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天官哪六食?
“六食”即徐粳米、黍(粘黄米)、稷(高梁,一说谷子)、粱(小米)、麦和瓜(菰米),此外豆类也作主食。
“六饮”,即水、浆(清酒)、醴(甜酒)、醇(淡酒)、医(带糟的酒)、酏(薄粥一说酿酒之原料)。还有滥(水渍果子,果浆等)。
“六膳”,即列马、牛、羊、豕、犬、鸡的。也有不列“马”而列“鱼鳖”的。
“百酱”,即各种调味品。
“八珍”,即八种珍贵的食品,有淳熬(用肉汁烹调并浇上油脂的米饭)、淳母(仿照淳熬做成的黍食)、炮豚(烤猪)、炮群(烤母山羊)、捣珍(用牛羊鹿獐的里脊肉制成的食物)、熬(煎制成的牛羊肉)、渍(将鲜牛羊肉的薄片浸入酒醋等调味品中制成的食物)、肝茸(用狗的肠网膜油蒙在狗肝上烤制而盛的食品)。
扩展资料: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 。
《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六食: 具体说来,“六食”说是徐(粳米)、黍(粘黄米)、稷(高梁,一说谷子)、粱(小米)、麦和瓜(菰米),此外豆类也作主食。
屈原的“招魂》中有一段可视为最早的食谱,其中主食说到稻、稷、早麦与黄梁。这说明上古时代南北方的主食基本上是一致的。古人吃饭,先是吃2顿,后来才吃3顿。即晨粥、午饭、晚飧。
粥,有粟粥、麦粥、小米粥,还有加豆类、豆叶和野菜熬成的粥。饭有精粝之分,传说帝尧、楚相孙叔敖均自律食粝饭,即糙米饭。 贫穷人家蒸麦粒饭,商贾旅途之人与士兵常常携带冷麦饭。
再穷就吃少量主食和野菜煮的羹汤,庄子有时就吃这种饭。飧,又叫小饭,吃剩饭,或用水泡饭。
《周礼·天官》中提到了六种古代中国***烹饪的食物,这些食物分别是:
1. 膳(shàn):指的是主要食物,通常包括肉类、蔬菜等。在《周礼·天官》中,膳主要包括了各种珍贵的食材,如鹿、豕、牛、羊等。
2. 饔(yōng):指的是烹饪过程中的蒸煮方法。在古代,饔多用于煮食肉类,如鸡、鸭、鹅等。
4. 餬(fēng):指的是烹饪中的烘焙方法,如烤饼、糕点等。
5. 饮(yǐn):指的是酒类,古代中国的酒主要是以黍、稷、稻等谷物发酵而成。
6. 膳(shàn):除了主食外,还包括一些***食物,如酱料、蔬菜、水果等。
这六种食物代表了当时***膳食的主要烹饪方法和食材。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非常讲究,宫廷膳食更是精致奢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食特点和***礼仪。
周礼六食是,粳米、黍(粘黄米)、稷(高梁,一说谷子)、粱(小米)、麦和瓜(菰米),此外豆类也作主食。和我们现在主食有点不一样的。那时候生产力不发达,能吃就是粮食了
甏肉读音?
(bèng ròu)
甏肉(bèng ròu)是省济宁市的特色传统小吃,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甏肉色泽红韵,质地柔嫩,肥而不腻,烂而不糜,汤浓味厚,咸香可口,堪称一绝。
甏肉***用精选新鲜猪五花肉或里脊肉配以传统特殊工艺,在中国传统的砂甏中用木炭文火精心烹制而成的,猪肉色泽红亮,口感酥烂、清爽,肥而不腻,食者均感满口留香。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甏肉
主要食材
猪后腿,葱白 肉桂
质地柔嫩,肥而不腻
注意事项
甏肉的读音是:bèng ròu,甏肉干饭是一种传统特色小吃。当时的人们把用陶器炖出来的肉和大米饭放在一起吃,大米用前先筛后簸,绝无杂物,凡半粒者全剔除,必须蒸透,用水必须适量。食时盛取甏肉和干饭,其大米干饭粒粒如玉,甏肉色泽红韵,质地柔嫩,肥而不腻,烂而不糜;汤浓味厚,咸香可口,堪称一绝。别有一番风味,于是就逐步发展为今日的甏肉干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