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鲁菜是官菜,粤菜是商菜,川菜是民菜,淮扬菜是文人菜“?
淮扬菜是20世纪50年代才有的菜肴名词,此前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中以“苏菜”与鲁、川、粤等相并列。淮扬菜的出名,是在第一任总理安排首席国宴以淮扬菜为主。他是淮安人。
据扬州人认为,淮扬菜以扬州菜为主体,但淮安人认为,淮安菜是先于扬州菜的,淮排名在扬之前。
扬州自然名气是大于淮安的。隋唐之时,扬州成为江南的代词,北宋依然是繁华都市,因为运往都城开封的漕粮是必走扬州的,这也带动了扬州的经济繁华。
但是,这种繁华到了南宋就戛然而至,面对金国的军事侵略,淮安和扬州都成为前线,是张俊和韩世忠驻军之所,繁华的扬州已成梦幻。成为前线战场的淮扬也不会在餐饮菜肴上有什么关注和精彩。
明清时期的淮扬因为漕运的兴旺,再次繁荣起来。淮扬地区经济繁荣的支撑,主要是京杭大运河和码头,所以商业文化成为这一时期主流,虽然清代扬州出过扬州八怪,但他们的影响力逊色于商人,扬州的商人以盐商为多,这些盐商大都是外地人,他们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但毕竟是商业文化。可以看一下扬州的园林,以商人家族的园林居多,这与苏州截然不同,苏州的园林以退休的官僚文人为多。
据上所述,我以为苏式菜堪称文人菜,这也是被历史一向认定的。淮扬菜是以商人菜为主,但受到文人的一些影响。这个回答,供各位参考。
有人表示反对,也有很多人赞同。其实,很多事物,大家给定名或戴帽的时候,都是看事物在某个领域方面发展或是有更多的代表性的东西,以及之所以能达高峰是由什么助推而成。就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些菜系所代表的,应该跟菜系的历史发展、人文地理有很大的关系。比如:
鲁菜是官菜
第一、鲁菜,是由儒家奠定的基础,而儒家创始人,孔子,山东人,做过”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也是官中之人。
第二、鲁菜发展到明清,又进入到宫廷中为膳,一时成高峰,连皇帝御膳都食它,你说能不显尊贵吗。
第三、由于山东是孔圣人之乡,重视礼仪,连上菜,座位都有顺序和讲究,一副达官贵人家的表现,你说一个普通贫民还管这些。
第四、由于山东地处江、河、湖、海,食材也丰富,鲁菜菜系所用食材很多为高档食材。很多贵族饮宴,官场应酬都必须用最上等的菜来招待,所以鲁菜首当其冲。
第五、中国最早的,有关烹调理论性的东西,也是出自山东人。而且山东人做官的较多。
久而久之,鲁菜就与官、高贵、贵族联系在了一起。
粤菜是商菜
第一、粤菜是广东菜,菜起源于汉初,中原移民南迁奠定了一定的中原饮食文化,而中原主要指河南,而河南又是中国的中心地带,中国商人的中转地。大量商人的云集地。
第二、从唐代开始,广州就成了内外贸易集中的口岸和港口城市,而且商业日益兴旺,从而带动了广东饮食服务作为一个商业行业发展起来。所以粤菜的发展与商业是有关的。
故,就此把粤菜定为了商菜。
川菜是民菜
第一、川菜起源于春秋,兴起于明朝和民国时期,主要以家常菜为主,高端菜为辅。既然是家常,就符合民众。而且口味多变,主要以麻辣为主。
第二、川菜的特点”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就是因为川菜的定型,受来自于数省移民饮食得影响。
川菜是”民以食为天”的理念的最好体现,所以有被定为民菜的说法。
淮扬菜是文人菜
第一、淮扬菜发源于扬州、淮安。淮扬菜从我国夏商周时期到明朝的发展,以致于到清朝文人的介入,才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第二,目前欣赏到的很多清人咏食史、咏宴席、咏厨艺、咏酒楼都来自文人。
第三、淮扬菜的特点,口味清新平和、咸甜浓淡适中,非常符合文人不猛不燥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淮扬菜有文人菜之称。很多国宴都是***用淮阳菜的,因为淮扬菜不像粤菜那么生猛,也不像鲁菜口味重,更不像川菜的麻辣。
我特么就是个厨子,这问题不让我回答就是你的损失我告诉你。
鲁菜是官菜,粤菜是商菜,川菜是民菜,淮扬菜是文人菜。这个说法准确地表达了各大菜系的特色,给四大菜系一个定位,我认为还是比较靠谱的。
简单来说,鲁菜高贵大气,粤菜善变而洋气,淮扬菜淡雅秀气,川菜亲民牛气。
上面的四气,决定了这四大菜系的受众群体。
鲁菜
大方高贵而不小家气,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锋,鲁菜是普遍的水准高,而不是以一两样菜或偏颇之味来吸睛。
鲁菜是北方菜系的代表,其中孔府菜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孔府菜起源于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邹鲁文化区,深受传统文化和礼仪影响,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孔府菜为代表的鲁菜,讲究的就是一个精致、慢功夫。高汤是孔府菜的核心和特色之一,其制作就十分繁琐、耗时。所以,不是特别隆重的场合,一般很少使用鲁菜作为主菜。只有重大宴会、婚丧嫁娶才会有鲁菜出场。
街头快餐、小吃、大排档,几乎与正宗鲁菜绝缘,鲁菜的制作过程费时费力。
鲁菜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之一。
2500年前山东的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
如历史学者钱穆指出“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饮食也不例外,起源于山东的儒家不仅塑造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性格,也塑造了中国人的饮食观。
明清年间山东厨师不仅主导皇宫御膳房、垄断北京餐饮市场,成为中国北方菜的代表。
山东民风朴实,待客豪爽,在饮食上大盘大碗丰盛实惠,注重质量,受孔子礼食思想的影响,讲究排场和饮食礼仪。正规筵席有所谓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燕翅席”、“四四席”等,都能体现出鲁菜典雅大气的一面。
粤菜
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粤菜由广州菜(也称广府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三种风味各具特色。在世界各地粤菜与法国大餐齐名,由于广东海外华侨数量占全国六成,因此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
粤菜取百家之长,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
广州菜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关、湛江等地,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_a***_]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淮扬菜
作为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和精清新、妙契众口”,以“就地取材、土菜细作、五味调和、百姓创造”的特点,赢得“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文人的介入是清代中叶淮扬菜走上巅峰的催化剂。现在我们能欣赏到的清人咏食史、咏***料、咏菜点、咏宴席、咏厨艺、咏酒楼、咏食俗、咏饮话的诗篇使淮扬菜格调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文化品位。
欧阳修在扬州的时候,经常携宾客举行平山堂饮宴,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樽中看取美食文,开创了给淮扬菜系注入文学新鲜血液的先河。
经典菜品
饮食文化
从枚乘写王府园林文宴,到唐代的李白、刘禹锡、高骈,宋代的黄庭坚、秦观、陆游、司马光、王禹偁、梅尧臣、晁补之,元代的乔吉、吴师道等,都吟咏了大量扬州美食的佳作,其中王播木兰院题诗“惭愧阇黎饭后钟”,欧苏平山堂行诗文酒会更为扬州百姓熟道。清代文人荟萃淮左、雅集扬州,孔尚任、曹寅、王士禛、汪中、林苏门以及扬州八怪也都欣欣然从不吝啬宝贵的笔墨,留下了可观的烹饪文学及绘画遗产。
川菜
川菜是南方菜系的代表之一,川菜是中国分布最广的菜系,也是最能进入寻常百姓生活的菜系之一。
具体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大家都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