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达人是什么职业?
美食达人即是指喜爱分享美味食品,爱吃,会吃,甚至会做,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追求和向往,经常四处品味美食的, 也就是“吃货”,喜欢吃,爱分享,***都是美食达人
达人一词最早是指乐观豁达的人,现在是对在某一领域经验丰富,比较擅长的人的统称,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网络词语,比如手工达人、旅游达人、美食达人等等。简而言之达人就是高手的意思,前面冠以什么职业,就是那个方面的能人、精英。冠以“美食”二字,就是说在美食领域比较擅长。
美食达人,是自由职业者可选的一行业,属于餐饮这一类别,但是暂时应该还没有列入职业范畴。
为什么说苏轼是美食家?
苏轼,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文风豪放,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同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其“黄州寒食帖”位列三大行书。
除了文学、书法、绘画,苏轼在美食上也有一定的造诣。
一、东坡肉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东坡肉了。这道菜与苏轼被贬黄州有关,‘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佥书文件,没有什么权利,而且日子窘迫。所以每月把钱分成30份,每日150钱,勉强度日。但在北宋,人们主要的肉食是羊肉、牛肉,而猪肉十分廉价而且没人吃。对此苏轼还写了一篇《猪肉颂》: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煙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上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二、荔枝
同样是被贬,而这一次苏轼被贬却更是一个不毛之地,岭南—惠州。而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便被它的美味深深吸引,写了大量的诗词极尽赞美之情。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便是这篇《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新,芦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相比被贬黄州,苏轼此时的心情更加的平静,流连风物,逍遥自在。
不仅仅是荔枝、东坡肉,苏轼写了许多的诗词来赞美人间美食,东坡肘子、东坡鱼、螃蟹、河豚,不胜枚举,可谓是古今第一大吃货了。
提起苏轼,人们立刻会想到他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其文学成就毋庸置疑。但作为一个美食家,苏轼亦是当之无愧的。
苏轼不仅是大文豪,而且美食品味极佳。他认为,人世间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苏轼经常亲自下厨烹饪,善于在偶然中发现美好。独创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酥等等。苏轼所发明的美食,可以独成一桌佳宴。
苏轼天性豪放洒脱,热爱生活。林语堂说苏轼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笑言自己平生为口忙。苏轼对生活充满了***和热爱。他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在窘困潦倒中,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发现和营造生活的乐趣。不求奢侈,只求果腹。用人生智慧,活得自在潇洒,把日子过成了诗。
苏轼文***斐然,仕途坎坷。他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大部分时间是在颠沛流离的贬谪中度过。虽然生活拮据,但苏轼活在当下,醉心于美食。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足自乐。发明了各种美食,颇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苏轼自称为“老饕”,他在《老饕赋》中写道: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苏轼的美食和活色生香的美食故事一起流传至今。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美食文化遗产,惠及子孙后代。你能说苏轼不是美食家么?
苏轼在吃上动了很多脑筋,不过也是被经济条件所迫。从小生长在物饶丰富的四川,官场得意时吃美食习惯了,突然被贬到贫瘠偏僻之地只能自己去创造美食了。在偏僻的黄州创造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等。在瘴疬之地惠州,加上经济的困窘,他发明了考羊脊骨的吃法。还好惠州水果多。海南水果鲜美种类繁多,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他想到了烤生蚝。
在吃上能有所创造,无怪乎在文学、书法上有那么大的成就了。值得敬佩。
如何成为美食家?
我是有间食堂,做有态度的吃货,欢迎关注!
一个真正的美食家是集文学、美学、地理、历史等为一体的大杂家。食物虽简,但每一个食材背后都可以引出典故。但凡喜欢美食的人,大多为性情中人,贪玩且有趣。比如这位王世襄,他就是一个顶级大玩家加美食家。玩一样精一样就是他,最好吃的也是他。
他用了最简单的食材大葱,做了一道油焖大葱。同时参加这次聚餐的美食家汪曾祺对王世襄推崇备至,评价为:“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
王世襄的一生很像从武侠***中走来的人物,家境殷实,少年时燕市称顽主,架鹰遛狗捉獾玩鸽子蛐蛐,对襟棉袄,鹿皮套裤,招摇过市,最费钱最费时间最花精力的玩他都尝试,而且样样精通, 不止于此,后来他把这些玩法详细攻略都记载下来,写在了他的著作《锦灰堆》中。他研究明代家具,写了一本《明式家俱珍赏》,他研究漆器,写了一本《髹饰录解说》,总之,他经手的每一个玩,都玩出了高***。
对于这个老玩主,他最爱玩的恐怕要数做饭和吃。走到哪里有他在,厨子的事就交给他了,出差住旅店,找到老板要借个灶台做菜的是他,到了干校学习,借老乡家的灶台做了鱼吃得忘了身处苦境。老年时候的王世襄穿着粗布大褂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上街,车上挂着他去菜场买来的食材调味料等招摇过市,路人不识他,以为他是从哪个食堂里跑出来的做菜师傅。老先生觉得做为一名厨子,下菜场亲自挑选新鲜好食材是为乐趣。“为嘴伤身,不冤不乐“,他的儿子王敦煌这样说这位老玩主的爹。
这样的人是就是美食家。你还有补充吗?
你好!其实很简单就是你自己要喜欢美食。我不知道所谓的美食家到底什么样的,但是我自己感觉你自喜欢做饭,喜欢吃,能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其实***都可以成为美食家,不是说非要多有经济实力怎么样的,对我们老百姓,你所在城市都会有一定特色的馆子,小吃你都可以试吃一遍,也可以在家做一遍慢慢的你就会是美食家了,其实美食就是老百姓都喜欢才是美食,老百姓都是美食家!
视频加载中...首先要从内心热爱美食。现在很多所谓的美食家,是因为看到美食有热度,有钱赚就扎进来,其实内心并不热爱美食。这种功利行为要不得。美食家要多见识不同的美食,不要给自己太多限制。太挑食会阻碍自己的眼界的。美食家需要了解美食的每个环节:从种植到加工,知道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如果能学一点食品科学与营养学知识更好,这样能让你走得更远。需要有良好的摄影技能和写作技能,把食物很好地展现给读者。自己最好也会烹饪食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美食。美食是一辈子要学习的,活到老,学到老。要敢于不耻下问,要多跟同行交流,汲取知识和不同的经验。美食家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一个职业,但也要付出很多。所有的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一定能带给你最大的愉悦。
很多人觉得美食家这份工作,实在是神仙日子。吃吃喝喝,拍拍美照,味蕾的满足不到不需要花钱,还能凭此赚钱,真是羡煞旁人。
事实上,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古往今来,但凡能称之为“家”,必定要在相关领域有独到的积累、文化、美感。即便是吃喝此等看上去再日常不过的俗事,要当得起一声美食家,也必定要有过人之处。否则,光一条舌头灵敏,不过是一条单纯的吃货罢了。
台湾作家焦桐写过一本《台湾味道》,里面详细记录了绿竹笋、牛肉面、蚵仔煎、炒米粉、姜母鸭、卤肉饭、吴郭鱼等50道台湾庶民小食。
谈及此书,人们总说除去食物本身的味道和详细餐馆信息,作者更多是借由每一道台湾美食来追忆早已逝去的人与物。历史渊源、多元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属于台湾人的情感,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可见一斑。所以可以说,焦桐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家了。
另一个当之无愧担得起一声美食家之称的,是汪曾祺老先生。《故乡的食物》一书,伴随壹周君从半大少年到如今发际线堪忧,仍然津津有味常翻常新。
美食家需要的几个必要条件,汪老先生十分齐备。
一是敢吃,云南的菌子绍兴的臭豆腐,四川的麻辣贵州的酸,对舌尖万物都有好奇心,这也是一个美食家最基本的素养。
然后是会吃。这个会不单表现在善于品尝别人做的菜肴,而是自己也能动手,还颇有一手独家绝活儿。汪曾祺就做得一手好菜,作家[_a***_]们最爱去他那儿蹭饭,对其手艺赞不绝口。
再就是能写了。对食物见解再深,如果不能行文传播,用文字来感染大众,那这人充其量,也就是小范围内一个“吃主儿”,离高大上的美食家,还差着大截呢。
作为一个有理想,爱读书的小青年,本人已经在吃货的路上走了20多年,并越走越远。小时候总认为美食家是那种不需要为茶米油盐的生活奔波,在享受大千美食以及各种舌尖上的诱惑中轻松生活的人。后来,才发现一个人本身需要很多资本才能成为美食家。
1、一个不偏食的吃货。身为美食家,本身的进步就需要不断的尝试新的食物以及各种创新的烹饪方式。一个偏食的美食家,本身就会对自己不喜欢的食物拥有一定成见,那么又如何做好一个合格美食家,给予大众合理的美食推荐。
2、好眼睛,好鼻子,好味觉。中国自古讲究“色香味俱全”,所以一个优秀的美食家,不仅拥有一条挑剔的舌头,感受各种味道的交替,也应该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敏锐的嗅觉。一个优秀的美食家,通过食物色相和香味,就能提前判定一个食物的成功度。
3、口才很重要。口才,简单的说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一个美食家不仅应该品出常人所不能品出的思维味道,更应该有很好的表达能力。用语言的魅力,把自己独特的味觉体验很好的描绘出来,让人听着都想入非非,超级想吃。
4、敢于尝试,吃遍四方。一个止步不前的美食家是可耻的,世界有那么多美食等着你去发现。敢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便于对比其优劣,并择其优,创新结合。
5、熟悉烹饪技能及原料。一个优秀的美食家,不仅仅会吃,还能追溯其根源,有据有理向大家分析美味的原因。一个优秀的美食家,必定是一个优秀的厨子,能给自己创造美食。
美食家、吃货和老饕的区别是什么?
美食家是指从专业的角度对每道菜的色、香、味、多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他们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大家对这道菜的印象。吃货多指喜欢吃各种美食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的美食爱好者,对美食产生的一种迷恋,看到美食就充满了力量,一般都是光吃不会做的人。老饕是指贪食的人,特别能吃,也特别会吃,对美食文化都很了解的那些食客
吃货,仅仅会吃,在发表意见更偏重于个人感受。美食家和老饕更像学院派和江湖隐士的区别,美食家科班出身,有着良好的理论知识体系支撑,而老饕,是多年经验积累,信手拈来的故事,娓娓道来的来历,会让你沉迷其中
你不清楚的吃货、美食家与人间饕餮客,原来区分这么大
美食家和吃货乍一听似乎区别不大,都是对美食有着浓郁兴趣的人。但如果深究的话,其实他们之间还有着微妙的不同。美食家的重点往往不是吃食,而是品味。他们喜欢对食物进行艺术品般的鉴赏,鉴别其食材,品评其技法,细咂其色香味,甚至还要讲讲它背后的一段历史典故,将其升华到文化高度和精神境界—还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来,分享在飞机杂志和时尚专栏里。美食家吃东西吃的是一种境界,似乎吃的桌子上的东西,就能看到食物在地里还是秧苗成长,结果实的生命片段,阳光雨露,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吃的不是食物,而胜是食物。
美食家很多有强迫症,他们不会为了哪道菜可以接受就给个好评,哪道菜不能接受就给个绝对差评,因为他们知道食物有时候需要搭配的,每一口都是有针对性的去吃,第一口吃味道,看看有没有什么味道是被掩盖住了,或是有什么味道特别明显。第二口吃质感,从下刀那一刻,就能判断肉质几分熟柔软度如何,吃进嘴就能感受油脂含量,就算看纹路都能知道是出自牛的什么部位。第三口就可能要配个酒来品了,看下这款酒有没有Cut掉牛肉的脂肪。餐酒搭配也是美食家的重点,什么酒配什么菜是很讲究的,大家所知的红肉配红酒,白肉、海鲜配白酒,但具体哪个年份的酒配什么样的肉,又是美食家要精雕细琢的地方。
一个美食家在试菜时精力是非常集中的,还是很有目的性的吃,那种只会说“入口即化”的最多是个***节目主持人。
美食家应该是有风骨的,能称为“家”的都应该是德艺双馨的,不是说我拿了你的钱,就说你的一定好,说别人的不好,虽然为生活也会收费,但并不是什么钱都收的。
相比之下,吃货则要平民得多。吃货原来是个贬义词,意指那些只知道吃的傻子。如今时移世易,自嘲成为潮流,于是吃货和***丝、女汉子之类的词一样,变得广为流行,***都喜欢以吃货自居。与美食家相反,吃货最执着的,是吃,不是食。吃货是直率且直抒胸臆的,对他们来说,食物只是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手段,终极目的是那一瞬间落肚的幸福感。所以他们不挑剔,不深究,轻易就会被感动。正宗的吃货,混迹于城市的各个空间,不需要大众点评网,完全凭自己的味蕾感官记忆,问着味儿就来了的方式,带着自己的三朋好友,到地儿还不用看菜谱,直接告诉服务员,嘎嘣脆的直接点,点完一脸嘚瑟自信的等候朋友们的恭赞。没错,吃货要的就是这种小胜的心态,谁让偶是吃货了。
吃货,是一种快意人生的状态;美食家,更多的是像在修行,如同僧侣……再打个最直接比喻,美食家和吃货的区别就是赛车手和出租车司机的区别。
身边有几个美食家朋友,估计你的人生瞬间会高***几个层次,因为在泱泱天朝,很多事情,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是在圆桌上谈成的,再加上这一桌的地道的美味,那将是更加的圆满。
有吃货的朋友,更是幸福的。无论一年当中的春夏秋冬,总是能变着花样让你大为惊喜和感动。吃货带给你的不仅仅从美味的食物,估计也不会去纠结餐具的好坏。
老饕:应该是属于高端吃货,对美食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更多是一种个人的喜好和享受。不需要像美食家那么专业,但是一定是明白美食美在何处的。一身本事都是吃出来的,对味道尤其独到的见解,对食材有很深的理解。
历史滚滚长河中早已经有了疯狂食客的影子,他们或许来自不同朝代,又有着不同的生平,但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人间饕餮客。
一:苏轼
说到吃,许多人想到的都是苏轼,苏轼被贬后闲来无聊终于点满了自己的厨艺技能点,开启了“老饕”模式,要知道,因为苏大学士的东坡肉,使得猪肉加速代替牛羊肉成为了主食。
被贬岭南后,作为资深吃货的苏东坡许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宏愿。三百颗啊朋友们,这是得多嘴馋,得亏他老人家没有如愿,不然文学史上又要少一位奇才。
二:曹操
这个腹黑霸道,擅于计谋,工于心计,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枭雄。谁能想到他也是个资深老饕呢。
曹操因为太爱吃了,所以写下了一本《四时食制》,专门论述一年四季什么季节应该吃什么食物。从辑录的佚文来看,曹操非常喜欢吃鱼,而且吃的都是较为罕见的的鱼类,至少有十余种,还涉及各种鱼的产地、烹饪、口味、什么季节捕捞、什么季节食用等等,非常细致。比如“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鯭,一名黄鱼,大百数斤,骨软可食”,“蒱鱼,其鳞如粥”,“疏齿鱼,味如猪肉”,“鱣鱼,大如五斗匣,长丈,口颌下。在书中,他还列举了几道名菜,什么羹鲶,驼蹄羹,曹操鸡以及官渡泥鳅等自己DIY的菜。你为食物写书的样子,像极了爱情。
曹操诗歌今存20首,除5首残句外,完整的15首诗中涉及“吃”的有12首。而在150篇存文中,以“吃”(包括“喝”)为主要内容的有7篇(以中华书局版 《曹操集》来统计,此7篇名为 《兖州牧上书》《上器物表》《上杂物疏》《奏上九酝酒法》《与诸葛亮书》《与皇甫隆令》《四时食制》)。
曹操对吃的讲究,还体现在吃饭时的仪式感上。曹操非常喜欢在宴会上配乐,吃饭时要有BGM,营造一种宗教仪式般的气氛。一边吃饭一边动次打次、动次打次,从早上嗨到黄昏。还是吃货会玩!
三:乾隆皇帝
要说乾隆,那可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老饕。他吃过的食物和他在书画上题的字一样多。乾隆巡访之处,也基本被他吃了个遍,和食物的故事也是不胜枚举,就比如什么松鼠桂鱼呀,鱼头豆腐等等。
在吃上,乾隆也不忘记一展自己的文***,在吃完黄瓜后写道:
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在吃西瓜的同时也不忘对个对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籽往东放”。
这位皇帝爱江山爱美人也爱美食,“吃”遍大江南北,以至于在后世乃至现今,都有着乾隆题名的老字号,那可真的是“乾隆爷吃了都说好”的金字招牌呀。
最后有网友总结:
美食家:试飞员,帮你发现一道菜的不足与可取。
老饕:飞歼击机的,喜欢尝试各种极限。
吃货:飞轰炸机的,喜欢最后搞定后的满足感…
也挺形象的区分三者的区别,我是个认真对待食物的女子,我爱美食,也爱专研美食背后的烹饪技巧、食材来源、饮食文化,但充其量也最多是吃货一枚,幸福了我身边的朋友们,每每约来家里,大展厨艺,看着他们满足的表情,疗愈自己内心的同时也温暖了他人。
各位看官,你属于哪一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