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文化有哪些?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的饮食文化与烹调技艺是它的文明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结晶。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多样,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兼而有之;地形多样,江河湖海,山川平原,无一不备,这样就为中国的饮食与烹调提供了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鱼肉禽蛋、山珍海味、瓜果蔬菜等丰富的动植物原料、调料。
什么是食文化?
是指人类在食物的生产、消费中所创造的一切现象,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方面。
食文化是有着长远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
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中国的文化离不开吃的文化,请举例说明有哪些词语比较形象?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包罗万象。自古以来,“吃”文化就是众多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文化之一。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离不开吃饭。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不同,所产食物不同,吃的东西也就不同,南方吃大米,北方吃馒头,东海边吃鱼虾,西部高原吃牛羊肉……
国民对“吃”很讲究,别说王侯将相,就是黎民百姓,平时也爱琢磨怎么做美味可口的食物。因此,渐渐的形成各地独有的吃文化。
说起“吃”文化,不仅有专门的食谱,有关于吃文化的故事,有许多会做美食的大厨,还有许多爱品食物的美食家,更有许许多多描述“吃文化”的词语,绘声绘色,形象逼真。
看到“美味佳肴”、“饕餮盛宴”,人们“垂涎三尺”。于是,“大快朵颐”,吃得“满口生津”、“唇齿留香”。
厨师做的肘子“入口即溶”、“肥而不腻”、“口感饱满”,让人“大饱口福”。
干了一晌农活,放下锄头的人们,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响,即便是“粗茶淡饭”,端起碗来那也是“饥不择食”。
有人勤奋工作,“能“吃苦耐劳”,有的人则“好吃懒做”。
有人爱吃熟食,有人喜欢“生吞活剥”。
有人不拘小节,吃饭时“狼吞虎咽”、不一会儿“风卷残云”,把东西吃光了;有人讲究风雅,吃饭时“细嚼慢咽”,而且“食不言寝不语”。
心里有事的人“食不甘味”,“寝食难安”……。
除了四字成语外,还有许多俗语、歇后语与吃有关。比如:
1.吃醋了兜着走
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3.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4.不吃羊肉惹一身骚
5.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
6.偷吃不成蚀把米
7.生米煮成熟饭
……
中国人吃饭讲究色香味俱全,营养搭配均衡。这里只列举少许四字成语和俗语,关于“吃文化”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这些词语有丰富的内涵和故事。这些词语丰富、形象,看着词语让人浮想联翩,仿佛许多美食就在眼前,就在唇齿之间。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也纵向之深,包罗万象,其中当然也离开不开食文化,毕竟***都长有一张口,“吃”就是生存。
要说那些词语比较形象来形容“吃”,那非常多,比如有:垂涎三尺、饕餮大餐、大快朵颐、回味无穷、满嘴油腻等等……但我觉得这些还不够形象,最形象一词——吃货。
“吃货”一词,我想大家都熟悉,意思是指:喜欢吃各种美食的人,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有品味的美食爱好者、美食客、美食家。对食品情有独钟,看到美食就有很大的食欲。你是不是“吃货”,我不知道,但我告诉你们,我是“吃货”。“吃”即食;“货”即“食物”,食物从何而来呢?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中国食文化发展史。
第一,史前至殷商时代。
最原始人们不懂钻木取火,吃的是茹毛饮血,也就是生吃,那时不属于食文化。食文化是从石烹开始算起。
- 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懂得了吃熟食,巧妙应用泥土、石子、石片烤食物裹腹。
- 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以水烹为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 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也第一次有了炊具和容器。
- 黄帝:黄帝作灶,始为灶神,进入铜器时代,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蒸谷为粥。利用动物油脂,懂得了油烹。
第二,商纣至秦朝。
第三,秦以后。
- 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引进了好多瓜果蔬,烹饪技艺大交流,植物油被利用,研发了豆制品。
- 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非常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有代表性的“烧尾宴”。
- 明清:饮食文化再上一高峰,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最高水平。
综合上述中国食文化发展史,我们的现在餐桌上的食物确实来之不易。虽然“吃”是人的本能与天性,但做为当今“吃货”的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因我还有个名字叫做“光盘族”。