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记菜谱和用菜谱?
时下,热衷于烹饪专业的越来越多,培训学校扰如星罗棋布,烹饪书刊更是层出不穷。
初学者在成千上万的莱语面前,往往无从下手,甚至越记越乱,事倍功半。
中国莱多达数万,其中名菜也有五千余种,而且还不断有创新莱问世。
为此,记菜谱时应在“变中求不变”,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窍门,便可事半功倍。
一、熟记并理解和掌握常用烹调技法 古今能叫上名字的技法很多,但常用的也不过三十余种。
菜名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弄通烹调技法,也就知道莱肴的作法,也就掌握了菜肴的制作过程。
比如“拔丝”技法:是将经过油炸的小型食品给浇上一层能拔出丝来的糖泉的甜菜技法。
程序是:原料初加工—改刀—装糊处理—油炸—熬糖泉—入料翻匀—放配料(熟芝麻或青红丝等)翻匀—装盘,关键是熬糖。
运用这一技法可以做出几十种拔丝莱。
二、熟记常用味型及复合味型 中国莱肴味型多变,调料繁多,给记菜谱造成了很大困难。
有的菜因增、减一两种调料,其味型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菜肴风味虽千变万化,但常用的味型也不过三五十种。
有没有那种比较全的食谱类的书,包含八大菜系、小吃等等的,有什么推荐?
首先是一些适用面较广的书籍与视频资料: 《食物与厨艺》 《现代主义烹调》 《饮食文明论》 《用科学的方式了解热的为什么》 《肉制品加工技术与配方》 《烹饪科学与加工技术》 《烹饪学基本原理》 《料理图鉴》 《烹饪调味学》 《烹饪工艺学》 《公用厨房系统工程设计》
还有戈登拉姆齐、杰米奥利弗、保罗大厨等国外明星厨师与阿基师、屈浩、王刚等国内大厨的专业烹饪教程***。
哈佛大学曾开过一档名为“科学与烹饪”的公开课,在b站与网易公开课上都能免费收看。
扬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具备高等食育机构的院校也有相关的公开课,其中,浙江工商大学赵荣光教授的饮食文化专题与扬州大学周晓燕教授的烹饪史专题、哈尔滨商业大学的科学烹饪专题、bbc食物的秘密等几项公开课和纪录片非常适合初接触烹饪学术的人观看。
然后是中餐方面: 《吕氏春秋.本味篇》 《随园食单》 这两部是学习中餐必需通读甚至背诵的经典,一部有中餐厨师的祖师爷伊尹提出的两个明确中餐根本哲学的论点, 另一部是第一部系统性论述中式烹调技艺的著作。
如果研究再深一些,涉及药膳研究,那么《黄帝内经.素问》《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汤头歌诀》这几部经典一定要读一下。 接着是一些食谱和内容比较好的论述书: 《中国名菜谱》 《粤厨宝典》 【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名师川菜厨艺百问】 《日料的故事》 《饮食人类学》 《饮食文明论》
你好,都说姜的还是老的辣,要我觉得八大菜系、小吃等等食谱类的书还是出版越久的好,这样能看到最开始的定味还有正宗,而关于此类的书很多。
在此个人觉得还是推荐一本很好的食谱书《中国八大菜系菜谱选》。
此书是1999年出版的,曾参考过各方面的有关资料,并承蒙有关名厨的指点,具有地方风味的“八大菜糸”的传统莱500余种,此书中原料计量单位改为常用法定计量单位,还有群众所喜食的火锅、沙锅、汤菜类,望可以满足您的需要。
此书可以在某些图书馆借阅也可以在孔夫子旧书网购买。
谢谢***纳。
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很多,为什么却没听说过菜谱呢?
古代食材单一,没啥可记录的菜肴。家家户户都是能烧。一般比较经典的菜肴都是祖传秘方,一般不会对外传授配方。现在的配方比较多,五花八门,人们生活富足也精于研究美食,才有了不同配方的菜肴。人们对美食也有了讲究,更是有了美食的菜谱流传
谢谢友友邀请!
在我看来,古人流传下来的食谱,也不会叫得这么直接,而真正会做菜的,都是劳动人民,识字不多,要详细记录秘方,也不容易。
能写得多为食客,而能吃的、能品的,又多半眼高手低,故而流传下的书籍会少,不过,不是没有。
1.《食经》,这本书传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叫崔浩的人写的,之所以是传说,是因为这本书全本并没有流传下来,只在各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偶然录入到几个方子,合成了大概有30-40个的菜谱,但也只是全书的一个部分而已。
2.《调鼎集》
3.《易牙遗意》
4.《闲情偶寄》
5.《随园食单》
6.《食珍录》
7.《醒园录》
这些书名这么雅致,谁会联想到菜谱哦?
另外就是一些药膳,古人中医发达,有钱人也注重养生,这一类书,流传下来,就会多一些了。毕竟,医生的文化程度也会高很多,流传下来的几率也会高很多。
比如:《饮膳正要》、《千金方》、《滇南本草》等等。
当然,我国的饮食文化一直在与时俱进,后辈在继承前人精粹的同时,一直在精益求精,故而,即便流传下来不多,也不影响我们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不然,为何有“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呢?
再次感恩友友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