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是八大菜系之首,为什么其他菜系会酸?
相传,中国在春秋时代就有烹调技术。历代记载食物制作的文献有《礼记》、《食经》、《中馈录》《易牙遗意》、《食珍录》等,经过时间递嬗,技术研琢相较,依各地不同条件,逐渐形成不少地区性菜系的特色。过去曾有按地方特点区分的粤、湘、客、闽、京、沪、扬、川等八大名菜,有按方位区分的南味、北味及京(中)、广(南)、川(西)、扬(东)的四大菜系,有按民族区分的汉、回、满、藏等民族风味;有按消费特点区分的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宗教菜等。
山东菜又名鲁菜,是北方菜的代表,也是京菜发源的最初基点。山东菜系的形成,有着悠久历史。宋代的北食是山东菜的初称,明、清时自成体系,广泛流传于黄河流域及华北、东北、京津等地。
山东菜系是由济南和胶东两派构成,特点是以清淡、脆嫩、味纯见长。烹调讲究火候,爆、炒、烧、炸、焖、扒均有特点。善制海味,善用清汤和奶汤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名菜名汤有油爆双脆、红烧海螺、荷花大虾、烩乌鱼蛋等。
山东菜生于山东,长于北京,在都城流行七百年,独霸京城七成菜馆,数百年来,各地官僚进京,带来各地名厨,不断丰富山东菜内容,使山东菜逐渐博大精深,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色彩,成为官场应酬的主要菜,因而被称为官府菜、贵族菜。像满汉全席、孔府菜等著名大菜都是山东菜系列。
鲁菜之前有说是八大菜系之首,我感觉很多朋友都有疑问?
首先是因为古时候的宫廷菜是鲁菜,鲁菜历史悠久,鲁菜中的孔府菜,孔府菜起源于宋仁宗宝元年间,用于接待贵宾、上任、生辰家日、婚丧喜寿时特备。
孔府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由于孔府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来,是乾隆时代的官府菜。孔府烹任,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宴会饮食;一类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虽然有时互相通用,但烹饪是有区别的。
孔府菜讲究造型完整,不伤皮折骨,在掌握火候调味、成型等方面,难度很大。孔府特色菜品有烤花篮桂鱼、烤鸭、烤乳猪、一品豆腐、寿字鸭羹、带子上朝等。
鲁菜是一个非常讲究的菜系,做法一般比较复杂,往往一道菜都需要厨师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做好。
鲁菜原创的烹饪技法就有60多种。说起做工,就不得不提鲁菜里面的“雕工”和“切工”以及鲁菜原创的“爆炒技法”。著名的北京烤鸭就是正宗的鲁菜,这道驰名中外的国宴必备菜就把刀工技术体现的淋漓尽致,把熟鸭肉切成薄薄的片,把圆形滑腻的大葱切成细丝,这不是每个厨师都可以做到的。接待外国元首的***宴会中,以萝卜为基材雕刻成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更是鲁菜厨师的看家本领。而“爆炒腰花”则是民间考验鲁菜厨师的基础题目,在滑滑的猪腰子上面切成花纹,保证不透、不连,绿豆大小的方块整齐划一,没有10年功夫,不敢自称鲁菜师傅。
但现在由于人们口味的改变,饭店基本会选择易上手,受众交广的川菜,导致很少鲁菜的师父能真正靠如此精细的手艺发扬光大,在很多地方已经很难见到地道的鲁菜馆了,不得不说也是很可惜了。
鲁菜著名的菜品有:奶汤蒲菜、葱烧海参、糖醋鲤鱼、九转大肠、油爆双脆、锅烧肘子、四吃活龟、云片熊掌、三丝鱼翅、糟熘三白、烩乌鱼蛋、酱汁鱼、锅烧鸡等,一品锅、芙蓉鸡片、烩乌鱼蛋、酱爆鸡丁、炸鸭胗等、白菜烧紫鲍、油爆肚丝、小笼蒸蟹、酱汁鹌鹑、糟熘鱼片、沙锅鱼唇、芫爆肚丝、清汤燕菜、净扒鱼翅等等。
大家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当年作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现在很少人吃到,甚至知道呢?
相对于现在说河南是中国文化中心……那英说她家祖上是慈禧的亲戚...姓赵的外卖小哥说赵是天下第一大姓。时过境迁,鲁菜在全国全球已经衰到没有存在感了,还“之首”就纯属***了
鲁菜是自发型菜系,是中餐基本技法的发源地菜系,其他是影响型菜系,是从鲁菜的技法传过去的。
鲁菜是中国饮食哲学的发源地,儒家的“食不厌精”“五味调和”奠定了中国菜的哲学取向和审美标准。
鲁菜是技法最多的菜系,有60多种之多,而且很难掌握,是所有菜系中最考验功底的。
鲁菜在明清时期大量菜品进入宫廷,精美高雅登峰造极。
鲁菜一直是覆盖人口最多,覆盖地域最广的菜系,中国1/2的人口,北方人,平时在家做的菜的口味就是鲁菜风味的。虽然餐馆经营最近几年有些低迷,但是从居民[_a***_]厨房菜被烹制被食用的次数来看,鲁菜还是覆盖人口最多的菜系,山东、北京、河北、天津、山西、东北三省的家常菜都是,这是任何菜系无法比拟的
哈哈,看到您的问题,我就知道大多回答都会偏离您的本意,其实这个不难理解
1.鲁菜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八大菜系之首,中国成熟的美食理论源于儒家,孔子在吃食上面的非常讲究,比如隔夜的不吃,肉色不鲜艳的不吃,外面卖的不吃等等。要知道,炒菜是宋代才出现的,辣椒是明朝才引进的,以前都是各种煮蒸炖,从历史文化上,其它菜系就输了底蕴。
2.之所以会出现其他地区的柠檬精心理,总想在其他外在的地方攀比一下,就出现了这种急切需要被认可的地域情绪。有点类似韩国的身土不二,端午都是韩国的。可是您也就是生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再好也跟您的贡献没有必然联系啊对不对?不如在自己的内心找一找自己值得自豪的东西。
3.其实这些柠檬精事例出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北京的美食博主下面会有大量黑北京菜的人;比如一些广东人一直强调粤语差一点就成为国语标准;川菜一直想跟鲁菜争抢地位,最后一个其实最没意思,三年川菜十年鲁菜,川菜在多菜色,技术手法其实大同小异,怎么跟鲁菜比呢?如果不是人们生活压力太大,吃辣减压,川菜怎么流行的起来?
8大菜系排名及其特点?
中国八大菜系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1、鲁菜
鲁菜口味咸鲜为主。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咸鲜为主火候精湛,精于制汤,善烹海味。
2、川菜
川菜口味麻辣为主,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鱼香、麻辣、辣子、陈皮、椒麻、怪味、酸辣诸味)。
3、粤菜
粤菜口味鲜香为主。选料精细,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4、苏菜
口味清淡为主。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口味平和。善用蔬菜。其中淮扬菜,讲究选料和刀工,擅长制汤;苏南菜口味偏甜,注重制酱油,善用香糟、黄酒调味。
5、闽菜
口味鲜香为主。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6、浙菜
口味清淡为主。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运用香糟、黄酒调味。烹调技法丰富,尤为在烹制海鲜河鲜有其独到之处。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其中北部口味偏甜,西部口味偏辣,东南部口味偏咸。
7、湘菜
口味香辣为主,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香辣、香鲜、软嫩。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香辣。相对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胜一筹,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煨,在色泽变化上可分为红煨、白煨,在调味方面有清汤煨、浓汤煨和奶汤煨。小火慢炖,原汁原味。
8、徽菜
口味鲜辣为主。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重火工是历来的,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于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味,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