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的地位?
最为人们所公认的是“四大菜系”,即“鲁菜、苏菜、川菜、粤菜”。另有“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不甚公认。不过,无论宣扬“四大菜系”、“八大菜系”或“十大菜系”,鲁菜总是名列榜首。
鲁菜,或谓山东菜,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特色。春秋时,孔子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观;南北朝时,高阳太守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其中记述的烹饪技艺,从原料到技法,从菜点到食谱,都作过详细的总结。唐宋时代,齐鲁大地经济发展,餐饮市场出现了独特的风味特色。使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餐饮体系,独居鳌头。到明清及近代,诞生于齐鲁大地的鲁菜,更是光照四方。它选料考究,刀工精细,调和得当,工于火候,烹调技法全面。其风味鲜咸适口,清香脆嫩,适应面广而又自成一格。
但它之所以能长久地名冠天下,成为诸大菜系之首,是由于它借助于京城的大饭庄发展壮大,从而奠定了其显要地位。
中国八大菜系的鲁菜,排名第几?
四大菜系之外的先洗洗睡吧。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线城市,为什么没有形成自己的菜系呢?是应为根本不许要吧,以北京为例,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人济济一堂,想吃什么都有,其中各地的驻京办很多材料都是空运过来的,食材、调料的水准其实远比当地的菜馆还要地道(除了一些对保鲜要求非常高的);上海则不止全国各地美食汇聚,更有无数国外美食进驻,今天日料明天法餐后天吃吃西班牙菜;深圳更是融各地精英自然天南海北的吃食无所不有。比较特殊是广州, 广州的饮食文化闻名全国,所谓“食在广州”,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而地方菜系近些年吵嚷着几大几大的就颇有些不自重的意味了,就几道地方名菜加上一些土菜就自称菜系了,呵呵呵。
有创新是好的,但是现在的创新菜大家可以想一想不论是食材、做法、调味哪里能称某地的呢?也都是各地融合吧。
而作为传统的四大名菜无疑是现在所谓百花齐放的基础,其他只是或借鉴或衍生而来罢了。而作为四大之首的鲁菜则可称之为百味之源,川、粤、淮也是历史上逐步随着人口的迁徙由鲁菜演变过渡而来,近代的宫廷菜、官府菜也都以鲁菜为主。所以说鲁菜是名副其实的x大之首。
就像有的朋友说鲁菜的传承这些年确实有些问题,但鲁菜流传几千年,菜式、做法、风味过于复杂,以至于有些菜式已经或濒临失传也却为憾事。
菜系的概述:菜系是一个整套的独特的烹饪体系,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对菜品的烹饪手法、调味品和调味手段都不相同,在一定的发展史上由于各个地区的不同的环境逐渐形成的菜系,所以形成了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之鲁菜
形成:鲁菜既山东菜,素有“北方代表菜”之称,鲁菜是形成最早的一个菜系,它的孕育期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在秦汉的时候进一步发展,南北时期初具规模,唐宋的时候成为了北方菜的代表,在明清时期成为宫廷御膳的主题。它是八大菜系中唯一一个自发形成的菜系,也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的、最见功力的菜系。有人曾这样说,培养一个鲁菜厨师要十年,做一道宴会材料要准备半个月。
组成:鲁菜由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组成。鲁菜对宫廷菜和北京菜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济南菜的 特点是炸、爆、炒著称,对刀口、火候、菜口的要求非常严格,济南菜对熬汤很有诀窍,堪称一绝。胶东菜是胶东沿海的特色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著称,口味以鲜为主。孔府菜可以说是在中国菜系中经历年代最久的一个,孔府菜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色。
特点:大葱驱锅,咸鲜为主,突出本味。
每个地区的菜系在每个地区的人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
个人认为鲁菜八大菜系之首。食材要求严格,刀工精细,调味以天然调味品葱姜蒜为主,注重火候,菜品以鲜、咸为主味。鲁菜符合人体健康要求,菜品非常接地气,长期食用百吃不厌,不会对肠胃等器官损伤。现在北京就以鲁菜为主。
鲁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首,主要以宫廷菜,官菜为主,其制作工艺复杂,供需繁琐,一般一道菜一到工序下来要几个小时几天不等,在现在这是快时代的节奏下,基本不可能为了吃一道菜用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也不现实!
另外,鲁菜的食材用料很多都及其高档,也不是一般人吃的起的,比如鲨鱼鳍,熊掌,燕窝等名贵食材,现在很多食材都在禁止之列,所以很多菜只知道工序 ,而又无法完成,正是因为鲁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现在做鲁菜的师傅也有限,作为山东人,也没有几个人吃的起的,甚至作为山东人,也不一定有几个人真正的尝到过鲁菜!
至于很多人说鲁菜偏咸等,那是当地人口味的问题,他们吃到的都是一些平常家常菜,并不是所谓的鲁菜!
所以中国八大菜系,论工序复杂,食材名贵稀缺,只有鲁菜占的首位,至于川菜,[_a***_],粤菜火爆的原因是工序简单,以大众菜为主,所以受的社会人士的青睐,则鲁菜,因为复杂繁琐,大多数不适合作为大众菜推广,所以很多人觉得鲁菜在没落,其实鲁菜并没有在没落,只有很少能有人吃到正宗的鲁菜罢了,所以,鲁菜以高档菜,宫廷菜在饮食文化中占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