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过饥荒吗?
有一些史料和研究说,东北地区出现过小冰河时期,尤其是说明朝末年,东北地区出现饥荒,导致东北少数民族南下。
短期的影响并不能导致辽东出现饥荒,农作物的歉收并不会马上引发饥荒。这在六十年代初的饥荒中很好的被证实过。即便那个时期,东北已经大规模开始开发了。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关系如何?
2018年9月16日,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才签署和平协议,到现在2019年3月也就刚刚半年,你就知道他们关系如何了。这意味着,在和平协议之前漫长年代里,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1890年,意大利整合自己红海沿岸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以此为基地,1894年发动了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不过战力太弱,竟然败给了埃塞俄比亚,真不愧为“布娃娃帝国主义”。二战之前的1935年,意大利再次发动了对埃塞俄比亚吞并战,这次勉强吞并成功,不过到了1942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回到首都,成功复国,而厄立特里亚也被英军给“托管”了。看一眼下图,这就是意大利及其殖民帝国。
二战之后,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非常希望把厄立特里亚收归自己所有。但是奈何国力有限。最终就其归属,联合国经过讨论在1950年通过决议,决定让厄立特里亚以平等自治实体地位与埃塞俄比亚共同组成联邦制国家。1952年,联邦成立,厄立特里亚有自己的***、宪法和议会。埃塞俄比亚皇帝非常不爽,但是至少成了一个国家,以后从长计议,瞅机会取消其自治不就行了,先欲擒故纵之,让厄立特里亚高兴一会。下图是埃塞皇帝塞拉西。
到了1962年,埃皇乾纲独断,强制取消厄立特里亚自治,变成埃塞俄比亚治下的一个省,不再与埃塞平等。厄立特里亚那边哪受得了,于是揭竿而起。就这么着,出现了厄立特里亚解放运动、厄解放阵线、厄人民解放阵线(厄人阵),1***0年后厄人阵成为厄独立***中坚。下图为埃塞与厄在非洲的位置。
这个时候,在1***3年,塞拉西陛下被门格图斯推翻并***,这事儿厄立特里亚也不用高兴,门格图斯迅疾也建立了独裁统治,继续厄立特里亚高压政策。不过,这个时候,也出现了对厄立特里亚利好的消息,埃塞俄比亚国内由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领导(埃塞人阵)的反独裁运动兴起。埃塞人阵与厄人阵面对共同敌人门格图斯,结成同盟,在1991年推翻了门格图斯统治。埃塞人阵在埃塞成立了过渡***,厄人阵解放了厄全境,成立临时***。双方达成协议,在厄境内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厄的未来走向。1993年,厄全民公决显示,绝大多数赞成独立。1993年的5月24日,厄立特里亚正式独立。
于是,两国就携手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哦,错了,这是童话。现实中,两个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没有“明算账”,埃塞没了港口,总是白用厄港,而边界也模糊不清,很多地区归属不清,这些事一来二去,时间长了矛盾积累越来越多,最终在1998在一个叫巴德梅的地方爆发战争,打了两年,最后还是联合国出面将双方给拉开了。不过仅仅是拉开了,双方依旧没打够,时不时的还放几枪。
最终到了2018年9月16日,才签署了和平协议。不过,协议归协议,很多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未来怎么样,是一直和平还是烽烟再起?不好说。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关系已经从敌对恢复到关系正常化,在1998年发生一起战争,两国于2018年7月9日和2018年9月16日又分别签署了两项和平协议,至此,两国大大巩固了当地的安全局势。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曾经是一个国家,1950年,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组成联邦,1962年起,厄立特里亚为了反抗自己成为埃塞俄比亚第14个省,跟埃塞俄比亚打了30年独立战争,直到1993年,厄立特里亚独立建国,但是这两个国家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就是边界问题和经济矛盾,这两个原因使得这两个国家又一次反目。
1998年,两国在边界发生冲突,埃塞军队打死打死五名厄特人,厄特随后反击,歼灭埃塞军队,没想到这个小小冲突变成了日后两国交战的导火线。埃塞叫嚣彻底教训厄特侵略行为,战争在边界全面展开,埃塞全线进攻厄特,让厄特倍感压力,双方打的异常激烈,战争造成的伤亡巨大,联合国出面调停,但结果不尽如人意,两国在两年左右时间,两国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装备,双方互有伤亡,损失巨大,战争非常惨烈。战争造成很多厄特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最后,埃塞收回厄特占领领土,并把部队撤回,厄特不得不从两国争议地区撤军,并且同意参加解决两国问题的会谈,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导致七万人丧生,上百万人无家可归。厄特接受了联合国通告,结束战争,恢复交涉。2000年,埃塞和厄特两国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建立缓冲区,联合国派调查团定期组织巡逻两国边境,两国从此走上发展道路。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关系很烂,基本是仇敌,这几年才有些好转。
埃塞俄比亚曾经是北非的强国,国土包括今天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苏丹和索马里。
殖民时代开始后,埃塞俄比亚也被肢解,主体沦为意大利的殖民地。
二战结束后,埃塞俄比亚在美国帮助下独立。
为了感激美国人,埃塞尔比亚不顾自己实力虚弱,仍然参加了朝鲜战争,出动了1个营。
1952年10月31日,联合国军指派埃塞俄比亚营向上甘岭发起攻击。然而,此战埃塞俄比亚营在战争中惨败,阵亡121人,负伤536人,共计657人,超过该营半数。
1950年从英国手中收回了厄立特里亚,成立了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联邦。
厄立特里亚具有自治的行政管理权与司法权、旗帜及内部事务包括警察、税收;联邦***负责外交事务、国防、金融、运输。
简而言之,厄立特里亚仍然具有一定的独立地位,可以自由支配新***。
厄立特里亚本来是埃塞俄比亚的屯垦区,有历史关系,这也是联合国做出决定的重要原因。
然而,1962年厄立特里亚却遭埃塞俄比亚兼并,成为该国第14省,失去所有独立的地位。
厄立特里亚人怒不遏,他们组织“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开展长达30年的武装抗争。
1***4年埃塞俄比亚发生军事***,皇帝被废黜,德尔格***迅速投靠苏联,失去了美国的支援。
但是,新***施政混乱,导致1980年该国出现大饥荒。
与此同时,亲阿尔巴尼亚的霍查派掌握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武装,进行了长期的内战。
他们同“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联手,经过多年内战将德尔格***推翻。
作为回报,“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开始进行独立的准备。
1993年,两年过渡期满,厄立特里亚经全民公决,脱离埃塞俄比亚独立。
然而,埃革阵上台以后很快后悔允许厄立特里亚独立。
于是,两国还是出现对立和摩擦,借口自然还是传统的边界问题。
当时两国没有明确的边境,为此闹得不可开交。
1998年至2000年,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发生边界战争。
1998年5月,双方开始零星的边界武装冲突,几天后战争规模突然扩大。
两国***用地面部队和空中部队,展开激烈对攻。
随后双方打打停停,直到2000年5月才彻底停战。
至此,埃塞俄比亚占领厄立特里亚四分之一领土,后在联合国压力下撤退离开这些地区。
这场战争,让两个非洲穷国死伤军人约10万人,花费了军费数十亿美元,但谁也没有捞到什么便宜。
战争后期,厄立特里亚经济几乎崩溃,军队也一片混乱,最后被迫抽调大量妇女进入军队,高达军人总数四分之一。
埃塞俄比亚也好不到哪里去,激战期间购买了大量***,导致国内财政严重赤字,部分地区又开始饥荒蔓延。
有意思的是,两国这次战争,是少有的苏制武器之间的对抗。
埃塞尔比亚的盟友是俄罗斯,购买了大量俄罗斯的武器,还聘请了俄罗斯雇佣军(主要是飞行员)。
同样,厄立特里亚经济实力更差,只能从乌克兰出购买一些二手武器,也聘请了乌克兰人做雇佣军。
于是,两国战争期间,出现了大量苏制武器对抗,尤其是俄罗斯苏27对抗乌克兰的米格29,双方飞行员都是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虽然厄立特里亚人自吹是自己驾驶)。
事实证明,苏27的性能强于米格29,战争中米格29被击落多架,苏27只是因为机械故障损失了几架。
同时,两国军人都属于低素质低训练的军队,战争期间一度出现了一战时期的战壕对峙战。
埃塞尔比亚人在进攻时,新兵组成的部队竟然出现了人海冲锋的场面,被厄立特里亚人用机枪、火炮打死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