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炒菜一般有什么调料?
饭店常用的调味料因不同菜系和口味而异,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调味料:
3. 酱油:可以增加咸味和鲜味,也可以增加颜色。
4. 醋:可以增加酸味,调节口感。
7. 豆瓣酱:可以增加咸味和辣味。
8. 蚝油:可以增加咸味和鲜味,也可以增加颜色。
9. 香油:可以增加香气和口感。
10. 葱姜蒜:可以增加香味和口感。
11. 料酒:可以增加香味和口感,去腥解腻。
12. 鸡精:可以增加鲜味,但使用要适量。
13. 胡椒粉:可以增加香味和口感,去腥解腻。
一般家庭厨房里都会备有哪些做菜的调料?
感谢邀请,健身的人家里没有太多调料,做饭基本是少糖少盐少油为主,调料有盐糖生抽老抽芝麻油还有蚝油不常用但有时做白菜炖豆腐放点儿蚝油提鲜。
味精鸡精全部没有,可是做的菜也挺好吃呀:)
厨房里用的做菜调料非常多,但一般家庭做菜不会用太多调料,一是为了健康,二是为了方便。所以,对于我们一般家庭来说,在厨房备一些基本调料即可。我也算得上是一位美食爱好者,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厨房备的基本调料。
1、食盐
我们做菜时,除了腌制类菜品,其余任何菜都需要加盐。所以厨房首先必不可少的是食盐。
2、食用油
食用油包括茶油、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调和油、芝麻油等,每种油价格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对于现代家庭来说,能接受哪种价格,喜欢哪种味道,就会选择什么样的食用油。中国人喜欢吃炒菜,而炒菜一定少不了食用油。
3、酱类调料
辣味酱类调料比如:豆瓣酱、剁椒酱等;不辣的酱类调料,比如黄豆酱、蒜蓉酱、芝麻酱、香菇酱等,我家里有小孩,吃不了辣,每次烧闺女要吃的菜就用黄豆酱烧。我想一般家庭至少必备两种酱吧,豆瓣酱和黄豆酱,微辣和不辣各一种。
4、咸酸味调料
咸酸味调料就是生抽、老抽、醋,一般炒菜和凉拌菜都能用上。生抽增味提鲜,老抽上色,醋则根据菜品需要和各自口味加入。热菜、凉拌菜都能用到。
5、糖
一般家庭厨房用的糖基本包括白砂糖、冰糖、蜂蜜糖吧。很多菜都需要白砂糖提味;炖银耳汤等则需要冰糖;做烤翅等则需要刷蜂蜜。
6、提鲜专用调料
一般家庭厨房用的提鲜类调料应该就是鸡精、蚝油了。基本所有菜品都可在起锅前加鸡精提鲜增味;而在做肉类、鱼类、背壳类菜品时,加蚝油能有很好的提鲜效果。
7、去腥类调料
去腥类调料就是料酒、黑椒粉之类的把。但个人不喜欢料酒的味道,每次都用别的代替。比如:柠檬、啤酒、黄酒等。
8、麻辣味干料
一般家庭必备的麻辣味干料包括干辣椒和花椒。所谓麻辣鲜香嘛,所以干辣椒和花椒也是不可缺少的。
9、香料类调料
香料类调料香叶、八角、桂皮等,一般做炖菜和 卤菜时都会加入一些。
10、淀粉
很多菜品收汁和腌制都需要淀粉。
11、个别菜需要的搭配调料
我自己比较喜欢用的是白芝麻。炒花甲、酸菜鱼片、糖醋里脊等,还有一些凉拌菜,我都会撒上白芝麻点缀。
总结
我们家厨房必备的调料有:食盐、食用油、豆瓣酱、黄豆酱、生抽、老抽、醋、白砂糖、冰糖、蜂蜜、黑椒粉、啤酒、干辣椒、花椒、八角、桂皮、香叶、淀粉、白芝麻、鸡精、蚝油。
把以上调料备齐,做菜的时候看菜品分类适量加入,你做的菜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①食盐是厨房的必备调料之一,食盐是百味之首,它主要作用是调制出咸味。在[_a***_]菜肴的过程中,一般只在最后阶段放盐,这样可以避免食盐破坏其它食物的味道,也可以保证食盐内的碘元素过量挥发。
②酱油是我国的传统调料,其主要作用是给菜肴增咸、提鲜。而酱油又可被分为生抽和老抽,老抽的口感比较浓稠,通常是用来给食物上色、提鲜。而生抽颜色较淡,味道略咸,通常用来调味。
③醋在我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调味料之一。醋可分为米醋、陈醋、白醋,其中米醋口感酸甜,糖醋排骨是用的米醋。阵醋的酸味较为浓烈,很开胃,而白醋的酸味较淡,多用于凉拌菜。
很开心能回答亲的问题!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调料让人不禁眼花缭乱,那么究竟哪些才是我们厨房里必不可少的的呢?
作文一个北方人,自己做饭将近十年的宝妈,来说一说我家都有哪些常备的调料吧!
1.盐,我用的是天津长芦盐场的精致加碘盐。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盐一般备这一种就足够了。
2.糖,我备有绵白糖、白砂糖、红糖和冰糖四种,做菜我用的是绵白糖;白砂糖用来拌西红柿,蘸切糕、粽子之类粘食,糖不容易化开;一般煮银耳羹和各种水果羹的时候,我加冰糖;至于红糖最常用的就是做姜糖水。
3.油,有很多种:瓜子油、菜籽油、调和油、玉米油、大豆油……我用的是非转基因的玉米油。
4.鸡粉,鸡精、鸡粉、味精都是相同效果,选择一种即可。我比较推荐鸡粉。还有一种鸡汁,做汤的时候可以加一些进去,可以提鲜。
5.蚝油,用来提鲜,炒菜、做馅凉拌都能用,最常见的有海天和李锦记两个品牌,没区分出有什么区别,哪个有活动用哪个[呲牙]
6.酱油、老抽、生抽,貌似都属于酱油类的,酱油和老抽的颜色深、口味重,生抽颜色浅、口味清淡,炒菜、凉拌适合用生抽,红烧建议用酱油和老抽。我最喜欢用李锦记的薄盐生抽,口味偏甜一些,炒出的菜味道鲜香。
7.醋,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醋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吃肉饺子得蘸醋。有时拌凉菜加一点醋可以提味。
8.各种酱类,面酱、番茄酱、沙拉酱这些都是依据个人喜好选择性购买的,厨房基础的调料按上述购买基本足够了。
因为调料是有保质期的,本着勤俭持家的原则尽量不要囤的太多,想做什么菜可以提前上网学习下菜谱,现在超市很普及,有需要的调料现买就可以了。
很高兴来回答您的问题,因为作为一个爱下厨房的重庆人,是时候来显摆我的厨房调料了😄。
调味品:盐、老抽、生抽、酱油、鱼露、蚝油、醋、白糖、冰糖、红糖…
油类:菜油、花生油、橄榄油、芝麻油、核桃油、猪油、花椒油、辣椒油、葵花籽油…
辛香调料:姜、大蒜、油辣子、干辣椒、辣椒面、红花椒、青花椒、花椒面、黑胡椒面、白胡椒面、五香粉、桂皮、三奈、八角、大茴香、小茴香、孜然、丁香、白芷、豆蔻、草果…
其他:料酒、米酒、豆瓣酱、泡菜、泡椒、泡姜、甜面酱、淀粉、芝麻、花生、榨菜、芝麻酱、虾粉(备注:我家不买鸡精、味精等提鲜作料,不喜欢人工合成的鲜味,提鲜都用自制的虾粉。另外,作为母婴培训师,必须提醒孕妈妈和三个月哺乳期内的妈妈,不要吃鸡精味精,容易造成孩子缺锌)
饭店炒菜一般有什么调料?
就是一些寻常的味精,鸡精,白糖,醋,酱油之类的,没有什么特别的。饭店大厨做饭好吃,又不是靠那些调料,是靠他们的手艺。要不然大厨怎么叫做大厨。就像自己在家一样,每个人做菜都是不一样的味道,调料还是那些调料,只不过因为做菜的人做菜的方法不一样,而导致菜的味道不一样。
做菜上色最好的调料?
白糖:炒菜过程中放
糖能增加菜的甜味,还能抑制酸味、缓和辣味,可谓是功效诸多。此外,待油锅热后放糖炒至紫红色时放入主料一起翻炒,还能给菜上色。但是,白糖也不可以放得过早,最好在炒菜过程中放。
味精:菜起锅后放
味精主要的作用就是给植物性食物增加鲜味,给肉食增加香味。但是,当食物温度到达120℃以上时,味精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不仅没有鲜味,还有毒性。所以,味精在70℃—90℃ 时使用效果最好,一般在菜起锅后马上放。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菜在烹饪时并不需要加味精,如、蘑菇、海鲜等。
厨师炒菜放调料顺口溜?
炒菜放调料顺口溜一
温油滑散要断生,回锅勾芡速炒成。
滑慢炒快质量好,鲜嫩滑软味清淡。
生炒技法最普通,原料经过细加工。
不浆不腌不挂糊,直接下锅速炒熟。
断生调味装入盘,入味鲜香不勾芡。
炒菜放调料顺口溜二
清炒技法讲究“清”,原料经过细加工。
码味上浆温油滑,回锅调味质量佳。
清炒出锅不勾芡,盘底无汁清爽鲜。
抓炒技法属宫廷,原料经过细加工。
挂糊炸脆再回锅,小酸小甜味不错。
外脆里嫩鲜不腻,宫廷创新是第一。
炒菜放调料顺口溜三
拔丝技法就是强,锅内慢火来熬糖。
主料炸熟与糖掺,条条银丝出玉盘。
原料挂糊容易塌,使用油拔质量佳。
水拔熬汤易掌握,拔丝肉类用得着。
油水混合更容易,一切原料都适宜。
还有锅底沉油拔,主料白糖一齐炸。
炒菜放调料顺口溜四
主料打卷回锅炒,姜葱蒜片酱油调。
烹制过程速度快,因快时短故称“煸”。
炒菜放调料顺口溜五
水炒技法真特殊,炒菜用水不用油。
此法针对是鸡蛋,慢火推炒不用翻。
成菜鲜嫩色泽艳,清淡滑软不一般。
软炒技法并不难,锅净油洁是关键。
选料液体或是茸,慢火温油推炒成。
成菜软嫩口感鲜,色泽洁净不一般。
炒菜放调料顺口溜六
急火快炒对汁芡,成菜脆嫩时间短。
爆炒强调选原料,质地脆嫩易烹炒。
熟炒技法也普通,原料煮熟细加工。
白糖加入能提鲜,风味独特咸辣甜。
3、炒菜放调料顺口溜三
拔丝技法就是强,锅内慢火来熬糖。
主料炸熟与糖掺,条条银丝出玉盘。
原料挂糊容易塌,使用油拔质量佳。
水拔熬汤易掌握,拔丝肉类用得着。
油水混合更容易,一切原料都适宜。
还有锅底沉油拔,主料白糖一齐炸。
4、炒菜放调料顺口溜四
煸炒技法有偏差,原料不炒用油炸。
主料打卷回锅炒,姜葱蒜片酱油调。
烹制过程速度快,因快时短故称“煸”
万能炒菜香料配方及比例多少?
比例是1:2:3:4:5。小碗中放入一勺料酒,两小勺生抽,三小勺白糖,四小勺香醋,没有香醋米醋也可以,五勺清水,然后搅拌均匀,这是糖醋汁的经典比例,做菜的时候把料汁熬到粘稠,再放入炸好的食材。这款料汁可以做糖醋里脊、糖醋带鱼等.宫爆汁。比例是3:3:1:1:1。碗中放入三小勺白糖,三小勺香醋,一小勺生抽、一小勺淀粉、一小勺食盐,然后调匀。
宫爆汁它的口味是小荔枝口,酸甜味不突出,做菜还需要豆瓣酱、葱姜蒜、干辣椒、花椒,它口味带点麻辣,口感层次丰富,通常可以做宫保鸡丁,宫爆虾仁等等
配方1 :
砂仁 60g 丁香 12g 豆蔻 7g 肉桂 7g 三柰 12g
配方2 :
大料 20g 干姜 5g 小茴香 8g 花椒 18g 陈皮 6g 花椒 18g
配方3 :
大料 52g 桂皮 7g 三柰 10g 白胡椒 3g 砂仁 4g 干姜 17g 甘草 7g
(有些配有少许孜然,也是茴香的一种,叫野茴香。)
十三香大料的具体的配方
“十三香”这个名字很长时间没有听人提起了。记得小时候见过走街串巷的挑担者边走边吆喝着买“十三香”,那时也不知道“十三香”是什么,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其实,“十三香”就是指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
“十三香”的配比,一般应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陈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分开使用也可,如茴香气味浓烈,用于制作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气增加鲜味,使肉质细嫩;熏肉、煮肠用肉桂,可使肉、肠香味浓郁,久食不腻;汆汤用陈皮和木香,可使气味淡雅而清香;做鱼用三奈和生姜,即能解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相宜,香气横溢;熏制鸡、鸭、鹅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独特,嚼时鲜香盈口,满室芬芳
一、五香粉香料配方:配方1:砂仁60g、丁香12g、豆蔻7g、肉桂7g、三柰12g。
配方2:大料20g、干姜5g、小茴香8g、花椒18g、陈皮6g、花椒18g。
配方3:大料52g、桂皮7g、三柰10g、白胡椒3g、砂仁4g、干姜17g、甘草7g。
二、十三香大料的配方:一般应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陈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