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名菜统称什么?
中国八大菜系包括: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其中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形成于清代初期,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列的名称?
中国的八大菜系的名称主要包括:
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徽菜,浙菜,湘菜
鲁菜
川菜
粤菜
代表广东菜,由广州菜、潮汕菜和东江菜组合而成,讲究原汁原味,追求食材的新鲜和口感的协调。
苏菜
以江苏菜为代表,口味偏甜,刀工精细,选材和造型讲究。
闽菜
徽菜
浙菜
以浙江地区为代表,注重原料的鲜嫩和刀工的精细,口味清淡,突出原汁原味。
湘菜
为什么有人说“鲁菜是官菜,粤菜是商菜,川菜是民菜,淮扬菜是文人菜“?
淮扬菜是20世纪50年代才有的菜肴名词,此前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中以“苏菜”与鲁、川、粤等相并列。淮扬菜的出名,是在第一任总理安排首席国宴以淮扬菜为主。他是淮安人。
据扬州人认为,淮扬菜以扬州菜为主体,但淮安人认为,淮安菜是先于扬州菜的,淮排名在扬之前。
扬州自然名气是大于淮安的。隋唐之时,扬州成为江南的代词,北宋依然是繁华都市,因为运往都城开封的漕粮是必走扬州的,这也带动了扬州的经济繁华。
但是,这种繁华到了南宋就戛然而至,面对金国的军事侵略,淮安和扬州都成为前线,是张俊和韩世忠驻军之所,繁华的扬州已成梦幻。成为前线战场的淮扬也不会在餐饮菜肴上有什么关注和精彩。
明清时期的淮扬因为漕运的兴旺,再次繁荣起来。淮扬地区经济繁荣的支撑,主要是京杭大运河和码头,所以商业文化成为这一时期主流,虽然清代扬州出过扬州八怪,但他们的影响力逊色于商人,扬州的商人以盐商为多,这些盐商大都是外地人,他们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但毕竟是商业文化。可以看一下扬州的园林,以商人家族的园林居多,这与苏州截然不同,苏州的园林以退休的官僚文人为多。
据上所述,我以为苏式菜堪称文人菜,这也是被历史一向认定的。淮扬菜是以商人菜为主,但受到文人的一些影响。这个回答,供各位参考。
说到鲁菜,鲁菜也分宫廷菜、官府菜、民间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是出自于鲁菜,现在全国通用了,孔子的“八不食”也恰好说明了鲁菜的讲究,鲁菜有“一菜一味,百菜不重”之说。光“爆”这一技法就分为油爆、酱爆、葱爆、芫爆、汤爆、火爆等等;鲁菜既有“食在中国,火在山东”之说,对火候的掌握非常重要;还有“食在中国,汤在山东”的说法,汤分为清汤、白汤。有位鲁菜大师说过真正的鲁菜是用汤来提鲜的,吊汤也是极为讲究的,鲁菜还有“唱戏的腔,厨师的汤”一说!鲁菜是所有菜系中唯一的一个自发型的菜系!不管是从各个方面也是影响范围最广的菜系,也是历史最长的菜系,尚书禹贡记载“青州盐贡”,齐国的易牙,鲁国的孔子也都是有名的美食家,《齐民要术》一书中也记载了不少才得做法,贯口报菜名也基本上也是以鲁菜为主……鲁菜,宋代就是北食的代表!宋代经济南迁也有不少山东厨师南下根据当地食材结合鲁菜口味和技法也对当地有所影响,元朝清朝也是带着北方的厨子打仗,有的也就留在了南方西南等地,清朝也是一样,明清也就成了宫廷菜的佼佼者,清代的丁宝桢也是从山东带走的厨师带到四川的!闯关东又根据当地的气候发展成东北菜!也主要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造就了鲁菜的体系,山河海湖泊平原丘陵一应俱全,成为世界三大菜园子之一,还有北方落叶树王国之称,还拥有较长的海岸线足以证明水果蔬菜水产相当丰富,也为鲁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我特么就是个厨子,这问题不让我回答就是你的损失我告诉你。
鲁菜是官菜,粤菜是商菜,川菜是民菜,淮扬菜是文人菜。这个说法准确地表达了各大菜系的特色,给四大菜系一个定位,我认为还是比较靠谱的。
简单来说,鲁菜高贵大气,粤菜善变而洋气,淮扬菜淡雅秀气,川菜亲民牛气。
上面的四气,决定了这四大菜系的受众群体。
鲁菜
大方高贵而不小家气,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锋,鲁菜是普遍的水准高,而不是以一两样菜或偏颇之味来吸睛。
鲁菜是北方菜系的代表,其中孔府菜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孔府菜起源于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邹鲁文化区,深受传统文化和礼仪影响,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孔府菜为代表的鲁菜,讲究的就是一个精致、慢功夫。高汤是孔府菜的核心和特色之一,其制作就十分繁琐、耗时。所以,不是特别隆重的场合,一般很少使用鲁菜作为主菜。只有重大宴会、婚丧嫁娶才会有鲁菜出场。
街头快餐、小吃、大排档,几乎与正宗鲁菜绝缘,鲁菜的制作过程费时费力。
鲁菜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之一。
2500年前山东的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
如历史学者钱穆指出“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饮食也不例外,起源于山东的儒家不仅塑造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性格,也塑造了中国人的饮食观。
明清年间山东厨师不仅主导皇宫御膳房、垄断北京餐饮市场,成为中国北方菜的代表。
山东民风朴实,待客豪爽,在饮食上大盘大碗丰盛实惠,注重质量,受孔子礼食思想的影响,讲究排场和饮食礼仪。正规筵席有所谓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燕翅席”、“四四席”等,都能体现出鲁菜典雅大气的一面。
粤菜
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粤菜由广州菜(也称广府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三种风味各具特色。在世界各地粤菜与[_a***_]大餐齐名,由于广东海外华侨数量占全国六成,因此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
粤菜取百家之长,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
广州菜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关、湛江等地,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淮扬菜
作为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和精清新、妙契众口”,以“就地取材、土菜细作、五味调和、百姓创造”的特点,赢得“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文人的介入是清代中叶淮扬菜走上巅峰的催化剂。现在我们能欣赏到的清人咏食史、咏***料、咏菜点、咏宴席、咏厨艺、咏酒楼、咏食俗、咏饮话的诗篇使淮扬菜格调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文化品位。
欧阳修在扬州的时候,经常携宾客举行平山堂饮宴,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樽中看取美食文,开创了给淮扬菜系注入文学新鲜血液的先河。
经典菜品
从枚乘写王府园林文宴,到唐代的李白、刘禹锡、高骈,宋代的黄庭坚、秦观、陆游、司马光、王禹偁、梅尧臣、晁补之,元代的乔吉、吴师道等,都吟咏了大量扬州美食的佳作,其中王播木兰院题诗“惭愧阇黎饭后钟”,欧苏平山堂行诗文酒会更为扬州百姓熟道。清代文人荟萃淮左、雅集扬州,孔尚任、曹寅、王士禛、汪中、林苏门以及扬州八怪也都欣欣然从不吝啬宝贵的笔墨,留下了可观的烹饪文学及绘画遗产。
川菜
川菜是南方菜系的代表之一,川菜是中国分布最广的菜系,也是最能进入寻常百姓生活的菜系之一。
具体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大家都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