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的传统艺术美学原则?
味觉艺术,人对于食物的选择早已摆脱了对先天本能的依赖,主要凭教养获得的后天经验,包括自然的、生理的 、心理的、习俗的诸多因素,其核心则是对味的实用和审美的选择。
烹饪艺术所指的味觉艺术,是指审美对象广义的味觉。中国烹饪的烹与调,运用调味物质材料,以烹饪原料和水为载体,表现味的个性,进行味的组合,并结合人们心理味觉的需要,巧妙地反映味外之味和乡情乡味,来满足人们生理的、心理的需要,展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烹饪艺术核心的味觉艺术。
烹饪工艺与营养是干什么的?
烹饪工艺与营养是培养掌握现代烹饪、营养、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烹饪技术,能从事烹饪操作、营养分析与营养配餐,以及餐饮业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一个专业。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专业技术知识,包括:烹饪原料学、烹饪营养卫生学、烹饪工艺美术、原料加工、烹调技术、面点技术、食品雕刻与冷拼技术、餐饮企业服务与管理等基本知识。
学烹饪为什么要学美术?
谁会去吃?如果不学色彩,你怎么知道哪种颜色增加食欲?
哪种颜色毁掉食欲,真正说起来,知识之间是相互融通的,所以,学习烹饪,一定要学习色彩!
烹饪与艺术是什么关系?
艺术的定位是高雅的。艺术的范围是广泛的。绘画,雕塑是艺术,满足了我们的视觉审美需求。音乐歌曲是艺术 ,满足了我们的听觉审美需求。
同样,烹饪也是艺术,而且是“五觉审美”的艺术。他需要我们的眼、耳、鼻、舌、口齐上阵;它同时满足着我们的味觉、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的所有审美需求;它需要我们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欣赏;它是一种大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烹饪作品不可长久保留。这叫即逝性。烹饪作品不能数字化***,这叫珍稀性。但它可以存在你的口中,余味无穷;他可以留在你的心中,终生不忘。
大凡艺术,都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手工的,二是个性的。烹饪也是如此,所以厨师是可以成为艺术家的。
艺术家是可成就的,罗丹、贝多芬的第一件作品,都不会成为传世的经典。厨师历经无数失败,千锤百炼,才可能成就辉煌,成为烹艺术家。
每日更多原创敬请在评论区留言,请点击关注,并请点赞转发!感谢!
从本质上来说,艺术具有反叛精神,挑战传统。艺术家的作品通常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展现社会矛盾。至于什么是“可接受的范围”则很难定义,因此艺术家能够在最大限度内用艺术的手法去创造无限可能。与艺术相似,烹饪也是探索各种可能性的过程,乐趣在于通过调整色彩、质地、光线及味道等几个方面,在视觉和味觉之间实现平衡。厨师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将文化、季节、场合和情感等因素也融入菜肴之中。
以食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很多,无论创作时间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物质丰富的年代,它们无一例外地展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人们对食物的描绘不仅体现了生活的过程,而且说明了食物对生命的重要性。从Catherine de Medici 、Georges Auguste Escoffier、 Alice Waters 、Thomas Keller 和 Ferran Adria等人创造的菜肴看,我们可以发现艺术的表现从画布上转移到了餐盘上。
Georges Auguste Escoffier 既不画画,也不做雕塑,他是个法国厨子,但他确实能称得上是艺术家。他将亨利二世的妻子Catherine de Medici 1655年从意大利北部带到法国的餐饮重新改良成为世人熟知的经典法餐。他先后师从法国La Varenne和Antonin Careme,并学习了标准法餐菜式、烹饪方法以及各种经典法式酱汁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Escoffier定义了现代法国菜,今天法餐中的很多菜肴都是在他沿用和创造的菜谱基础上演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