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年怎么吃喝及内涵?
古人过年时,餐桌上常摆放着寓意吉祥的食物,如年糕象征着团圆和平安,鱼表示年年有余,糖果象征甜蜜幸福。饮食方面,以粘稠甜食为主,寓意吉祥如意。古人过年也注重礼节,家人世交齐聚一堂,共同享受团圆和温馨。另外,节日期间还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和活动,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总之,古人过年的饮食和活动寓意丰富而深刻,是对美好生活和幸福愿景的期许和追求。
古人过年吃喝及内涵:
汉族的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
2
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
3
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4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
5
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
香肠的来历和有趣的典故?
香肠的历史由来:香肠原名腊肠。为什么改叫香肠呢?说起来有段故事。古时候,在羊城(今广州)有家肉铺,掌柜的姓黄,为人聪明,善于经商。一天,有位顾客,两眼盯着腊肠转;左看右看,最后拿起一根来,用鼻子闻了闻,问道:“这是什么肠子”,黄掌柜满脸堆笑的回答:“腊肠”;顾客听了,二话没说,扭头就走。
黄掌柜心里纳闷,怎么不问价钱就走呢?这里一定有原因。
他拿了两根煮熟的腊肠,追了上去,问道:“先生,赠送您两根尝尝”,顾客摆摆手说“我不吃辣子,谢谢”
黄掌柜这才明白,顾客把“腊”和“辣”两个字误解了。便进行解释。
顾客这才接过腊肠。放进嘴里一嚼,满嘴里浓郁的香味,立刻引起了食欲。于是买了几斤。从此,黄掌柜把腊肠改名为香肠,并用纸写上香肠两个大字,挂在腊肠上。这样一来,肉铺的生意也兴旺了起来。
后来这家肉铺,改名香肠店了。虽然这是传说,但是腊肠的味道确实很香,聪明的黄掌柜把腊肠改名为香肠,是名符其实的。从这以后,香肠的名字就传开了。
说起香肠, 大家头脑里面马上浮出的肯定是,哇!好吃哦,好想吃等。香肠有很多种口味,每个地方风味都不一样,比如:四川的麻辣香肠,湖南的烟熏香肠,广式腊肠等等各有风味,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四川的芝麻麻辣香肠。
先来说说香肠的来历吧!很多人吃过香肠, 但是都不知道香肠是来得,如何制成的,一起快看看:
相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游历来苏“梳妆台”时,被这里秀丽的田园风光所吸引,望着坐落于梳妆台旁东岳庙十二殿,令苏东坡感慨万千。有一天,苏东坡月夜观景,被远方的火光所吸引,走至两尊巨石叠立的梳妆台下,发现一白发老翁正蹲在一堆火旁边,手拿一竹筒翻来复去的烘烤,感到大惑不解,于是便走过去问:“老人家你在干什么?”老翁笑而不答,继续烘烤。一会儿老翁拿出一把柴刀将竹筒劈开,一股浓郁的烤肉香味扑鼻而来,大文豪这才恍然大悟…… 后来一个姓刁的屠夫利用猪肠灌制,更方便了储藏,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成为了当地老百姓过年的餐中上品。
烹饪方法,准备好的四川麻辣香肠,取出来洗干净备用,蒸锅里面放入水烧开,再放入洗好的香肠上锅蒸10分钟,记住要水开后再上锅蒸,蒸熟后拿出来切片装盘,美味即可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