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形成的时间?
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 ,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在清代形成鲁、川、粤、苏四大菜系(根据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中的排序,),后来,闽、浙、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中国人发明了炒(爆、熘)、烧(焖、煨、烩、卤)、煎(溻、贴)、炸(烹)、煮(氽、炖、煲)、蒸、烤(腌、熏、风干)、凉拌、淋等烹饪方式。
我国八大菜系分别是?
中国的八大菜系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因为气候、地形、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有所不同,历经悠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巧和风味,并且得到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中国八大菜系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1、鲁菜
鲁菜口味咸鲜为主。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咸鲜为主火候精湛,精于制汤,善烹海味。
2、川菜
川菜口味麻辣为主,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鱼香、麻辣、辣子、陈皮、椒麻、怪味、酸辣诸味)。
3、粤菜
粤菜口味鲜香为主。选料精细,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4、苏菜
口味清淡为主。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口味平和。善用蔬菜。其中淮扬菜,讲究选料和刀工,擅长制汤;苏南菜口味偏甜,注重制酱油,善用香糟、黄酒调味。
5、闽菜
口味鲜香为主。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6、浙菜
口味清淡为主。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运用香糟、黄酒调味。烹调技法丰富,尤为在烹制海鲜河鲜有其独到之处。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其中北部口味偏甜,西部口味偏辣,东南部口味偏咸。
7、湘菜
口味香辣为主,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香辣、香鲜、软嫩。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香辣。相对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胜一筹,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煨,在色泽变化上可分为红煨、白煨,在调味方面有清汤煨、浓汤煨和奶汤煨。小火慢炖,原汁原味。
8、徽菜
口味鲜辣为主。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重火工是历来的,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于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味,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八大菜系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八大菜系各自的起源是什么?
先说说川菜吧。四川在明末清初遭了大难,前后张献忠和清军两拨队伍犁田一样过四川,是历史上四川兵灾最严重的一次,史实上记载,偌大四川仅剩4~50万人,为了税收以及巩固占领区面对藏区对成都平原的挤压,康熙年间从广东的梅州,福建的汀州,江西的赣州等聚集无地的客家人为主,迁徙四川,前后达近百年,后期才有湖北人也跟进。这就是俗称的湖广填四川。所以说川菜,实际上是客家人从家乡带去的客家菜,由于并不是像历史上客家南下的那一波移民,是个体而不是全家移民入川,因此这里讲的客家菜只能是低配版的,汀州人陈某某和沈先生带去的客家豆豉汇合了从菲律宾归来的福州人陈振龙刚刚偷渡带入福建的番薯和南美洲辣椒等农作物,终于在新的土地上,一番天雷勾地火,四川郫县豆瓣酱惊艳登场,在苏州菜粤菜闽菜浙菜等菜系成熟的地方无处落脚的海外奇特的植物辣椒,就这样在四川找到了知音,号召力就是一句话,除湿。从此风靡一时并发扬光大到令天下人无人不知的地步。至于宫保鸡丁之类官家菜,则是后期官员到任时带来的淮扬菜等其它系列的菜,在与辣椒酱勾兑后,所有外来的菜系就都变成了川菜了。川菜的势能强大到什么程度?一面不断移植客家菜谱正宗,一面不断同化入境的其它菜系,云南菜贵州菜湘菜江西菜都受到重大影响。川菜的开放型结构在百年发展后终于成功成为大陆影响最大的菜系,但其本来面目就是客家菜的低配版,就是***丝菜,这也就是当今川菜可以像蒲公英的***那样在各地野蛮生长的根本原因。*公认川菜的灵魂就是豆瓣酱,如果去除了豆瓣酱,那么川菜是什么?一段中央电视台***访某川菜大师时,他带记者到他师傅老家眉山市,吃了一顿原计原味的清炖鸡,说,这就是川菜的底蕴。我看完后,更加明确了一点,这个鸡的做法,就是客家人的做法,在现在长汀还有,曾经很著名,叫做和田鸡。至于当炉的文君酒和唐玄宗蜀孟的宫廷菜,那些高大上的传说,还是挂在墙上,茶余饭后给川菜贴贴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