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鲁菜是官菜,粤菜是商菜,川菜是民菜,淮扬菜是文人菜“?
有人表示反对,也有很多人赞同。其实,很多事物,大家给定名或戴帽的时候,都是看事物在某个领域方面发展或是有更多的代表性的东西,以及之所以能达高峰是由什么助推而成。就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些菜系所代表的,应该跟菜系的历史发展、人文地理有很大的关系。比如:
鲁菜是官菜
第一、鲁菜,是由儒家奠定的基础,而儒家创始人,孔子,山东人,做过”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也是官中之人。
第二、鲁菜发展到明清,又进入到宫廷中为膳,一时成高峰,连皇帝御膳都食它,你说能不显尊贵吗。
第三、由于山东是孔圣人之乡,重视礼仪,连上菜,座位都有顺序和讲究,一副达官贵人家的表现,你说一个普通贫民还管这些。
第四、由于山东地处江、河、湖、海,食材也丰富,鲁菜菜系所用食材很多为高档食材。很多贵族饮宴,官场应酬都必须用最上等的菜来招待,所以鲁菜首当其冲。
第五、中国最早的,有关烹调理论性的东西,也是出自山东人。而且山东人做官的较多。
久而久之,鲁菜就与官、高贵、贵族联系在了一起。
粤菜是商菜
第一、粤菜是广东菜,广东菜起源于汉初,中原移民南迁奠定了一定的中原饮食文化,而中原主要指河南,而河南又是中国的中心地带,中国商人的中转地。大量商人的云集地。
第二、从唐代开始,广州就成了内外贸易集中的口岸和港口城市,而且商业日益兴旺,从而带动了广东饮食服务作为一个商业行业发展起来。所以粤菜的发展与商业是有关的。
故,就此把粤菜定为了商菜。
川菜是民菜
第一、川菜起源于春秋,兴起于明朝和民国时期,主要以家常菜为主,高端菜为辅。既然是家常,就符合民众。而且口味多变,主要以麻辣为主。
第二、川菜的特点”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就是因为川菜的定型,受来自于数省移民饮食得影响。
川菜是”民以食为天”的理念的最好体现,所以有被定为民菜的说法。
淮扬菜是文人菜
第一、淮扬菜发源于扬州、淮安。淮扬菜从我国夏商周时期到明朝的发展,以致于到清朝文人的介入,才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第二,目前欣赏到的很多清人咏食史、咏宴席、咏厨艺、咏酒楼都来自文人。
第三、淮扬菜的特点,口味清新平和、咸甜浓淡适中,非常符合文人不猛不燥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淮扬菜有文人菜之称。很多国宴都是***用淮阳菜的,因为淮扬菜不像粤菜那么生猛,也不像鲁菜口味重,更不像川菜的麻辣。
中国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笼统地说哪个菜系适合哪一部分人,这是非常不准确的,也是比较片面地。打个比方,很多重要场合宴席上的菜,特别是招待外宾的一些场合,确实鲁菜出现的次数多一些,但是淮扬菜等其它菜系也会出现。再比如,文人喜欢吃淮扬菜,也有很多文化人喜欢重油重辣的川菜的。所以说,不能笼统地像提问中提到的那样去区分。
确实,不同的菜系有不同的受众群,也有自己的特定粉丝,但是这种受众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很多时候某个人喜欢吃淮扬菜,粤菜也可能喜欢,这种区分并不是非常明确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八大菜系的主要特点,希望能给大家有一点帮助。
1、鲁菜
鲁菜发源于山东省,突出烹调方法为爆、扒、 拔丝,尤其是爆、扒素为世人所称道。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所以很多宫廷菜都是鲁菜的烹调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国家很多重要场合筵席都是以鲁菜为主。
2、粤菜
粤菜源于广东省,分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粤菜仅仅指的是广府菜,广义的粤菜除了广府菜外还有潮州菜和东江客家菜。粤菜讲究材料的新鲜和高品质,具有清、鲜、爽、嫩、滑等特色。粤菜取百家之长,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
3、川菜
川菜源于四川和重庆,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简单地说,川菜重油重辣,以麻辣而闻名。川菜以家常菜为主,高端菜为辅,取材多为我们日常常见的一些食材,从这一点上说,川菜确实是平民菜,非常接地气,当然,川菜也有一些高端菜是上得了厅堂的。
4、淮扬菜
淮扬菜发源于江苏的淮安和扬州,原料多以水产为主,大多以江湖河鲜为主料,以顶尖烹艺为支撑,以本味本色为上乘,以妙契众口为追求,雅俗共赏而不失其大雅。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刀工比较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
5、湘菜
湘菜发源于湖南省,其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湘菜调味尤重酸辣,用酸泡菜作调料,佐以辣椒烹制出来的菜肴,开胃爽口,深受青睐,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习俗。
6、闽菜
闽菜也分为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闽菜仅仅指福州菜,广义的闽菜是指福州菜和闽东、[_a***_]等相融合的福建菜。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八大菜系中独具一席。
7、徽菜
徽菜发源于安徽,是以传统的徽州菜为主要代表,其主要风味特点为咸鲜为主,突出本味,讲究火功,注重食补。徽菜的烹调方法上重视就地取材 ,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随着徽商的发展,徽菜也在中国饮食文化上大放光彩。
8、浙菜
浙菜发源于浙江,其味道很有江南特色。因浙江历来都很富庶,所产的蔬菜瓜果、海鲜鱼类比较多,所以食材讲究鲜活、用料讲究部位,再加上浙江人口味清淡,所以所形成的浙菜也是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
以上8大菜系,各有其特点,作为美食爱好者,应该是遍尝八大菜系,这样才比较过瘾。当然,以上对八大菜系的介绍也仅仅只是皮毛,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鲁菜是官菜,粤菜是商菜,川菜是民菜,淮扬菜是文人菜”这应该是餐饮界普遍的认知吧,比较明确的听到这个分类方法是前年***访中国第一位亚洲大厨屈浩先生的时候。当然,这一分类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那就是清朝初期,中国最早的四大菜系川、鲁、淮、粤成型的时候。
先说鲁菜,当时受到地域和当时的交通限制,更多的异地特色食材无法进京,比如鲥鱼,连天潢贵胄都只能吃臭的,最后干脆免贡。鲁菜则是北菜的霸主,山东的各种食材入京便利。所以,地理位置决定了北京适合鲁菜大展拳脚。那么北京有什么呢?有皇宫和朝廷。这就给鲁菜在北京的兴盛加入了文化助力。据说清朝的御厨房有300多人,一半以上来自山东。因为当时的皇室认为,山东是孔孟之乡,民风淳朴,受儒家文化熏陶,菜式能够体现礼法文化,更适合为宫廷服务。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大家觉得只有鲁菜,才是士大夫及皇亲国戚和成功人士应该享用的主流佳肴。所以才有了鲁菜是官菜的认知。
粤菜是商菜,则因为其最早开埠。即便在闭关锁国的清代,广州也有对外贸易,商贸发达,其餐饮文化不可避免的带有商业化的色彩。就拿现在外国人熟悉度最高的咕咾肉来说吧,就是中外商人贸易时一起用餐,外商喜欢糖醋排骨的酸甜汁跟番茄酱近似,但是苦于用刀叉给小排剔骨过于麻烦,这才由厨师为外国商人创烧的。所以,在清朝,粤菜被认知为从事贸易之人的商人菜。
淮扬菜,那时就以制作考究而闻名,这种考究的背后,则是江南的文化底蕴。比如文人为求一字之美而搜索枯肠,而淮扬菜为了追求一味之美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前两年遇到遇到一位扬州老厨师,他跟我说年轻的时候常看到老师傅们用老鸡、麻鸭和火腿,炖上几个小时,只要一锅汤用来煮干丝。所以淮扬菜被认为是文人菜的代表。
至于川菜,分为上河帮、下河帮和小河帮,并非没有高端菜,但总体而言,以家常为主,高端菜为辅,时至今日,价廉物美依然是川菜的标签之一,再加上很多川菜比较辣,油盐下得比较狠,比较适合囊中羞涩又对热量和盐分需求大的适合底层百姓食用。您让一位达官贵族或者纤纤文士,吃辣椒吃得四脖子汗流,再好吃他也不好意思不是?所以川菜被认为是老百姓吃的民菜。
时至今日,四大菜系早就演变为八大菜系,就拿以鲁菜为主流的北京菜来说,其实也在不断地吸收其他菜系的精华。谭家菜,原本就是广东粤菜,如今却是不容争议的京味美食符号。就像当年的徽班进京造就了京剧的辉煌,千滋百味汇聚京城,也成就了鲁菜的演变和进化为今天的京鲁菜。各个不同菜系之间的相互融合非常明显,再用官菜、商菜、民菜、文人菜限定鲁菜、粤菜、川菜和淮扬菜的适用范围,已经不太合适了。
还是那句老话,挂一漏万,欢迎拍砖。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