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西晋的八王之乱,会不会像汉朝一样拥有400多年的历史?
西晋的灭亡是在他建立之初就埋下了祸根而八万之乱就是这个祸根导致,八王之乱只能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三国魏国的时候,曹爽当政,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诸王,***可能转入异姓之手,曹爽不听。之后,司马氏家族果然夺取了曹氏皇族魏国的***,这事在司马氏家族中很有影响。因此,西晋建国初期,公元265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西晋的分封制给了诸王钱财和兵马,是八王祸乱的根源;
八王之乱是由于的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发动***,企图掌握西晋***,八王也想***,于是双方就发生了战争,说白了就是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而引发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内讧,自相残杀,给了北方少数民族可乘之机,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不仅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而且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八王之乱,一场皇族内部的火拼,但最后受苦的还是广大的百姓。
也不可能,还没见过哪个有作为的开国皇帝一上来就极尽奢靡并且支持炫富之风的。 从司马炎一统天下后,西晋就流露出一副死相。别说400年,100年都是长寿。
想想吧,***就那么多,普通百姓的生产能力基本是固定的,士族和官僚又要尽情享乐,财从何处来?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明了一个上行下效的道理和皇帝倾向的影响力。即便是有问题的,臣下也会为了博得皇帝欢心而效仿。更何况,久经战乱,天下太平,享受远比勤俭来的舒服。
晋朝高谈阔论,玄学清谈,不理政务,这也是天下奇观。在加上何宴的女相男身,兴起了一段***之风,并以此为高雅,这也并非是好事。
八王之乱来自宫廷内乱,而内乱就是外戚后宫的干涉,说明了晋惠帝皇权的分离和他本身的无能。这也绝非是盛世的表现。
即便贾南风的乱政没有引起八王之乱,那外戚专权的下场也自然不容乐观。有人把司马炎奢侈享乐比作汉帝桓、灵,发展下去,晋惠帝依然如此,想必会走桓、灵的老路。
帝室病矣,很难久持。
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他从曹魏这么轻易灭亡***总结出经验,大封宗室为王,守卫中央***。司马炎继承祖叔父之基业,没费多大事水到渠成得了天下,又没什么宏图大志,只顾个人享乐,又没有选好接班人,始速祸焉。汉的长治久安在于逐步削弱王国权力,汉武帝又颁布推恩令,又找各种借口削夺大批王侯爵位,撤底解决了王国问题,才得到天下安定。司马炎实行分封制,注定了他的天下分裂的命运。既使没有贾南风祸国,番王也会找各种机会和借口发动叛乱,这是被许多历史经验证明的。因为皇帝宝座太诱人了。
我认为西晋没有八王之乱,也不会有汉朝一样400多年的历史。
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家族本身带着原罪。
1,第一个是作为臣子窜权夺位,夺了曹魏的天下。
司马懿用超乎寻常的寿命,熬死了曹丕和曹睿,这两位皇帝,最后掌握了国家大权,并且把曹爽也给灭了。司马懿的超长寿命,我觉得已经夺走了子孙的福气。
2,第二个是司马懿本身有八个兄弟,而司马懿的最优秀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掌握过曹魏的大权。司马家的权利体系太复杂,这就决定了,西晋不可能躲过八王之乱。
3,最重要的一点,西晋是文官夺权,没有武功。
大凡开国皇帝,都要有武功傍身,而司马炎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他的继位本身就是司马昭的私心所致。对此司马师一系肯定不服气。最可怕的是司马炎还信心爆棚,选了司马衷这样一个憨厚到有些啥傻的继承人。皇帝弱小,藩王强大,西晋如何能不灭亡?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丹水秋风!
呵呵,算算看有分封实权王不出乱子的朝代吗?好像没有,西晋晋惠帝愚钝和贾后乱政只是催化剂。即使惠帝英明,也一定会和汉景帝建文帝那样,不是地方干掉中央,就是中央扫平地方。兵戎相见迟早的事,因为地方一旦有募兵和收税权,那和中央还有什么区别。而西晋还有更大的问题,早在曹魏时期,由于人口锐减,接收了大量外族移民,这些移民到西晋时期和汉族融合还没完成,西晋一乱,这些人立马成为带路党,导致五胡乱华。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司马炎这官二代的昏庸,面对士族权力尾大不掉,急于享乐的他搞出分封诸王拱卫中央的昏招,选继承人上又选个近乎痴呆的惠帝。直接导致西晋快速陷入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