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菜为什么以鲁菜多?
鲁菜盛行于北方地区,因其历史悠久又是宫廷菜的主角而闻名天下。据1984年张友鸾为《中国烹饪》撰写的文章介绍:“在北京有名的大饭庄,什么堂、楼、春之类,从掌柜到伙计,十之八九是山东人,厨房里的大师傅,更是一片胶东口音。”
从烹饪的技巧上来说,鲁菜烹饪技巧全面,用料考究、冲淡平和。在酸甜苦辣咸这五味当中,鲁菜在以“咸鲜”为基本特色的同时,于酸甜苦辣诸味也都有普遍地展现,可谓是“五味均善”。
具体的烹饪技巧方面,鲁菜以爆、炒、烧、炸、扒、塌等技巧最具特色,有名的菜品有二三百种之多。
“塌”是鲁菜独有的技法,主料事先腌制或加入菜心,挂淀粉或面糊,两面塌煎至金***,放入调料或清汤,慢火收尽汤汁,非常入味。代表作有锅塌豆腐、锅塌里脊等。
准确的说应该没有北京菜,所谓的北京菜就是鲁菜。北京本土应该是一些小吃,没有自成一个菜系。要说北京菜以鲁菜居多,那大概是在八大菜系中,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浙江菜,湘菜,徽菜,闽菜,从口味上来讲,只有鲁菜属于北方菜,适合北京人的口味。当然现在不同了,川菜,湘菜这些重辣口味越来越受北方人欢迎。一些喜欢轻口味,注重养生的人喜欢南方的菜系。
所有菜系都源于鲁菜吗?
是的。
实际上八大菜系每个菜系都或多或少受到鲁菜影响,因为鲁菜是最传统的宫廷菜。近年来火爆程度超越鲁菜的粤菜,川菜受鲁菜影响较小,也跟他们一度与行政政治中心相距较远有关。
我国菜系按照地域的不同,分为八大菜系,分别为:粤菜、川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
明明七个都是南方,为啥偏偏鲁菜在影响上更大呢?实际上,这和咱们的历史分不开,在古代中国,一开始的经济政治中心,都是在北方,一直到宋朝才渐渐往南方移。所以当时的北方菜,尤其是鲁菜,发展和完善相当迅速,很多鲁菜也是成为了皇宫里专供的菜肴。
有山东网友说,中国的另外的七大菜系皆来源于鲁菜,依据是什么?
不对。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地域文化相关联。从历史考古来看,中华民族祖先最早活动区域在“古中原”,大约是今河南、陕西、山西一带。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迁徙约在周文周武分封八百诸侯时期。中原先民沿着黄河走向河北山东江苏等地,河南陕西方面走向湖北湖南四川甚至更远。不同地域,气候物产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渐渐产生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比如湘菜川菜,那个更早,谁影响的谁,很难说清了。争第一已无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