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食物营养成分表一直都有钠元素而没有别的?
食物包装上的食物营养表都有钠元素而没有其他的,不是所有的标签都是统一一个标准的。在大多数的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钠元素的添加剂是普遍的情况,钠元素代表者食盐的含量,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个人每天食盐的最高摄入量为5克。
中国***取的是“1+4”模式,即能量+四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
因此,除了部分豁免食品外,所有的营养成分表上,都必须有以上这5个项目。
三大营养素是人体必需的三大宏量营养素,而钠并不是,之所以要加入钠含量,主要是健康方面考虑的,最直观的就是高钠饮食和高血压的关系。
感谢邀请,
因为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太多,不可能通过小小的营养成分表表示出所有的营养成分,一般来说会选择常见或者对人有影响的成分来表示,除了最基础的蛋白质、脂肪、葡萄糖、总热量,铁、锌、钙以外,其他营养成分只有部分食品会详细标注,不过很多食物都会标致出钠离子含量,因为钠离子是对人体来说较为重要的物质,和它对应的还有钾离子,大多数都会标识出这些物质,不过绝大多数都会表示钠离子含量,因为钠离子的多少和人体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
钠是构成食盐的金属元素。膳食中的钠主要存在于食盐中,它是烹饪中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保证肌体水份平 衡的最重要物质,没有食盐,人的生存将受到障碍。食盐在防止食品***上有重要作用,钠是构成食盐的不可缺少的成份。钠是细胞外液中带正电的主要离子,参于水的代谢,保证体内水的平衡。维持体内酸和碱的平衡。是胰汁、胆汁、汗和泪水的组成成分。参于心肌肉和神经功的调节、和氯离子组成的食盐是不可少的调味品。因为几乎所有食物都含有一些钠,所以很少发生钠缺乏问题。但食用不加盐的严格素食或长期出汗过多、腹泻、呕吐及肾上腺皮质不足等情况下,会发生钠缺乏症。钠缺乏症可造成生长缓慢、食欲减退、由于失水体重减轻、哺乳期的母亲奶水减少、肌肉痉挛、恶心、腹泻和头痛。此外,过多出汗和盐量不足可同时使热能耗尽,在这种情况下,应服用盐片和补充大量水分。膳食中长期摄入过多的钠将导致高血压,如果误将食盐当作食糖给婴幼儿食用,有可能导致死亡。
另外,钠的日常摄入量是有明确限制的,婴儿和儿童的钠需要量估计为58毫克。每升人奶含钠161毫克,而普通瓶装奶品每升含钠161~391毫克,每升牛奶含钠483毫克。一岁以内婴儿平均每天食用钠量从出生2个月的婴儿每天约300毫克到12个月的婴儿每天约1400毫克,远远超过需要量。健康的成年人食用的钠量比幼儿最低需要量稍高便可维持钠的平衡。在高温环境下,丢失1升水需要补充2~7克氯化钠。对具有高血压家史的人,食用盐量应限制在每天1~2克。因此,在食品标签上基本都可以看见钠离子的含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高盐饮食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第三大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和第二位的分别是高血压和吸烟,高血压和高盐饮食都位列前三甲,而高盐饮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人群60%为盐敏感型。食盐摄入量越大则血压越高。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增高2.0mmHg。
然而更可怕的是,现实生活中,可以说高盐、高钠食物简直无处不在。有时候甚至防不胜防!不但我国食品营养样成分表中标注了钠的含量和参考值,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食品标签上对钠都有标注!
所以,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标签上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学会甄别高钠食品。凡是钠的“营养素参考值%”(NRV%)超过能量的“营养素参考值%”的食物,都可视为高钠食品。这类食物常见于各类的火腿肠、烤鱼片、牛肉干、果脯、咸干花生等零食,另外各种腌制食物,比如咸菜、榨菜、酸菜、泡菜、咸鱼、海米、虾皮等都是高盐的。另外还有一些调味品中也含有很多拿,比如酱油、大酱、味精、鸡精、等调味品。
当然,除了钠还有其他应营养素的标注,比如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有、矿物质等等,但是依据相关法规,只有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是强制要求必须标出的,其他营养素可以根据产品状况,企业自行决定是否标注。食物营养成分表是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它显示了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是我们了解食品营养组分和特征的最主要途径。食品营养成分表中的钠的标注可以作为我们选择食品的重要依据!
关于营养标签的参考文件: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
作者:王兴国,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辽宁省营养学会副会长;新浪微博医疗大V;中国营养科学传播之星,从事临床营养治疗、营养培训教学和营养科普传播20余年,出版《吃的百科》《长胎不长肉》等科普书籍20余部
科学实验证明食物能决定你的寿命长短:你信吗?
人以食为天,从历史到现代。从经验到科学都表明食物对人的健康长寿有重要影响。首先食物应均衡,各种营养成分足够供人体新阵代谢需要。一些医学权威主张食物种类合理比例是,一份蛋白(鸡鸭鱼虾蛋肉豆制品)两份-米面杂粮,叁份水果,肆份蔬菜。通常果蔬稍差。其次多个权威性研究证明过份飽食不利于长寿。通常以七八分飽为好。此外不宜多吃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肥肉红肉。把节食与运动结合起来防止肥胖糖尿病等富贵病。有胃肠病者可以提倡少食多餐,每天五餐加一点坚果。食物是营养学最主要的课题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大家好!我是福爸,执业医师。专注体重管理和疾病营养治疗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古代就有人研究饮食与寿命的关系,当然都是经验性的观察总结。黄帝内经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可以说是最早的饮食指南了吧。
到了科技发达的现代,用科学方法研究饮食与寿命的关系,得出来的结果就比较可信了。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研究结果。
比较有名的实验是用小鼠做的,忘记发表在哪家学术期刊了。同一个年龄的小鼠,随机的分成两组,一组可以随意的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另外一组则***供应配合饲料。结果吃***配合饲料的小鼠寿命明显的比随意吃喝的小鼠寿命要长得多,也健康得多。
也许小鼠和人类相距甚远,于是国外有一组科学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跨世纪的研究。这次研究对象是人类近亲恒河猴,由于猴子本身有二三十年寿命,所以研究的时间跨度就非常长,直到2017年才在《NATURE》的子期刊上发表了研究结果。吃猴子应该吃的蔬菜水果和坚果,而且控制总热量的猴子,更加健康强壮并且长寿。其中一只更是活到了43岁,这是恒河猴最长寿的记录。而随意取食的猴子衰老的快寿命短,关节炎、高血压、心衰等各种疾病明显增加。
这些实验证明长期吃正确的饮食,更加健康,也更加长寿。但是这些实验被很多人误解了,认为少吃寿命更长。在所有类似动物实验中,限制饮食都是给予了实验动物最适合的食物,不但热量刚刚好,各种营养素也齐全充足。绝对不是简单的少吃。
对于人类来说,也有人类最适合的营养组合。世界上各个主要国家都制定了膳食指南,尽管具体食物种类有所差别,但是热量和营养素的比例基本相同。这就是我一贯推荐的均衡营养的饮食模式。基本原则包括:
- 能维持正常体重的总热量;
- 以全谷物为主的主食提供一半的热量;
- 丰富的蔬菜水果,具体就是一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 充足的优质蛋白,优先选择脂肪低一些的食物,鱼虾、蛋类、奶制品、豆制品、适量白肉和红肉;
- 每天吃一把各种坚果;
- 低盐低糖低脂饮食。
这样的饮食模式可以大幅度减少各种慢***发病率,延长发病年龄,增加寿命,尤其是健康寿命。
我是福爸,执业医师,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呗😜 关注我的头条号,这里有更多实用有趣营养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