。所谓麻辣鲜香嘛,所以干辣椒和花椒也是不可缺少的。
9、香料类调料
香料类调料香叶、八角、桂皮等,一般做炖菜和 卤菜时都会加入一些。
10、淀粉
很多菜品收汁和腌制都需要淀粉。
11、个别菜需要的搭配调料
我自己比较喜欢用的是白芝麻。炒花甲、酸菜鱼片、糖醋里脊等,还有一些凉拌菜,我都会撒上白芝麻点缀。
总结
我们家厨房必备的调料有:食盐、食用油、豆瓣酱、黄豆酱、生抽、老抽、醋、白砂糖、冰糖、蜂蜜、黑椒粉、啤酒、干辣椒、花椒、八角、桂皮、香叶、淀粉、白芝麻、鸡精、蚝油。
把以上调料备齐,做菜的时候看菜品分类适量加入,你做的菜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很开心能回答亲的问题!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调料让人不禁眼花缭乱,那么究竟哪些才是我们厨房里必不可少的的呢?
作文一个北方人,自己做饭将近十年的宝妈,来说一说我家都有哪些常备的调料吧!
1.盐,我用的是天津长芦盐场的精致加碘盐。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盐一般备这一种就足够了。
2.糖,我备有绵白糖、白砂糖、红糖和冰糖四种,做菜我用的是绵白糖;白砂糖用来拌西红柿,蘸切糕、粽子之类粘食,糖不容易化开;一般煮银耳羹和各种水果羹的时候,我加冰糖;至于红糖最常用的就是做姜糖水。
3.油,有很多种:瓜子油、菜籽油、调和油、玉米油、大豆油……我用的是非转基因的玉米油。
4.鸡粉,鸡精、鸡粉、味精都是相同效果,选择一种即可。我比较推荐鸡粉。还有一种鸡汁,做汤的时候可以加一些进去,可以提鲜。
5.蚝油,用来提鲜,炒菜、做馅凉拌都能用,最常见的有海天和李锦记两个品牌,没区分出有什么区别,哪个有活动用哪个[呲牙]
6.酱油、老抽、生抽,貌似都属于酱油类的,酱油和老抽的颜色深、口味重,生抽颜色浅、口味清淡,炒菜、凉拌适合用生抽,红烧建议用酱油和老抽。我最喜欢用李锦记的薄盐生抽,口味偏甜一些,炒出的菜味道鲜香。
7.醋,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醋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吃肉饺子得蘸醋。有时拌凉菜加一点醋可以提味。
8.各种酱类,面酱、番茄酱、沙拉酱这些都是依据个人喜好选择性购买的,厨房基础的调料按上述购买基本足够了。
因为调料是有保质期的,本着勤俭持家的原则尽量不要囤的太多,想做什么菜可以提前上网学习下菜谱,现在超市很普及,有需要的调料现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