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美食,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最不喜欢哪个地方的美食?
我最喜欢吃粤菜。
粤菜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清淡鲜美。
广府文化的“吃”极为考究,做工也是相当精细。广府美食制作精细,吸引了各地名厨前来淘金。
最不喜欢吃的是贵州菜。
贵州菜有辣、酸等地方性色彩。
贵州菜肴还突出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
贵州菜肴讲究蘸水。蘸水的调料主要是辣椒、蒜泥、姜末、葱花、香菜、花椒最不能让我接受的折耳根。蘸水又可以分为:糍粑辣椒蘸水,糊辣椒蘸水,青椒西红柿蘸水,还有在蘸水中加入油炸过的黄豆、花生;或调上腐乳撒上点脆臊、肉末;或拌上点折耳根、茴香、薄荷、苦蒜。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小吃和特色习俗?
都说故乡月亮比较圆,大部分中国人都有恋乡情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门在外,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美食,家乡的小吃。
我是广西柳州人,以前去东北上学,待了五年,那时候也是非常怀念我们家乡的小吃,因为在外地根本吃不到,或者吃到的也不是那个味道。说起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和特色习俗,那是非常多的,而我本身又是少数民族,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个。
第一个、螺蛳粉,说起柳州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是说起螺蛳粉,知道的人应该不少。螺丝粉是我们广西柳州的特色小吃,这几年是越来越受欢迎,而且还卖到了国外去,外国友人也是又爱又恨啊,闻起来臭,但是吃一口就停不下来了。我在长春的时候也有去桂林路吃过螺蛳粉,那味道真不敢恭维,实在没法和当地的比,不过身在外地没办法也得去解解馋。现在回到家乡工作了,想天天吃都行,只不过也不会天天吃,挺辣的,怕上火。
第二个、油茶,油茶应该算是我们县的特色小吃,油茶的原材料主要是农家茶叶、“阴米”(蒸熟晾干的糯米)、油果等,配菜有各种肉类、葱花、糍粑等。油茶在我们当地有“侗族咖啡”之称,因为喝了能提神醒脑,和咖啡的功效差不多,但是可完全不一样。
第三个、牛瘪,人家说有些广东人喜欢吃牛欢喜,而我们那里则喜欢吃牛瘪。牛瘪有些人误以为是牛粪火锅,其实不然,牛瘪的主要原料是牛胃及小肠中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而这些食物是人们在宰杀牛之前喂食的中草药。牛瘪火锅一般都是招待贵客才会用到,其味道微苦,具有清热解火功效,有独特的香味。牛瘪在贵州的黔东南少数民族聚集地也很流行,我们县其实就挨着贵州,牛瘪确实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没吃过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接下来说说特色习俗吧,毕竟我也是少数民族,我们这边侗族的特色习俗主要有几个。一个是送新娘,送新娘就是从男方家把新娘送回娘家,然后再接回来,这个送的过程非常隆重,上百号人穿上少名族服饰,挑着各种酸鸭酸鱼,以及自家的特产,还有各种各样的礼品组成庞大的送亲队伍,走着去新娘家,过程很壮观。二是吃冬,就是到每年农历的十月份,当地人会根据今年的生肖来选择合适的几天作为吃冬的日子。这几天就是轮流到各个家去吃饭,而根据不同的姓氏还有不同节日,吃冬是杨家的,还有什么张家李家,而六甲族(56个民族中没有列出这个)还有侯家节等。反正就是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我的家乡有特色奶食品,奶豆腐,奶酪,黄油,还有纯手工制作的酸奶糖,有特色当地手把肉,碳烤牛肉干等,我们这边有草原那达慕,摔跤比赛,还有***,射箭,安代舞,还有祭敖包,祭火的习俗。
俺是东北黑龙江那旮瘩的,俺们那的特色吃的老多了。血肠,小鸡炖蘑菇,糖葫芦,冻梨,花红。俺们冬天外边就是天然的大冰箱,冰棍雪糕都摆在地上卖。冬天睡火炕,喜欢喝点小酒,生活惬意。
贵州风俗小吃介绍?
以下是贵州一些风俗小吃的介绍:
- 遵义羊肉粉:贵州省遵义市的一道特色小吃,曾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贵州榜名单。羊肉粉的主要原料是羊肉和米粉,用鲜羊肉熬汤,浇米粉,放羊肉片、调料而食。遵义羊肉粉至今已有300余年制作历史,羊肉烂而不柴,口感美味。
- 贵州宫保鸡丁:用的是糍粑辣椒,咸辣略带酸甜,酸辣是贵州版区别川菜版的重要标志之一。
- 贵阳肠旺面:在贵州众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
- 青岩状元蹄:属于黔菜系,又叫青岩卤[_a***_]。据说,清未青岩人赵以炯赴京赶考,启程时,其母就为他卤制了一锅猪脚路上吃,结果赵以炯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因此,青岩人又称卤猪脚为“状元蹄”。
-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贵阳丝娃娃用米面粉做成薄氏状小圆饼烙熟,将萝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炸黄豆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再加上当地人喜爱的酸酸辣辣的汁液,口感绵香四溢,极富特色。
- 贵州盗汗鸡: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菜。用特别烧制的陶器和特殊的方法烹制,并且炖鸡不用水,还要经过8小时精心烹饪,才可以达到满屋飘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