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端阳时,来说说你的家乡都有什么习俗?
感谢邀请,每年一次端午节吃粽子,挂个种颜色的葫芦,给小孩大人带五彩线,门里门外放艾蒿,用艾蒿煮鸡蛋,举办大型划龙舟比赛,这个端午节过的特别开心,大家感兴趣点关注吧
山东端午大致都有插艾枝,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就将艾枝插在门上,驱虫避邪,保以安康;再就是吃粽子,端午节这天早饭前,要先饮一杯雄黄酒,然后再食用粘米、红枣等包成的粽子,饮黄酒据说可以杀虫害,避百邪,包粽子则是为了凭吊爱国诗人屈原。戴香包、系五彩丝线。
又至端午节,说说我的家乡与众不同的习俗。
吃粽子、划龙舟、插柳条、***艾蒿、带荷包都是普遍的习俗,下面我来说说我的家乡特殊的习俗。
1.做凉粉。每年五月五都要做一锅凉粉,但不用豆粉做,一定要做荞粉。把去皮的荞麦颗粒泡上一夜,第二天把已经泡软的荞麦颗粒用碗边擀成沫沫,溶解在水里,柴火锅烧热,找一个纱箩,一边过滤一边把溶解的水倒入锅中,并不停的搅拌,知道粘稠,也就是在木勺上能挂住,盖上锅盖,文火慢煮十来分钟,就可出锅。
找一些盆和碗,舀出来放凉,切成手指一样的条状,装入严重,调上醋、盐、生抽、蒜、一勺熬的香浓的白芝麻酱,最后加一勺红红的辣椒油,爱吃姜黄酱的可以加一些。一碗色俱全的荞粉成了,想想都流口水。
2.做面皮。这不叫凉皮,也不叫瓤皮,就是面皮。把小麦面粉用水稀释成浓稠合适的面糊糊,倒入薄薄的铁箩,粘糊薄厚差不多0.5厘米。
把倒有面糊的铁箩直接放入开水中,盖上锅盖蒸2、3分钟出锅即好。调入调料,一碗诱人的面皮做好了。
农村办酒席,当端上一道“四喜丸子”时,代表什么意思?你家乡有这道菜吗?
吃酒席,在我们湘南无论什么正规酒席,最后一道菜都会有一道菜,肉丸子煮汤,每席八个丸子,基本上每人一个。它寓意着酒席即将圆满结束,寓示着宾朋相聚团团圆圆,也寓意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四平八稳,八方达利。当这道菜端上席后,管事主家就会打招呼,此酒圆令,量宏者宽饮,量弱者圆令!
这道菜,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首先选择肥瘦适中前部肉,剁碎成馅加入葱花,过去有加糯米饭,再加调料揉成小团,然后粘上事先准备好的鸡蛋面糊放到滚热的油锅中炸成金***(用油是山茶油),这样做出来肉丸子,外脆里嫩,香甜可口。是一道吃饭时很好的爽口汤菜。
我们这个地方办酒席都喜欢吃肉丸子,按10道菜的程序肉丸子属第四道菜了,具体操作是:将鲜精肉绞碎放点茴饼粉拌和,做成一个个丸子通过清油泡熟后,用煮好的薯粉与泡好的肉丸子拌匀放白沙糖,醋,姜末盛碗,我们这个地方不叫四喜丸叫红烧丸,特好吃每人弍个一桌弍拾个,为什么喜事都要吃红烧丸,寓意是团团园园。朋友,红烧丸与四喜丸操作相似,只是名称不同,意义应该是相同的,您说对吗?
我们家乡已有这道菜,四喜丸子四喜代表福禄寿喜,一般用在寿宴和婚宴上,深受大家的喜欢,特别是老年人最喜欢吃,因为他酥软,入口化渣香酥可口,主要原料有瘦肉,豆粉.鸡蛋,葱子,花椒,首先把瘦肉打细,然后把鸡蛋打烂用筷子饺匀称,把瘦肉加葱子花椒味精绞匀捏成丸子,再放入鸡蛋和淀粉绞匀里面和好,然后放入油锅里炸成金***,再用碗放入蒸笼里蒸二十分钟就好了。
农村办酒席,总会见到一道菜的身影,那就是“四喜丸子”,它代表着福禄寿喜俱全的美好寓意。这道菜由色、色、味俱佳的四个肉丸组成,常用于喜宴、寿宴等宴席中的压轴菜,是一道非常喜庆的菜。
“四喜丸子”是经典的传统名菜之一,它的材料除了猪肉之外,还需要一些其他的***食材,我不是大厨,具体怎么制作,我还真说不清楚,所以,我也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春节年夜饭有新菜谱吗?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外地的亲朋好友都会在这天赶回来,一起吃年夜饭,这一天是家里最团圆的日子了,那就少不了吃好吃的了,鸡鸭鱼这些就不说了,给大家说新花样。
1、一帆风顺 这个听名字寓意就好,准备鸡蛋🥚香菇、肉沫、莴笋,把鸡蛋煮熟对半切开挖去蛋黄,再把莴笋红椒切成三角形,调好的肉馅填在鸡蛋窝里,再把莴笋红椒插在肉馅上,调整成⛵帆船状摆盘上桌,简单又好看。
2、红枣酿糯米 可以试下这个,把红枣切开取出枣核,再把糯米粉和的面团塞进枣中间,上锅蒸十分钟,造型好看受欢迎。
3、蒜末生菜 吃惯了🐟大鱼大肉🥩,来点青菜也是不错的,蒜末炒个生菜,上桌肯定被光盘💿,生菜也有生财的谐音哦。
4、芹菜肉片 脆脆的芹菜大家都很喜欢,可以和肉片、鸡丁这些一起炒,简单又爽口。
年夜饭嘛,每样菜都有不同的寓意,就是讨个好彩头,个人感觉年夜饭还是做点自己家人爱吃较好,现在的生活水平相对以前提高了太好,平时每天食用,到了年夜饭做的鸡鸭鱼肉基本都吃不了多少。。。
说到年夜饭,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不是以前父母那辈一年不吃不上几次肉鱼的那种了 鱼当时是必不可少来个清蒸鲈鱼简单好做 寓意年年有余 扣肉丸子一般这都[_a***_]算数 只能算配菜了 现在吃的都比较随意 爱吃就好 新年肯定要喝酒助兴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一切顺利 大螃蟹海鲜是标配 杂果罐头或者水果沙拉 对于大人来说这都是下酒菜 小孩们也比较喜欢吃是因为它甜甜的 还有各种炸串 炸鸡 酱货拼盘 皮蛋豆腐 凉拌三丝 腰果虾仁 荷兰豆腊肠 爱吃蘸酱菜的再来个多拼蘸酱 简简单单的年夜饭基本就这样了 因为现在家里人口也不算多 如果是大家庭的话 火锅 海鲜再来几个凉菜 喝点小酒也是很不错的
年夜饭菜谱
年年有余
1:孔雀开屏武昌鱼 2:糖醋鲤鱼 3:香炸带鱼 4:松鼠桂鱼 5:嫩滑蒸鲫鱼 6:美味剁椒鱼头 7:麻辣水煮鱼 8:酸菜鱼 9:香煎华子鱼 10:茄汁鲈鱼 11:香煎鱼排 12:蒜茸辣酱蒸鱼
吉祥如意
1:可乐鸡翅 2:三杯鸡 3:红枣焖栗子鸡 4:口水鸡 5:糯米八宝鸡 6:豉油鸡 7:辣子鸡丁 8:美味炸鸡 9:糖醋菠萝鸡块 10:手撕鸡 11:如意蛋卷 12:春色如意白菜卷
蒸蒸日上
1:香菇酿鹌鹑蛋 2:粉蒸肉 3:梅菜扣肉 4:香芋蒸排骨 5:鱼香蒸茄子 6:荷香排骨饭 7:芙蓉蒸蟹 8:蒜蓉粉丝蒸北极虾 9:四喜蒸饺 10:花开富贵 11:枣花馍 12:蒸面鱼
步步高升
1:高升排骨 2:高升鸡翅 3:双味高升芝麻虾 4:步步高寿司卷 5:蟹炒年糕 6:自制年糕 7:甜豆炒年糕 8:桂花年糕 9:蜜豆年糕 10:桂花红薯年糕 10:南瓜红枣发糕 11:紫薯发糕
团团圆圆
1:四喜丸子 2:珍珠糯米丸 3:荷香珍珠丸 4:珍珠鱼丸 5:炸豆腐丸子 6:清蒸豆腐圆子 7:合家团圆蛋 8:梅花豆沙糯米团 9:芝心紫薯球 10:蚝香芋泥球 11:醪糟圆子 12:糖不甩
火锅为主,食材以新鲜的土猪肉为底锅,孩子们爱吃的鱼虾丸子和新鲜青菜菌类做配菜。
红烧鱼不能少。
还有一道家乡的菜,懒豆腐。用早上打豆浆的残渣拿猪油炒半熟放上清水煮沸再放上酸菜么,清淡酸爽即可。
过年主要时间还是以吃为主,主食一般都是手工馍馍和油榨面食为主。
吃饺子蘸酱油是哪里风俗?
1,东北的,在家里吃饺子一般蘸酱油,蒜酱,辣椒油香油什么的,当然醋也有,不过个人不太喜欢吃醋,但来到天津之后,在食堂吃饺子只有醋这一种调料,真心吃…
2,两广,湖北,江西,浙江地区一般都是蘸酱油和蒜米,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新疆都是蘸辣椒油,比较能吃辣,***,青海,内蒙古喜欢蘸醋,东北地区喜欢蘸蒜末,中国太大了,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差异。
吃饺子蘸酱油大多数是东北人。我就是土生土长的东北吉林人,在东北逢年过节,要吃饺子,小碗里放蒜酱酱油醋香油,蘸着吃特别香,吃完还要喝一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有句俗话叫上车饺子下车面,说的就是出远门前要吃饺子,下车回家要吃面条。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煎鸡蛋。伏天的顺口溜和习俗,你都知道哪些?
三伏天是指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之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三伏是中原地区一年最热的三、四十天,大约在七月中下旬至八月上旬。初伏为10天,中伏一般是10天到20天,末伏为10天。
在北方有着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罗饼卷鸡蛋的说法。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钝二伏茶的习俗。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吃对金银蹄。长沙头伏狗,二伏鸡,三伏吃甲鱼。南昌是起伏吃只鸡。徐州头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伏天的顺口溜有很多的
比如:北方的上面已经说了,上海的头伏馄饨二伏茶;湖南的头伏吃鸡二伏鸭。
伏天的习俗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
山东不少地方在大暑时有喝暑羊的习俗就是喝羊肉汤。
福建莆田有大暑吃荔枝、羊肉、米糟的习俗。在大暑这一天,人们把宰杀好的羊整只放入滚烫的锅里煮好后放入大陶缸中浸泡入味,吃的时候羊肉切片。莆田人大暑都吃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尤其是大脑,还能增强免疫。
在浙江台州沿海一带有大暑送大暑船的活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说在晚清时,台州荚沚一带经常有瘟疫流行,每到大暑最严重。人们都认为是五圣所致(五圣:钟仕贵 史文业 赵公明 刘元达 张元伯都是凶神),于是人们建了武圣庙祈求祛病消灾,事后再用猪羊等供奉还愿。后来就把大暑作为供奉日。
大暑船是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后建造的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大暑船必须在大暑之前造好。大暑前几天,在五圣庙建到场,请和尚做法事。请一两名驾驶技术好有威望的长者驾驶到椒江口,然后改乘小舢板回来。船只必须飘得无影无踪才是大吉大利。送走大暑船后,五圣庙就开始演戏一般一周左右。
现在每年大暑时,人们把制作精美的纸糊大暑船送往江边,由渔船一路护送到椒江口,在那里把大暑船烧掉寓意送暑 报平安。
北方民俗,几乎没有什么更大的差别,农耕社会,除了吃就是耕了。
吃: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煎鸡蛋。
也说成“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立冬饺子伏天面”
与伏天相关的顺口溜还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只能种荞麦。
意思是或,在北方一季产粮区,在这个季节可以种的农作物只有这几样了。种其他的农作物基本上在霜冻来临之前不能有收成。
北方农村最怕这个季节有风、雹等自然灾害,因为这个时候农作物被毁掉,只有靠种点这样的蔬菜和荞麦了,没有[_a1***_]、高粮这些主要作物,来年肯定要挨饿了。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话说这三伏天真是难熬呀。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样,反正在山东生活这么多年,每到伏天就哪里也不想去。坐着都浑身冒汗,更别说干活了。别说人了,连动物都热趴下了,所以古人起这个“伏”字,简直是太对了。
但我不知道“夏练三伏”由何而来?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只是古人对意志力训练的一种美好想象?或者是现在人们对抗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弱了?三伏天,我只想静静的呆着,淌汗。
我特别喜欢这种大汗淋漓的感觉,任毛孔张开顺畅排水。盖以为打通了任督二脉才会如此。而不是贪图一时舒适,去空调房呆着。你见过夏天雨后潮湿的山上,从石头缝里都会渗出或大或小的山泉水吗?跟人体伏天排汗有异曲同工之处。
再说一年中也就这么一回,好好珍惜这淌汗的感觉吧,也算是顺应自然,顺应天意,“损失”点汗水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